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消毒不达标的原因分析(8篇)

篇一:病房消毒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综合医院病房保洁员终末消毒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莉莉

  刘春兰

  徐钟健

  高建寒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11期

  【摘

  要】:目的调查三级综合医院保洁员进行病房终末消毒的质量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对我院16个病区51名保洁员进行病房终末消毒的质量追踪、监测和问卷调查,了解保洁员的工作质量,对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结果保洁员的终末消毒结果合格率较低,执行院感防控措施不规范,而问卷调查结果得分较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结论保洁员对医院终末消毒的合格率较低,通过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行有针对性改进,规范保洁员的操作行为,提高其在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病房;保洁员;终末消毒;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1医院是病原微生物与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终末消毒是指感染源离开医院后进行的彻底消毒[1]。进行有效的表面清洁消毒是消除或减少病区环境细菌,减少交叉感染和控制院感的关键步骤[2-3]。我院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开放床位750张,目前医院尚未实现床单元集中清洗消毒,床单、被套及病床采用传统清洁消毒方法,终末消毒主要依靠外包三方公司的保洁员完成。本文对我院保洁员实施终末消毒的质量进行了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以了解保洁员对消毒方法的认知和执行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高对保洁员管理工作的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我院51名保洁员进行终末质量跟踪检查和问卷调查。其中女性47名,男性4名,年龄在37-64岁,平均年龄53岁,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学35例,初中11例,高中2例。工作时间在0.5-17年之间。科室分布情况:医院16个临床科室,各科室3名保洁员,有3名组长随机抵事假病假空缺。纳入标准:直接为临床科室工作的保洁员,无精神疾患,均经过医院的上岗培训合格并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现场质量跟踪监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

  1.2.1现场质量跟踪监测。根据《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采用目测法和荧光标记法进行查看[4]。院感科派出两名干事和科室的院感质控员不定时到病区采用荧光记号笔做标识、检查床单元消毒机使用、现场查看终末消毒质量及跟班查看工作流程四方面

篇二:病房消毒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2012年第一季度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分析

  一、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质量检查情况

  1、内镜中心:胃镜仪器台面清洁消毒不到位,仪器设备无消毒登记,肠镜室、支气管镜室快速手消不能常规化,有间断现象,清洗消毒内镜时未戴帽子和防护面罩

  2、新生儿室:暖箱水槽口和暖箱内台面微生物监测细菌总数超标。

  3、发放间传递窗损坏一个需及时更换玻璃,有3个窗未关闭,实习同学未换鞋进入打包间,回收间布类不能按要求放入篮筐堆在地面上;各室物品摆放不整齐

  4、手术室:布局流程不合要求,医护人员入口管理不严,有不换鞋入室现象,手术室外走廊物品摆放乱,拖把未悬挂;脚踏凳为木制器不便消毒,无菌室的门未关;腔镜器械未用超声洗涤。

  二、第一季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情况

  1、2012年第一季度我科对院内主要科室、主要区域和部分科室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共采取样本为692例、合格685例,合格率99%。其中空气采样79例合格73例,合格率为92。4%。物表采样180例合格178例,合格率98.9%医务人员手采样64例,合格64例采样率100%。无菌物品采样298例合格298例。合格率100%.残余消毒液采样为48例合格率100%灭郡内镜采样41例合格41例合格356例合格率100%。已对不合格的科室发出通知,经过整改后复查不合格、采样不合格的科室有:空气:6例、物表2例

  。不合格的科室有手术室、ICU、新生儿室、血透室、血库。经整改追踪现已合格.

  三、护理部检查消毒隔离情况反馈

  个别科室对抗菌物品交接查对不严、对有效期不明确导致存在过期物品.一次性无菌物品打开未写日期、时间,夜查房时存在较多。如棉签

  、输液贴。

  一次性无菌物品未按规范放置,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

  听诊器、血压计消毒方法不统一.部分科室对消毒知识掌握不全,吸氧流量表消毒方法不正确。一次性湿化瓶未写开始时间日期。

  个别科室一次性输液器针头等用后不能规范放置、垃圾存放箱不卫生并且不及时盖盖、锐器盒已满未及时更换,针头未放入利器盒内。

  四、医教部消毒隔离情况反馈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诊疗后不能做到及时洗手

  听诊器搭在双肩上污染听孔

  医生换药有不带口罩、帽子现象.五、科室意见反馈

  1、手术室:15台空气消机需更换

  2、呼吸科:缺少5间病房未使用空气消毒机。

  3、人工肾室:“B”液的配置人员无资职,配置设备不能满足要求。

  4、口腔科:小型压力蒸气消毒锅超过使用年限,建议统一回消毒供应中心消毒。

  六、原因分析:

  以上科室存在问题均已反馈到科室,要求限期整改,手术室、ICU、新生儿室、血透室、血库,空气监测不合格,经整改追踪现已合格。主要原因是旧病房大楼,布局流程改造后仍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天气冷开窗通风不够,空气不通。布局流程改造后仍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天气冷开窗通风不够,空气不通.手卫生依从性低,多重耐药菌消毒观念不强,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医护人员消毒隔离观念不强,没有对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的观念,护士长在科室中没有严格要求医护人员,导致工作松散,管理科管理力度不强奖惩未进行认真兑现。

