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清明节随笔8篇

清明节随笔清明是个让人充满哀愁的日子,正如杜牧所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无意吟唱,却唤来人们数百年的愁思断肠,借这两句诗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随笔8篇,供大家参考。

清明节随笔8篇

清明节随笔篇1

清明是个让人充满哀愁的日子,正如杜牧所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无意吟唱,却唤来人们数百年的愁思断肠,借这两句诗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与回忆,则是怀念与悲伤。

从古至今,悼念,是它永恒的主题。对所有的人来说,清明节都注定是一个伤感、悲伤的日子。昔日朝夕相处的亲人己远去,那份痛苦与无奈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活着的人,注定要背负失去至亲至爱的痛苦。以前我对清明的感觉很淡,直至父母亲去世后,我才觉得清明这个节日的沉重,总会让我回想起父母生前的那些片断,重温那些远逝的亲情。

每逢清明,我总会怀着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已经远去的父母,他们的背影和关于他们的温暖记忆。仿佛就走进一个生命疼痛的季节,由此便想起了我远在天堂的父母,爸爸妈妈,您们在天堂还好吗?

每逢清明,父母亲不知不觉先后都离开了我们。当工人的父亲(因病于20xx年3月31日18。20时逝世,享年88岁)、当农民的母亲(母亲因脑溢血于20xx年6月11日10时过世,也是端午节那天,享年80岁),他们相继离开我们己七、十年了。父母虽然没有给予我们留下多大的物质财物,却生育我们、教育我们、帮助我们个个成才,事业有成。

每逢清明,阴阳相隔,唯一隔不断的是那思念之情。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这么多年来,您们的音容笑貌总是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萦绕在我的脑海和梦中。每当这个时候,儿子多想长时间留住您们在记忆中的那些鲜活画面,每次都想回忆起关于您们的点点滴滴,唯有把对您们的千般思念万般牵挂一次又一次默默地刻在儿的心里。

记忆中,我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母亲常常唠叨着她的信念:只要你们几个孩子每天能吃饱,能读得起书,将来都能成上家,这辈子她就满足了。母亲为我们这个家,倾注了毕生心血,养育了我们四个子女。我们所有的衣服大到棉衣,小到内衣裤都需要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鞋子当然也是亲手做,那时可不像现在随处可买,即使有卖,这么多孩子的衣服鞋子也买不起。

记忆中,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集中国妇女的各种优良品格于一身。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只有吃尽苦中苦,方知甜中甜。教育要艰苦朴素,当时少年时穿的衣服破了再补照穿,我穿不得衣服还留给弟弟穿。每年过年他总要给我们兄妹四人添置新衣服,可她如穿的衣服三、五年还在穿。一直以来,母亲就是阳光雨露滋润儿女成长,就是参天大树为儿女遮风挡雨,因为母亲的守候我们的生活才充实丰满,因为母亲的关爱我们的生活才幸福温馨。

记忆中,平凡是父亲一生的写照。父亲在上海果品副食品公司当采购员,工资在当时还算是比较高的,但要养我们,还要照顾农村的爷爷奶奶,所以每个月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回家总是带来苹果与梨子,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是稀少的,物带回二、三斤火腿,真是物以稀为贵。60年闹自然灾害,那时过着吃不饱挨饿的日子,他却省吃俭用带回来粮票给我们买些玉米面与小麦面,那时年代属于小康的生活水平,打心眼里佩服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记忆中,省吃俭用历来是父亲的品德和作风,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只有吃尽苦中苦,方知甜中甜。1976年我在部队当排长带新兵到上海,我带我的团长郭本江一起到父亲单位,晚上他作客买了三、四个菜挤在那6平方米的房间里请吃了顿饭,在那个年代里也算是客气的,就寝也在这间房子里,只有一张床,我与团长郭本江睡在那儿,他却到单位的值班室挨了夜,早上还买来了早点。至今这一切都记忆犹新。

