教育工作情况报告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工作情况报告教育工作情况报告,供大家参考。

教育工作情况报告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教育工作情况报告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主任、 副主任、 各位委员:

  我县 2004 年的教育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切实落实“科教兴县” 战略,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增投入, 夯基础, 重管理, 提质量,抓改革, 谋发展, 全县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在,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 向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报告2004 年

 全县的教育工作情况, 请予审议。

  一、 2004 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一)

 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兴教研, 强管理,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年来, 我们坚持“德育为首, 教学为中心” 的办学思想, 以“讲质量, 求效益” 为根本目的, 充分利用各级教研组织所形成的教研网络, 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才智, 自上而下广泛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评比、 教师论文评比、 专项课题研究、 小学生文化素质测试、 中考试题研究、 中高考质量分析等教学研究活动, 制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奖惩实施办法, 加大奖惩力度, 加强质量管理, 极大地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004 年, 全县受省、 州、 县各级表彰的三好学生有 321 人, 优秀学生干部 90 人; 中小学生品德评定合格率为 99.9; 中考 600 分以上达 343 人,比去年增加 225 人, 最高分 672 人, 荣获全州中考状元; 高考上线人数 693 人,比去年增加 286 人, 其中, 达到重点线 137 人, 比去年增加 63 人, 达到一般本科线 271 人, 比去年增加 130 人, 达到专科线 285 人, 比去年增加 93 人; 高考最高分 612 分, 居全州文科第 6 名, 荣获“红烟桃李奖”, 中考、 高考成绩均跃居全州第三位。

  (二)

 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3 年 8 月调整充实了县属中学的领导班子后, 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 于今年 7 月, 对全县乡 镇中学和中心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考核、 选拔和任命; 对全县 140 位中心学校校长、 副校长和完小校长进行校长岗位业务培训。

 一支年轻有为、 结构合理、 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学校干部队伍正在形成。

  为了提高师资素质, 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县人民政府拨款 30 万元, 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通过引、 培结合的方式, 使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素质不断提高。

 全年共引进语文、 数学、 英语本科生 22 人, 招考聘用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生 88 人; 全方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培训中小学教师 2838 人; 选派 5批 629 位教师参加省、 州举办的新课程培训, 推荐 55 位骨干教师参加州举办的英语、 物理等 6 个学科的培训, 举办计算机运用培训 13 期 963 人; 邀请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等 6 人到我县培训教育 wenmi.net 管理干部和语文、 数学、 英语教师 861 人; 组织中小学教师 24 人到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石林县学习考察新课程,组织语文、 数学、 英语“三基科” 和文综、 理综高中教师 11 人到全国名校湖北黄岗中学、 武昌实验中学考察学习。

 通过采取多种举措, 广大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更新了观念, 增长了见识, 开阔了思维, 提高了自我发展、 自我丰富、 自我完善的意识水平。

  (三)

 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今年 7 月, 州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三级干部会议结束后, 我县认真贯彻会议精神, 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 县委副书记许翔、 副县长韩天识等 6 位县领导为副组长, 13 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 领导、 指挥和协调全县的教育综合改革, 积极稳步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

 县委、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认真调研, 广泛征询, 反复研究,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中共天城县委、 天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天城县直属中学校长公选方案》、《天城县乡 镇中小学校长公选方案》、《天城县中小学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与年薪制实施方案》 及《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指导意见》 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 以指导全县的教育综合改革工作。

 年内,圆满结束了在天城三中和西二中学试行的校长公选工作, 在全县各学校启动实施了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 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

  (四)

 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认真实施《天城县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意见》, 在总结县内外校点调整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加大撤校并点的资金扶持力度, 加快校点布局调整的步伐。今年, 县财政投入资金 150 万元, 启动了天城二中、 天城三中、 朋普中学教学楼的建设, 以扩大办学规模, 为中学合并创造条件。

 教育局筹措资金 10 多万元,为朋普、 江边、 东山等乡 镇 10 个村委会的集中办学点购置床架 100 余张, 行李、洗漱用品 300 余套, 电视机 10 台, 办公桌椅 50 余套。

 年内撤销了中学 7 所, 小学 15 所, 小学校点 56 个, 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局调整计划, 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五)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空前

 为了打牢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提高办学水平, 扩大办学效益, 认真贯彻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把学校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结合起来, 积极争取省州支持, 多方筹集经费, 全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1 页

  下一页

 面启动了校舍建设工程, 加快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

 2004 年, 全县规划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 5000 万元, 对乡 镇政府所在地以上的中小学进行改造,扩建和新建教学楼、 学生宿舍楼 24 幢, 年内已开工建设的学校有 4 所, 即天城二中、 天城三中、 西山民族中学、 朋普中学, 完成招投标工作的学校有 3 所, 即天城四中、 新哨镇中心学校、 弥阳镇古城小学, 其

 它学校的建设项目也相继进入了地质勘探、 场地规划和图纸初设阶段; 年内还争取了省级危改项目 6 个, 各级投入危改资金 1536 万元, 完成中小学危改项目 7 个, 新建校舍面积 5489 平方米; 向州级争取了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配置款 30万元, 远程教育设备补助款 40 万元, 建成了远程教育卫星站 6 个, 教学光盘播放点 35 个; 西山民族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省级投资项目和民族团结示范校的国家级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 申报项目资金共计 390 万元。

  (六)

 高中“瓶颈” 制约有所突破

 积极按照“合理规划、 统筹全盘、 重点突出、 兼顾一般、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高效管理、 提质增效” 的高中教育发展基本方针, 压缩天城一中招生规模,向精品型高中转变, 扩大天城二中、 天城三中、 天城四中办学规模, 在职教中心尝试办好综合高中, 同时引导、 鼓励和配合社会力量参与兴办高中教育, 不断扩