  七、整改措施:

  1、对检查不合格科室已发送整改通知单,经追踪整改已达标。

  2、新建内科大楼,解决重点科室布局流程不合理现状。

  3、人工肾室:“B”液的配置人员无资职,要求立即更换人员。

  4、手术室、呼吸科、口腔科需要增加设备申请报告交计划科。医院统一采供.5、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手卫生意识和正确率。

  6、增强对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和消毒知识的再培训、提高消毒意识。

  7、加强院科两级监督检查力度、奖惩兑现.8、加强医护人员考核力度与奖金绩效挂钩.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2年4月6日

  2012年第二季度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分析

  一、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质量检查情况

  1、手术室:仪器台面清洁消毒不到位,仪器设备无消毒登记,洗手间空调不洁,洗手池不清洁,干手毛巾回收不及时。儲槽内的无菌物品未用小包装。空气消毒机有超期使用需更换15台。连台手术有消毒时间不够现象。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登记项目要齐全。外来器械使用登记项目不全。

  2、肠镜室、支气管镜室:快速手消毒不能常规化,有间断现象诊疗和办公在同一房间,布局流程欠合理,清洗消毒内镜时未戴帽子和防护面罩。

  3、新生儿:婴儿洗浴间空调不能满足室内温度要求,布局流程不合理;NICU室温度不能达到要求(冬季),暖箱水槽口和暖箱内台面微生物监测细菌总数超标。洗手池配备不够、监护病房内无洗手设施;奶瓶清洗不够洁净、有水渍;利器盒盖打关闭不严、针头外溢;病区空气较差,有异味,通风少.4、供应室:打包间、器械间的空气中有微球菌生长,手术器械查出2件有水渍、关节部有锈色。建议供应室申请接通OA系统,配电脑一台.二、通报第二季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情况

  我院感染科对重点科室、重点区域和部位进行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微生学监测.共采样694例,合格685例,合格率99%。其中空气采样79例,合格73例,合格率为93%。物表采样180例,合格178例,合格率98。9%。医务人员手采样64例,合格为64例,合格率为100%。无菌物品采样为298例,合格298例,合格率100%。残余消毒液采样为48例,合格48例,合格率100%.灭菌内空气采样41例,合格41例,合格率100%。消毒内镜6台,合格6台,合格率100%。无菌液体采样36例,合格36例,合格率100%。不合格科室有空气不合格:(6例)、物表不合格:(2例),不合格科室有手术室、ICU、新生儿室、血透室,经整改追踪现已合

  格。

  三、护理部消毒隔离检查情况反馈

  1、紫外线和空气消毒机登记不规范。

  2、一次性无菌物品打开未写日期时间如棉签、输液贴。

  3、一次性无菌物品未规范放置,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

  4、个别科室听诊器、血压计消毒方法不正确,止血带消毒后未及时晾干备用,存放袋不清洁。

  5、个别科室垃圾不能规范放置医疗垃圾,存放箱不卫生不及时盖盖,锐器盒不清洁。

  四、医教部消毒隔离存在问题

  1、医生无菌观念差换药时不戴口罩帽子。

  2、手依从性差诊疗过程中存在不及时洗手或手消毒。

  3、手术过程中说与手术无关的话。

  五、科室意见反馈

  1、需增加空气消毒机:急诊室4台、输液室3台。

  2、妇产科产房、介入科、人流室、门诊小手术室增添外科洗手设施.3、ICU需增添医疗垃圾桶。

  六、原因分析

  以上科室存在问题均已反馈到科室,要求限期整改,出现以上问题的出现,反映了科室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和无菌观念不强,医生在换药时有不戴口罩、帽子的现象,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有部分高年资医生和实习同学仍不执行现象;加强全院无菌观念,特别是重点科室如手术室的无菌观念尤其重要。手术室、ICU、新生儿室、血透室、本季度监测空气仍然不合格,主要原因是旧病房大楼,布局流程改造后仍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天气冷开窗通风不够,空气不通.科室缺少消毒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消毒需要,医院需要统一配备.重点科室应加强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切实落实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七、整改措施

  1、加强对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和消毒知识的培训、利用院感知识培训班进一步增强消毒隔离观念;2、加强督查,医教部、护理部、院感管理科加强检查力度和协作工作,提升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

  3、手术室、ICU、新生儿室、血透室、供应室重点科室申请要求搬入新病房大楼,以改变布局流程不合理现状.4、奖惩兑现,促进医护人员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2年7月18日