如今,自己也是逾60岁的人了,想起父母亲,我的心中悠然涌起对父母亲的崇敬!父母生前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渴的精神财富,至今记忆犹新。虽然平时更多的时候常常想念他们,但在时下清明将至的时刻,那种想念的感觉特别的强烈。您们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这多年来,您们的音容笑貌总是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萦绕在我的脑海和梦中。每当这个时候,儿子多想长时间留住您们在记忆中的那些鲜活画面。

如今,爸爸,妈妈,您们走了,带着对我的深深挂念,遗留给我永无偿还的机会。虽然您们去了遥远的天堂,但在儿子心里您们从未离开,您们在儿的脑海里仍然是那样的清晰,给儿子的影响依然是那样的深远。

如今,阴阳相隔,隔不断的是那思念之情。儿子我秉存了您们的血脉与人品,一直都遵循着您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朴实教诲。虽然父母不需要我们回报你们的爱,因为这爱是无私 m..com 不图回报的。但儿女是不会忘记父母的爱,会永远牢记父母的恩。

如今,儿子也退休了,可身体还健康,家庭生活很幸福,你的孙子孙媳妇及他们的女儿、儿子一切都顺利。如果您们双老在天堂有知,我想您们一定会很高兴的。请您们放心吧,我们都会好好的生活,以告慰您们的在天之灵!

最后为天堂的父母亲送上一首诗:

父母双亲归鹤去,阴阳两界各离分。

脉脉温情浮脑际,谆谆教导涌心间。

长跪沉吟呼父母,短吁哀叹唤苍穹。

哽咽无语泪双垂,纸化灰蝶舞在襟。

思念父母心欲碎,唯寄哀思予清明。

清明节随笔篇2

我今天睡得正香呢,爸爸就把我叫了起来,说:“这两天放假,带你出去玩玩。”我一听,累坏了,马上就起床去洗脸刷牙了。

洗漱好后,我和爸爸开车去老家。到了老家,我和爸爸叫上了我的两个侄子一起去玩。

我和爸爸还有两个侄子先去了桃树园里,这里的桃树上开满了桃花,这些桃花有粉色的、有红色的,长得很密集,我把鼻子凑近一闻,哇!真香!我正陶醉在这桃树园里时,爸爸把我们叫走了。

我们离开桃树园后又来到了田野里,田野里的庄稼长得很高、很绿,可是旁边的杂草也不甘示弱,隔三差五的长在庄稼边上。看过庄稼后,我们又拿起风筝,在一边的空地上开始放风筝了。我和两个 侄子拿起风筝就开始放,谁知我们刚放起几米,风筝就重重的摔在了地上,这时爸爸笑眯眯得走过来拿起风筝往天上一扔,然后跑了几步后站在原地抖风筝线,没想到风筝竟然飞了起来,风筝越飞越高 ,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差点都没看到。

到了家我很累,但是我非常开心,因为我今天玩得很爽!

清明节随笔篇3

记得小时候,我的爷爷也总是在清明前后给我变这个柳条变哨子的“戏法”,在那个玩具基本依靠原始创造的年代,这样的玩具不可谓不是一件“大件”。清明节当天,我们还要被家里的老人们早早的叫起来,手上、脚上套上多种颜色线条做成的“手镯”、“脚镯”,脖子上也要套上由新鲜艾草制作的“香荷包”,用老人的话说这都是有灵性额东西,会保佑我们健康成长的。吃罢用新鲜艾草煮过的鸡蛋,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变爬树登高去折柳条、松枝。在老人们看来,河边常年生长的直柳条和刺松枝都是不能要的,上等的柳条一定是那种垂到地面的大柳树上的柳条,所以校园里粗壮的柳树就遭了秧,每每清明节假期,校园里总是出现和门卫大爷为了柳条打游击的场景,现在想想真有点哭笑不得。

算了算时间,这边工作忙完回家的日子正好在清明节假日前一天,回家吧,扫墓、除尘,寄托哀思。

清明节随笔篇4

年复一年,今年的清明节又如期的到来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自己的事情。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大地复苏,欣欣向荣的气象。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又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寒食节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清明节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在民间俗称上坟。一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的习俗。另外还有蹴鞠(用脚踢的一种球)、拔河、斗鸡、插柳枝、打马球、荡秋千、放风筝等传统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食用凉东西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热身活动,以锻炼身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古时叫春游、探春、寻春等。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值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外出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暖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故人的悲情泪水,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目前,不仅我国很重视清明节,一些周边的国家也开始过清明,使它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地域性的节日。人们有理由相信,清明节民俗文化一定会长久的保留和传承下去。