 大招生规模。

 今年 9 月, 天城一中完成高中招生 10 个班 415 人, 天城二中完成高中招生 6 个班 334 人, 天城三中完成高中招生 4 个班 240 人, 天城四中完成高中招生 7 个班 415 人, 职教中心完成高中招生 2 个班 118 人, 庆来学校完成高中招生 12 个班 384 人, 全县普通高中招生 1906 人, 超额完成了州下达的高中招生任务。

  (七)

 职成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坚持职成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 规范和加强了 对职成教育的管理, 建立起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 各乡 镇中学为支撑, 乡 村两级成技校为补充的职成教育体系。

 职教中心充分发挥其办学优势, 开展对在职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全年开展干部职工计算机培训 963 人, 普通话培训 1期 1010 人, 输送职高中专生 198 人; 各乡 镇中学在开设好劳动技术课的同时,实行了初三年级的职教分流教学, 对 1160 名学生进行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乡村两级成技校以扫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 扫除文盲 161 人, 扫盲提高班结业 898 人,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79184 人次, 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

  (八)

 民办教育生机凸现

 坚持“积极鼓励、 大力支持、 正确引导、 依法管理” 的方针, 切实加强了对社会力量办学的领导和管理。

 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对社会力量办学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民办学校在征地、 房产税、 土地使用税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样的优惠待遇。

 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政策、 学籍管理、 教师培训等方面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 对民办学校实行了 年检审查制度, 加强了对民办学校在办学方针、教育信息、 课程标准、 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工作指导, 形成了以庆来学校和滇南文武职业学校为代表的民办教育示范性窗口学校。

 2004 年, 全县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 1 所, 普通完全中学 1 所, 普通初中 3 所, 普通完全小学 6 所, 幼儿园 41所; 在校职高生 7 个班 530 人, 普高生 12 个班 384 人, 初中生 23 个班 906 人,小学生 39 个班 986 人, 幼儿学生 2412 人; 教职工 309 人。

 民办教育的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九)

 企业办学改制移交工作基本完成

 积极按照省州有关国有企业分离办学的意见要求, 主动同辖区内的企业协调

 配合, 做好学校改制移交工作, 除东风农场所辖 4 所学校暂未移交外, 东风氮肥厂、 巡检司电厂、 天城糖厂、 朋普糖厂所办的 4 所学校已顺利移交, 其学生全部安排到地方学校就读, 学校教职工由企业安排, 学校设施归企业使用, 教学设备由政府接管。

  一年来, 我县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在推行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 由于县财力有限, 学校自身创收少,实行校长年薪制条件还不成熟; 改革打破了长期稳固的“铁饭碗”、“大锅饭” 体制, 少数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 报有抵触情绪。

 二是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放松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忽视了自我教育, 自律性差, 教育法制观念淡薄, 依法治教, 依法执教的水平低。

 三是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大, 全县还有 20000 平方米的危房面积, 排危资金难以落实, 基础教育设施的改造任务还很艰巨。

 四是部分地区的群众对校点布局调整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加之资金扶持力度小,校点布局调整还存在一定阻力。

 五是在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 部分乡 镇领导的思想意识跟不上, 政策把握不准, 对改制后地方政府的责权不清楚, 不能切实认真履行政府的教育责任。

  二、 2004 年教育工作的启示

 总结我县 2004 年教育工作的得与失, 我们对如何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

 发展教育事业, 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中国若干年发展经验、 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其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它的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 是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高度结合, 这是我们抓好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 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也必须是全面的、 协调的、 可持续的, 因此, 我们在谋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时, 既要重点突出, 又要兼顾一般; 既要抓升学率, 也要抓普及率; 既要重视普通教育, 也要重视职成教育; 既要搞好硬件建设, 也要搞好软件建设; 既要正视当前的现实状况, 又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 我县的教育事业才会全面、 稳步、 协调、 可持续发展。

 如果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教育发展就会顾比失彼, 失去平衡, 大起大落, 缺乏稳定。

  (二)

 发展教育事业, 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2004 年, 我们按照县委提出的“小学打基础, 初中求巩固, 高中提质量” 的教育发展原则, 确定了“软硬件并举, 重视教育科研, 突出教育教学质量、 夯实小学、 初中基础, 强力推进高中教育发展” 的基本思路, 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科研, 狠抓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 积极推行以农科教结合和普教、 职教、成教三教统筹的综合教育, 着力实施校舍建设工程和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使全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了逢勃发展, 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

 这些成绩的取得, 最根本的经验总结就是从县委、 政府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都有一个清淅正确的教育发展思路。

  (三)

 发展教育事业, 必须以质的提升为根本

 教育事业的发展包含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两个方面。

 我县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期, 由于客观形势的需要和主观意识的考虑不周, 教育从整个面上来说, 是量的发展大于质的发展。

 目前, 我县尚有中小学校点 541 所(个), 这在全州来说是最多的, 这种粗放型的校点布局, 使投入不能集中, 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不能充分利用, 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 还影响了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因此, 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 而必须以质的提升为重点。

  三、 2005 年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2005 年, 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天城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 的关键一年。

 我们将按照“抓改革、 调结构、 固师本、 兴教研、 强管理、 创特色、 保‘两基’、 提质量” 这一总体发展思路, 团结率领全县教育工作者, 进一步加强教育硬件、 软件建设, 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切实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 以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 奋勇拼搏、 开拓进取, 努力实现全县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一)

 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

 我县的教育质量要在 2004 年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基础上, 乘势而上, 顺势而谋, 要让“质量是生命线, 管理是聚宝盆” 的理念深入人心, 形成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 从而步入长期的、 稳定的、 良好的竞争态势;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各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目标责...

推荐访问:教育工作情况报告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工作情况 报告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