  2012年第三季度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分析

  一、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质量检查情况

  1、微生物实验室:实习同学操作时未戴口罩、帽子;生物安全柜使用方法不正确,表面不清洁,手卫生依从性差;洗手液、手消毒液使用不能做到常规化,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记录不规范:没签全名,重量无单位,每月未集中装订.2、内镜中心:使用中的酸性氧化电位水不能达到3。0以下,未及时维修,膀胱镜室面积不够,流程不合理;3、新生儿室: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仍有混放现象,实习护士分辨不清,奶瓶清洗不洁净有水渍,个别奶头橡胶老化,孔眼较大

  4、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器电脑版不显示要求立即维修;洗手池不清洁、拖把标识不清,淮北市卫生局8月14日查1#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不合格(电话8。28通知我院)5、手术室个别手术间手术时不能及时关门,感应不灵敏;个别手术器械包包布旧,需及时更换,淮北市卫生局通知8月14日查手术室空气细菌总数超标,洗手池水龙头配备不够.6、ICU空气消毒不合格,感染管理科已给予整改通知(即反馈单)。

  二、2012年第三季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2012年版的《消毒技术规范》,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2012年3季度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院内重点科室、重点区域和部分普通科室消毒灭菌,空气质量、手卫生、物体表面、消毒液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共采样本548例,合格547例,合格率99.8%。其中空气采样73例,合格72例,合格率为98.6%;物体表面采样108例,合格108例,合格率100%;医务人员手卫生采样66例,合格66例,合格率100%,无菌物品采样218例,合格218例,合格率100%;残余消毒液采样54例,合格54例,合格率为100%;灭菌内镜采样15例,合格15例,合格率100%;消毒内镜15台,合格15例,合格率100%;无菌用水3例,合格3例,合格率100%;血透室的透析液及透析用水10例,合格10例,合格率100%。1例空气不合格:ICU.三、护理部消毒隔离检查情况

  利器盒使用不规范、过满、有针头没切小皮条现象;棉签、封口贴、治疗巾开包后无时间、日期或过期现象;拖把无标识、悬挂不规范;

  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混放。

  四、医教部消毒隔离检查情况

  医生手卫生执行依从性差,查房时不能做到诊疗前后洗手和快速手消液。

  取无菌物品时不能完全按要求,有跨越无菌区现象;

  使用后的手套不能及时放入医疗废物桶内。

  五、原因分析

  本季度消毒隔离检查,各科室消毒隔离现象较以前有明显的改观,做无菌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较规范;手术台上未发现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紫外线登记、空气消毒机登记及时,但是有些科室仍存在不规范现象,如利器盒过满、手卫生依从性不高、拖把悬挂不能做到独立、无菌操作不能规范等现象,ICU由于建筑设计存在问题,不易通风采光,给空气流通带来不便,本季度空气监测,ICU空气监测不合格,感染管理科已给予整改通知(即反馈单),通过追踪整改已达标。

  六、整改措施

  1、以上科室存在问题均已反馈到科室,要求限期整改,2、ICU持续超标,调整空气消毒机的使用频率和消毒时间,清洗空气消毒机的滤网,加大新风送气量,经过我们认真的监测和严格督查,复查空气培养合格。建议医院将手术室搬入新大楼,或手术室进行彻底改建,满足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3、院感和科室共同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意识;

  4、医院感染管理科将每季度质量检查与科室经济效益挂钩,督导科室加大管理力度;无菌观念明显提高,尤其是手卫生的依从性提高明显,经复查空气培养合格。

  5、加大医教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联合协作机制全方位对科室进行质量监控,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规范化。在三甲医院复审迎检工作中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2年10月10日

篇三:病房消毒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病房环境消毒不到位的效果评价

  消毒灭菌监控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环节,如果消毒灭菌措施不力,则达不到消毒灭菌的效果。目前.部分医护人员对消毒剂的使用、消毒方法的选择、规范操作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不熟悉,且某些医院感染管理相关部门领导及人员也不够重视,虽然有消毒措施但达不到控制目的。存在医院感染的隐患。本文就某综合医院消毒灭菌监控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几点对策。

  1.消毒剂存在问题

  1.1消毒剂使用方面:医院三类环境地面、面床面物体表面等,于低度危险物品按(消毒技术规》若无传染病原体活染,可选用低水平消毒或只作一般清洁即可,但在执行中,都选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但是“氢”的味道环境污染悄悄的信害着医务人员的身体:临床上戊二醛作为器械消毒液或灭菌使用,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更大,必须使用时,切记空气流通。

  1.2使用中消毒剂的微生物污染问题:使用中的消毒液很可能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程度与消毒剂种类、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长短有关。造成使用中的消毒液污染的原因主要有:配制消毒剂的蒸馏水、盛装消毒剂的容器被污染等。

  1.3个别消毒剂如戊二醛对皮肤、黏膜的毒性及刺激会引起化学性肺炎、疼痛、流泪、职业性哮喘。内镜室的操作人员使用戊二醛浸泡内镜,存在不佩带防护镜、不穿防护衣的情况。

  1.4消毒剂进货方面:医院消毒剂的采购一般由药剂科负责,存在对消毒剂的质量证件、检验报告等随时和定期审核和管理的问题。

  2.空气消毒方面存在问题

  2.1不重视开窗通风,特别在冬季,开窗通风既经济,又能有效减少室内的细菌数量和尘埃污染,应该是环境要求相对较低的房间如普通病房的消毒首选。对中央空调病房,必须定期清洁清毒中央空调。