清明节随笔篇5

今天是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也是天气最好的一天,下午,叔叔带着我和妹妹去海边踏青。

走到海滨公园门口,到底是春天来了,这儿焕然一新,碧绿鲜亮的草地更加油亮,彩色的风筝仿佛在举行飞行比赛,争先恐后地向上窜。这不天上的`风筝密密麻麻,真可谓“天上的风筝比人多”。风筝那么多,那么艳丽,让我眼花缭乱,这真像一场“空中选美比赛”。

空中的风筝争奇斗艳,地上放风筝的人自然也是千姿百态,瞧,那边的老爷爷告诉我,他在放红色的章鱼风筝,我找了半天才勉强找出他的风筝,它太小了,几乎快成了一个点,再看老爷爷,他的脸上明摆着“认真”二字,那神态比我们上课还专注呢!

看别人放不爽,我也来试试,我让叔叔先放。哎,真是万事开头难,不到一分钟,线断了,我把它打个结勉强用起来;风向又不对,换一边,可没过几分钟,这讨厌的风筝又断线了,线可能承受不住了,叔叔只好重新去买新线,等待途中,我气愤地盯着风筝上的小狗,小狗也笑眯眯地看着我,可我却认为它是在嘲笑我,说我没能力让它飞上天。

风水轮流转,不一会儿,我们的风筝总算是“爬”起来了,升上了半空,可不知怎么回事,这风筝像个醉汉,东摇西晃,就是不稳,跟我唱对台戏。

在叔叔和我的努力下,风筝好转了些,二捆长线让它“圆了飞天梦”。小狗也窜上了百米高空,与其它风筝比赛去了,看到经过反复折腾的风筝总算飞上了天空,让我会心地笑了。

天色偏暗,我们收了风筝,我与风筝有个约定,这个周末,让我们飞得更高!

清明节随笔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了。其实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当然清明节也包括在其中。但我觉得清明节是最有纪念意义的节日。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节及寒食节的日期靠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车间(581年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

在我的家乡,人们很重视清明节。在这天,不管是在外地工作的人还是在家务农的人,都会早早准备上坟的事。男人们需要准备一些纸钱、酒、点心等用来上坟祭祖。随着社会的发展,清明节上坟的纸品种类应有尽有,什么鞋子呀、手机呀、棉衣棉裤呀……而女人们和家里的女孩子只需要待在家里,不能随男人们一起上坟。

上坟祭祖就是祭奠已经去世的亲人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就像是给去世亲人送衣物,以示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据我所了解,每次到清明节时家中的男人们上坟时都要双膝跪下,边烧纸边会说一些让死者安心的话。比如:家里的情况的话或着怀旧之类的话,有时也会说:“你在那边过得好不好,钱够不够花……”之类的话。烧完纸后,大人们带着男孩子就往家里走。女人们负责把饭菜放到桌子上,等着男人们回来。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一个没有眼泪而痛苦的节日。

清明节随笔篇7

燕子来时春舍,梨花落后清明。

今年的清明,略有寒意。

车,在回乡的路上;心,却早已到了家乡。

“妈妈,这次回去给谁扫墓?”我好奇地问着妈妈。“我的奶奶。”她轻轻地说,仿佛那是一个美丽而又奇幻的梦,而她,便是这个梦的主角。

“妈妈的奶奶?为什么以前你不去呢?”“没有为什么。”妈妈的回答令我很失望,便过头去,再也没有理她。

又是一年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愁思,几多离人泪。

回乡的路途十分遥远,为了打发时间,我便猜起了妈妈的奶奶的容貌:应该是一个很慈祥很慈祥的老奶奶吧。笑起来应该会有两个小小的酒窝,虽然老了但风韵犹存吧。我把我的猜想告诉了妈妈,妈妈笑而不语。