  2.2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的管理: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空气消毒1~2h后细菌数又回到原来水平,但临床使用中,未按连续消毒的方式执行,每天2次,时间在清晨和晚上,每次2h,加上机内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无法监控,只能按其自然寿命更换。因此,消毒时机的选择应引起关注。

  2.3医护人员手消毒:医护人员工作中手操作较多,作好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便、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但大部分医护人员不重视手的清洗与消毒。医护人员手消毒监测表明,医生手合格率为60.50%,护士手合格率为89.20%2.4医院感染相关部门领导及人员认识、支持、重视程度不够在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市场经济时期,个别领导认为医院感染控制只是付出不产出的工作,而没有意识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密切相关的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长期性、科学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存在忽视医院消毒工作,导致控制院感工作的各个部门难以正常和客观地开展工作。

  2.5医院感染管理科监控能力不足,专职人员能力和水平普遍不够对结果超标原因缺乏分析,不能达到指导临床进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

篇四:病房消毒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应急病房无消毒液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1、加独专职人贝的子刁与培训,参加上生厅组织医打机构因阮憋染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定期培训,使制度落实到实处。按照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制度召开医院感染委员会议。

  2、组织科室学习医院感染各项制度,使制度落到实处。

  3、积极和市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展开合作签定协议,定期对医院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选派人员学习微生物(已经在地区医院学习中)。在新医院组建微生物室开展综合性医院感染监测,要深入每个临床科室,认真仔细收集病人各种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确定病人感染原因,结果,预防,落实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并将结果分析,按每个月反馈到各个科室。

  4.、加强培训,通过统计各科室洗手液、速干手消液用量,提高各科室手卫生依从性。

  5、各个科室一定要掌握《消毒技术规范》,按规范要求工作。每月对供应室压力锅及无菌物品生物监测,确保医疗安全。医疗器械集中清洗在新医院组建中完成。

  6、在院领导,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决定后,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开展耐药菌监测。

篇五:病房消毒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消毒隔离质控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3篇

  第1篇:消毒隔离质控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环境保护和用具保护意识不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淡薄,在操作中缺乏消毒隔离意识。

  临床科室用过的器械随意、敞开放置,分类用的手套与清洗用的手套无分开、分类完毕未及时清理垃圾、消毒分类台、冲洗池和手套,器械浸泡消毒前未监测消毒液浓度。分类前未准备好盛装用具、器械串子。盛装着污染器械的容器置于存放清洁物品的区域,用院未极时消毒清洗。

  2、自我防护意识差:工作人员未严格着装。不穿防水衣、防水鞋,分类、清洗器械时不戴双层胶手套。不戴口罩、面罩或眼罩,每项操作完毕未洗手。

  3、执行制度不严:表现在包装台面不整洁,检查器械清洁度不认真,敷料包装与器械包装同室同时间进行,过期器械未重新清洗,未按要求装载,无菌物品御载时未充分散热造成湿包。启闭式容器未认真检查是否关严密。

  洗手依从性较差。操作前未严格清洗双手,接触无菌物品前未严格洗手或用消毒液消毒手;车内无菌物品放置无统一,造成用手接触的机会增加:到病区发放无菌物品时无菌垫巾未垫好,取出柜的无菌包未用又放回。

  4、手卫生中的特殊性: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洗手。用消毒毛帅抹干手后细菌培养,由于个体的差异,有些人结果仍超标。

  二、整改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保洁人员、护工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护培训护理人员、保洁人员、护工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在工作中不断地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和职业防护教育,加深思想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医院管理者应建立建全消毒隔离制度和管理措施以及相应操作流程,提供合格的足量的职业防护用品,在工作中进行督导、奖惩,增强工作人员的慎独精神。牢固树立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

  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卫生行业标准等知识,除医院组织的业务培训外,科室还应每月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使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技术规程,并了解和掌握新进展及新技术。

  从而自觉遵守医院消毒隔离及相关制度和卫生行业标准,认真履行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加强环节质量管理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科室进行检查和监测,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整改措施。

  护士长每天检查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执行情况,定其组织召开院感防控工作会,通过以制度为目标、以管理为手段、以监测为依据的方法,保证消毒隔离的环节质量,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4、加强对日常护理工作中消毒隔离的管理,对体温计、压计、压脉带、网袋、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应当每天更换消毒,各种管道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为患者扫床时要做到一床一套一清扫,治疗车、护理车上配速干洗手液,接触每个病人前后要及时洗手或手消毒。加强病房管理,床单位定位放置,病床、床头、桌椅一床一巾一摸。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清扫用具各病室、各区域专用胼有明显的标识,如有污染及时消毒处理。

  病室定时通风。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要进行终末消毒。各种污染物品不能在走廊或病室清理,必须放在处置室指定的容器内。

  第2篇:消毒隔离质控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1、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齐、清洁、穿护士鞋;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2、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规定时间灭菌与更换消毒液。

  3、手术室、产房、婴儿室、隔离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等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4、传染病人及保护性隔离病人所住的病室应定时进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处理。

  5、病区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湿扫床,床头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后备用。

  6、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用的拖把擦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严格区分(拖把应有明显标记)。

  7、凡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均需经消毒液浸泡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浸泡时要求液面满过注射器,拉开注射器内栓,使注射器内吸有消毒液)。

  8、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都要实行床边及用具等隔离制度,做到病人一览表有标记。

  9、病人住院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壶用后进行消毒;暖水瓶、脸盆、拖鞋等,出院后必须经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应每日清晨及下午打开气窗二次,每次15-30分钟进行通风,以保持空气清新。

  第3篇:消毒隔离质控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质控组在护理部的领导下,经过小组人员共同讨论,针对2014年检查消毒隔离控制方面在我院做的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科根据新的指南、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二、加强手的卫生管理。按《医务人员手的消毒规范》要求,各科备足手消毒洗液,医务人员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在全院大力推广《七步洗手法》。加强督查,把手卫生落实到实处。

  三、抗菌素现配现用落实到实处。抗菌素现在要求分线分级合理使用,抗菌素使用管理越来越严,如何保证抗菌素最大限度效力的使用很重要。制定抗菌素现配现用检查统一标准。

  四、进一步加强控制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工作。定期开展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确保消毒灭菌效果及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进而保证全院的医疗安全。

  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依法进行医疗废物的管理。监督指导临床科室按规定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密闭运送,有记录,按规定配备一次性锐器盒、黄色垃圾袋等。

  六、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消毒隔离技术,认真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要求病房每日定时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病室空气、病人床单位、走廊、洗漱间、卫生间,地面等每日按常规消毒。

  七、传染病人隔离措施落实到位。

  八、认真做好医务人员利器损伤、HTV、HBV、HCV等职业暴露的防护、应急处理,做到有制度、有措施,使各级各类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篇六:病房消毒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过度病房未及时消毒原因分析

  1、过度病房管理:各科室环境能做到整齐,清洁、安静,物品放置有序,对药物的管理能落实检查制度,无出现过期、变质药物。个别科室急救物品管理末处于备用状态,仍有病床单位杂物多的现象存在,个别科室存在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相符的情况。

  2、护理安全:各科室负责人能每月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个别科室抢救药品交接记录本项目填写不全,医嘱核对记录填写不全;部分科室安全警示标示使用不到位:大部分科室护十对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医嘱查对流程,输而查对掌握不全面。

  4、护理服务:部分科室患者因层次水平不等,对护士健康宣教内容掌握不全面,护士长排班未全面体现分层级护理管理内容;个别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不全面。

  5、护理文书:个别科室护理记录中特殊用药情况未按要求记录;大部分科室护理记录内容未充分体现专科特点:检温卡及输液卡签字时间不及时。

篇七:病房消毒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改进措施研究

  第一篇: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改进措施研究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改进措施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改进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我院250套已使用内镜,对内镜消毒灭菌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实施消毒灭菌以后,消毒液与酶液没有在有效期以内的有1套、保存不当的有1套,在清洗的过程中没有注意细节的有2套、浓度不够的有1套、伴有感染疾病的有2套,浸泡的时间比较短的有1套、反复浸泡的1套,没有实施监测的有1套。结论:为了保证内镜消毒灭菌的质量,需要根据根据卫生部内镜的消毒灭菌要求进行管理。

  【关键词】内镜;消毒灭菌;影响因素

  消化内镜的检查属于侵入性的诊疗方式,主要特点是恢复比较快、诊断比较明确以及痛苦相对较小,广泛应用在临床上。由于消化内镜内部结构比较精密,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误操作,极易损害了消化内镜,而且维修费用比较贵,导致医院与科室承受巨大损失。因此,在使用消化内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重视消化内镜的保护,防止其受到不必要的损害。本文分析了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改进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的资料

  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我院250套已使用内镜,包含15套小肠镜、食管镜60套、大肠镜30套、胃镜90套与十二指肠镜45套。1.2研究的方法

  对标准执行的前期的消化内镜消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按照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改进标准,定期监测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深入分析不合格内镜的原因,对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

  1.3标本的采集

  通过无菌注射器采集10毫升缓冲液,经消化内镜的活检口位置注

  入,再使用15毫升无菌的试管,在活检出口进行收集,然后送到检验部门进行检验。1.4数据统计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来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均数±的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用率(%)来表示计数的资料,用x2进行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在消毒灭菌以前,消毒液与酶液没有在有效期以内的有20套、保存不当的20套,在清洗的过程中,没有注意细节的20套、浓度不够的有3套、伴有感染性疾病的有2套、浸泡时间比较短的1套、反复浸泡的有2套。在实施消毒灭菌以后,消毒液与酶液没有在有效期以内的有1套、保存不当的有1套,在清洗的过程中没有注意细节的有2套、浓度不够的有1套、伴有感染疾病的有2套,浸泡的时间比较短的有1套、反复浸泡的1套,没有实施监测的有1套。