终于,漫长的车途后,我们到家了。安顿好一切后,妈妈便带我去扫墓。

那是一个怎样的墓啊,墓碑上的字早已在几十年风雨的打磨下模糊不堪,墓上杂草丛生。我无言:人死了,都会这样吧。

妈妈烧起了纸钱。我在墓前鞠躬,默哀。望着墓碑上刻着的几个模糊不堪的字,心里泛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悲酸。一阵风吹过把地上的焚烧尽了的灰烬卷起,吹进了我的眼里,仿佛是在为我掩盖眼眶中的晶莹。

站在墓碑前,久久不愿意离去。天空洒下了随着风飞扬的如尘如粉的雨雾。就这么轻,这么轻,这么飘扬。象是蝶舞一样。清明节,就是一个雨纷飞的季节。

焚纸祭香,青烟寒食,撒清酒一杯,吟离歌数阕,哀思同寄。

一丝丝清凉,拂过脸颊,西方那天边,也渐渐暗了下来,一切都回归了开始的宁静,随着夜晚的来临,轮回着…

清明节随笔篇8

清明时节的雨,总是让这个春天,莫名渲染上一丝忧伤的气息。在去往公墓的山路上,看着路边一簇簇的小草,我所有的思绪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外婆健在时的那些快乐时光里。

犹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去外婆家。外婆的家邻山,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那山上除了遍地的山花烂漫地开放着,更有许多小草葱葱郁郁地生长着。草丛中还有许多小蒜,它形如小葱,却带着一股特有的诱人香味,在那个贫苦的年代里,把小蒜洗净切碎,调入面粉搅匀,再煎成油饼一直是我相当喜欢的一种美食。应着这一份诱惑,每次去外婆家,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上山挖小蒜。

有一次,我骑着车子带着邻居小胖去外婆家,照例喊了声“外婆,我来了。”就奔向了山上。小胖在我后面担心地喊:“你干吗不让你外婆陪我们一块去?”我得意地一笑,说:“放心,马上她就会追来的。”果然不等我们挖了几棵小蒜,外婆已经喘着粗气跑到跟前来了。我和小胖相视而笑,外婆则嗔怪着骂:“你这孩子老不听话,这山上有老虎,你们就不知道害怕?”

外婆一边说着,一边开始急急去找那些躲藏在草丛里的小蒜,就好像山上真有老虎,多呆一会就会把我们叼走似的。背着半篓子小蒜下山,山路弯弯斜斜的,外婆一手拉着我,一手拉着小胖,还不时地用袖口给我们擦着额头的汗。

再回到外婆家,我们便成了外婆的小跟屁虫了,看着她洗小蒜,切断剁碎,再看着她拿出土鸡蛋,打碎,和到面粉中去,搅匀,我们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最后,外婆不等把油饼煎到金黄色,便用盘子盛好递给我们,一边叮嘱着“慢点吃”,一边看着我们笑。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一晃又是几年,我开始去外地上学了,山上的小蒜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很多次电话里,外婆总是不忘问我:还想吃小蒜油饼不?

当听我肯定地回答说“想”的时候,外婆开始叹气,说:想吃怎么办呢?那么远,老不回来的,寄油饼也不合适呀?

可是不久之后,我却收到了一个包裹,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听你说想吃小蒜,你外婆特意挖了许多,把那蒜头制成了泡菜……

那片刻,我一下子眼睛湿润了,思念夹杂着幸福瞬间齐涌心头。这之后的好多年,我一直会收到这样的泡菜包裹;放假的时候,我会拣着小蒜葱郁的季节回去,陪着外婆一起上山挖小蒜,为的只是看到外婆那满足而欣慰的笑容。

外婆去世的时候,刚巧是小蒜变枯的时节。家里的蒜头泡菜依然富足,外婆却走了,躺在那群山怀抱之中,观望着山上的小蒜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听着我们的脚步声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推荐访问:清明节 随笔 清明节随笔300字 清明节随笔500字初中 清明节随笔600字 清明节随笔200字 清明节随笔800字 清明节随笔400字 清明节随笔200字初中 清明节随笔作文600字 清明节随笔结尾 清明节随笔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