  3.讨论

  3.1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影响因素3.1.1内镜的外表皮出现破损

  在助手操作的过程中,没有和医生进行密切的的配合,治疗时过早的出针,导致消化内镜接触到尖锐附件,使弯曲的橡皮被划破,从而发生漏水;把内镜和尖锐附件放在一起,致使外表皮受损[1]。3.1.2内镜前端的玻璃片出现破裂

  在使用或者是清洗消化内镜的过程中,使先端部位和较硬的物品发生碰撞,致使玻璃瓶发生破裂,导致内镜出现漏水的情况[2]。3.1.3送气送水的管道和喷嘴堵塞

  在使用内镜以后,没有及时对内镜进行送水与送气,导致污染物附着在管道中;消毒与清洗时,没有及时将内镜官腔清洗干净,导致污染物中蛋白质固结在管道中;在消毒与清洗过程中,不小心导致喷嘴吸进棉纱布,导致喷嘴堵塞;消化内镜消毒与清洗干净以后,没有正确地进行安装,导致喷嘴堵塞。3.1.4钳子管道出现漏水情况

  在消毒与清洗过程中,清洗刷子比较破旧,导致刷头尖部滑坡管道,从而发生漏水的情况;治疗性的附件与粘膜针使用不正确,在插入时使用强行插入的方式,造成钳子的管道漏水。3.1.5没有及时盖上

  防水帽

  在进行消化内镜清洗与消毒时,及时将防水帽盖上,能够保证内镜一直处于防水的状态。但是医务人员因为工作比较忙碌,经常会忘记带上防水帽,直接放在水中清洗与消毒,致使电极进水,导致内镜受损。3.2内镜消毒灭菌效果改进的对策3.2.1加大内镜设备的经费投入

  医院需要加大内镜设备的经费投入,加设超声清洗的设备,应用一次性活检钳或者是口圈,增加肠镜与胃镜数量,使用与配备多酶的清洗剂,确保诊疗与洗消条件与相关要求相符合。此外,还要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管理附件器械与内镜,在器械清洗与消毒期间,由专业人员进行清洗与消毒。3.2.2定期保养

  在医疗器械中,消化内镜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内镜比较精密。因此,相关维修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其保养过程,尽可能熟悉内镜结构的性能,定期检查、正确操作与精心保养,延长内镜使用寿命,减小维修的费用。3.2.3加强人员的培训

  从事内镜洗消与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都要接受院感知识的培训。为了与新管理模式、新技术相适应,医院需要对护理人员与内镜医师进行实时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含附件与内镜保养维护、内镜的构造原理以及内镜清洗与消毒流程等,还要进行专业护理技能与专科知识训练,应用交流与指导等方式,让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内镜防护的重要性,同时掌握正确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保证内镜使用安全[3]。

  3.2.4制定管理的制度

  贯彻落实内镜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内镜保护力度,保证器械与患者安全。医院需要督促医院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制定内镜清洗与消毒标准、内镜中心的工作制度、工作质量的标准等,定期检查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贯彻落实各个岗位的职责,从细微之处着手,提高内镜管理力度,确保内镜的安全性。3.2.5及时盖上防水帽

  在进行内镜床侧清洗以后,送到清洗消毒中心之前,需要将防水帽盖好,确认好之后才能实行清洗。若发现没有盖防水帽就放到水中进行清洗的情况,需要及时取出内镜,烘干电极,并垂直悬挂,然后

  告知内镜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的材质比较特殊、构造较为精密,维修费用与价格比较

  [3]贵。在消化内镜使用过程中,需要实时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强化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确保内镜不会因为人为因素而受到破坏,从而保证器械与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凤云,李敏.不同清洗与灭菌方法对手术室腔镜器械灭菌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14(23):121-122.[2]谭敏玲,陆小凡,钟巧玲.探究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在监控管理中持续改进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4,21(01):34-35.[3]王彩芽.纯化水与内镜专用多酶溶液对内镜床侧预处理效果的对比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4,24(06):56-57.第二篇: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1、内镜室内要合理分区:应分为清洁区、检查区、清洗消毒区等;不同部位内镜诊疗应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设备应分开并分室进行。

  2、使用合格消毒液与消毒器械,并应按规范使用、检测与登记。

  3、严格遵守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与灭菌原则。对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须灭菌;对进入人体消化道的胃肠镜要高水平消毒。

  4、严格按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步骤、方法及要点进行。如当天工作前对要使用的内镜再次消毒;每检诊一位病人要按规范(擦拭、水洗、酶洗、清洗、消毒、冲洗、干燥)程序清洗消毒。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行终末消毒。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在按规范清洗、干燥的基础上行灭菌处理。

  5、规范清洗、消毒及使用内镜诊疗相关用品:治疗单、检查床单、枕套、口圈、弯盘、活检钳、内镜注水瓶及用水、注射器及注射用水、清洗纱布、吸引瓶与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内镜贮存柜。

  6、工作人员在操作、消毒内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第三篇: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阆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一、必须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监测时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三、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高度危险物品包、大包和难以达到消毒部位中央的物品包等包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植入物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五、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每半年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99.9%。

  六、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细

  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力、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其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七、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应对手术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室、消毒供应室、微生物实验室等重点医院感染控制的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卫生学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八、各科室应及时对采样监测结果进行登记、汇总、分析。对不达标之处要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整改后复查,直至合格为止。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以避免以后类似情况发生,确保消毒灭菌质量和环境卫生学达标。

  第四篇: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一、必须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监测时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三、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高度危险物品包、大包和难以达到消毒部位中

  央的物品包等包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五、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做到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无菌包包内、外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每年对灭菌间环境进行环氧乙烷浓度的监测;移植物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

  其他低温灭菌方式可参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六、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每半年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99.9%。

  七、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力、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其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胸腔镜、脑室镜等)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八、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包括对透析液和可重复使用的透析器的监测。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标准值为: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验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

  再复查;

  九、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应对手术室、血液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室(ICU)、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消毒供应室、输血科、微生物实验室等重点医院感染控制的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卫生学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十、采用各临床医技科室自行采样监测和院感办定期采样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十一、各科室应及时对采样监测结果进行登记、汇总、分析。对不达标之处要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整改后复查,直至合格为止。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以避免以后类似情况发生,确保消毒灭菌质量和环境卫生学达标。

  第五篇:影响实习效果的因素研究及应对措施

  影响实习效果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能力。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才能提高操作技能和临床诊疗能力。然而,现实中,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不如意,不能达到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将分析其中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实习生自身因素研究

  临床实践是一个主动学习过程,但有些同学在实习中表现消极、被动,导致实习效果差,临床技能操作不规范、病历书写不标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能正确结合等,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

  (一)实习生的心理因素。由于目前实习生的实习地点大都是由学校决定的,但有些同学对所分的教学医院不满意,导致带着情绪进入实践教学医院,实习过程中表现消极、唠骚、应付;其次部分实习同学对实习不重视,认为实习没有正规的期末考试,所以在实习中表现出实习不认真,只是单纯应付带教老师交给的任务。

  (二)实习生的基础知识。部分实习同学由于基础知识差,没有

  掌握常见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基础知识,导致在实践中对部分病种分析不明确、对带教老师的诊断和治疗不理解。

  (三)考研与就业影响。由于目前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多数同学都选择考研,使他们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在看书上,导致对实习重视程度下降,实习意识淡化,实习缺乏紧迫感和自觉性,甚至有些同学擅自脱岗复习迎考;其次部分同学由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到处考试、随意考试,浪费大量的实习时间,而且回到实习岗位上仍然表现为“坐不稳,心不安”,实习缺乏耐心,严重影响实习质量。

  对于因学生自身因素导致实习效果差的问题,我们应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教育,包括心理教育、入院培训以及考研就业相关指导;同时实习同学也应加强自身管理,包括心理调节、时间安排等。

  二、带教老师因素研究

  实习同学在学校所学的都是课本上的知识,没有真正的动手操作过,因此其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实践带教老师的正确指导才能够有所提高,才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也就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治病救人。其中,带教老师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带教老师安排不合理。大多数教学医院为了表示对实习教学的重视,多选择主任、副主任作为带教老师,但实际工作中由于主任、副主任工作、业务繁忙难以按照教学管理要求来完成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差。

  (二)偏重于医疗工作,对教学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医院实行工作目标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科室工作都与经济效益相挂钩,医师的奖金直接决定于经济效益的完成情况。这导致了带教老师的工作重心和积极性主要在如何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益上,出现教学实践时间不足、教学不积极、教学不认真。

  (三)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目前,对于临床实践有很多好的教学方法,比如PBL教学、案例教学、标准病人教学法等。然而,由于有些老教师、老教授难以接受新方法、新观念导致教学刻板,使实习同学不满意、难接受,导致实习效果差。

  对于这种由于带教老师原因导致实习效果差的问题,教学医院应

  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对于带教老师的安排不仅要考虑教员的工作经验,还要考虑其学历、知识更新频率等;其次医院应切实做好教学经费管理,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鼓励带教老师授课,激励医疗人员参与教学;最后,医院应加大对带教老师的培训,包括要有医疗知识、技能培训,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学技能培训,让教员掌握好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环境因素的研究

  实习同学参加临床实践,其学习、生活从学校突然转入医院难免有些不适应,在医院他们要面对新的人,包括带教老师和患者,与这些人的接触可以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但如果这些关系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实践效果。

  (一)医院教学环境。有些教学医院整体教学意识差,教学懒散,导致实习同学进入教学医院的第一天起就处于懒散状态;有些教学医院规模小,病种简单,难以到达教学要求,实习同学没有接触到相关病种病人何谈教学实践效果。

  (二)医院教学管理。有些教学医院的教学规章制度、教学督导专家组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对带教老师教学督导不到位,对实习同学管理不到位;其次有些教学医院在获批后,上级领导重视程度迅速下降,医院不管在精力还是经费投入上都大幅下滑,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医疗环境的改变。目前,随着患者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增加了实习学生参加临床实践的难度,有些患者拒绝学生询问病史、拒绝进行操作观摩,抵触情绪较大,加上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的影响,带教老师为避免医疗纠纷与投诉,只好不让实习同学进行相应的诊疗活动。

  对于教学环境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应加强对临床实践教学的监督管理,教学督导专家组应切实做到深入临床实践听课、检查,另一方面我们要一如既往的重视实践教学,上到医院的高层领导,下到每一位带教教员;最后,我们还要把教学床位落到实处,对于教学床位给予一定优惠,充分获得患者的教学配合,并尽其所用。

  临床实践是实习同学提高自身实践技能的最佳时机,不仅要把握好这个时机而且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作为实践教学人员,我们不仅要恪尽职守,而且要充分调动自身和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医院也应该不断强化教学意识、不断加强实践改革创新,提高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佳的实习效果。

篇八:病房消毒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病房紫外线消毒致意外灼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病房紫外线消毒的不安全因素,总结分析原因并采取防范措施。方法:选择本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紫外线消毒致患者意外灼伤3例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实施防范措施后未发生紫外线意外灼伤不安全事件。

  结论:加强对紫外线消毒的管理,增强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标签:病房紫外线消毒、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safetyfactorsofultravioletdisinfectioninward,andtosummarizethereasonsandtotakepreventivemeasures.Methods:

  3casesofpatientswithaccidentalburnscausedbyultravioletdisinfectioninJuly2015July2014wereanalyzed,andthecorrespondingpreventivemeasureswereestablished.Results:

  aftertheimplementationofpreventivemeasures,noUVradiationaccidentoccurred.Conclusion:

  tostrengthenthemanagementofultravioletdisinfection,enhancethesafetyawarenessofnursingstaff,reduceadverseevents,isconducivetoimprovethequalityofnursingservice.

  Keywords:

  wardultravioletdisinfectionandcauseanalysisandpreventionmeasures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后细胞死亡和(或)再生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紫外线消毒作为一种效果可靠,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无残留毒性的空气消毒方法,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及临床感染科病房消毒,可以有效预防交叉感染。但如防护不当,可引起紫外线眼炎和皮炎,本科室2014年7月—2015年7月共发生紫外线灼伤事件3例,分析、总结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科室病房紫外线消毒致患者及家属眼部及面部皮肤灼伤3例,其中1例是护士消毒病房时未关窗户致患者翻窗进入正在紫外线消毒的病房,致患者及家属灼伤,2例是护士来消毒病房时未挂消毒警示牌致患者进入正在消毒的病房致眼部及面部皮肤照伤。

  3例均是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后立即关闭紫外线开关,查看患者情况并询问患者症状后立即报告当班医生,经询问查看,1例患者及家属患者眼部发红、畏光、流泪、双眼胀痛、有异物感,面部皮肤发红、有被太阳晒伤后的灼热感,医生诊断为紫外线眼炎,紫外线皮炎,给予羟苄唑滴眼液滴眼,3天后眼部症状消失。2例是患者患者面部皮肤发红、有被太阳晒伤后的灼热感、晚上眼睛干,有刺痛感。经全程跟踪随访,3例紫外线灼伤患者及家属均无其他不良反应,面部

  及眼部症状消失。

  2.原因分析

  2.1护理人员消毒时未严格遵守我科病房紫外线消毒管理制度,未关闭门窗,门上未挂消毒警示牌。

  2.2护理人员巡视病房不及时,中午消毒时护理人员较少,护理工作繁忙,操作集中,巡视病房次数相对减少,未及时发现。

  2.3责任护士宣教告知不到位,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未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病房紫外线消毒的注意事项,患者更换家属后,责任护士未与新家属宣教告知,家属与家属之间未进行交接告知,不知道病房紫外线消毒的注意事项。

  2.4患者及家属对紫外线消毒知识缺乏,对紫外线消毒知识不了解,对紫外线照射有害一无所知,对病房设施不了解,只认为是电灯亮,不知道是紫外线灯。

  3.防范对策

  3.1护理人员消毒时严格遵守科室病房紫外线消毒管理制度,关闭门窗,门上挂消毒警示牌,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

  3.2护理人员加强巡视病房,若发现患者及家属进入正在紫外线消毒的病房时,及时制止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及紫外线灯照射的危害,防止意外发生。

  3.3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及家属紫外线消毒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病房内设备,若灯呈紫色时,请严禁进入病房,更换家属时做好交接,责任护士做好宣教告知,卧床患者用黑布伞遮住暴露皮肤及双眼。

  4.小結: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提高护理安全知识,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病房紫外线消毒的相关知识宣教,排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及家属的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兰英、何艳

  紫外线消毒致眼部灼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4期56-57.

推荐访问:病房消毒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标的 病房 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