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3篇(2023年)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1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代: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3篇(2023年)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1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代: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

  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

  大清早辞别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

  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

  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

  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

  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

  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

  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

  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

  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

  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

  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

  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

  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注释

  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卢侍御虚舟: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字接舆,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凤歌笑孔丘:孔子适楚,陆通游其门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劝孔不要做官,以免惹祸。这里,李白以陆通自比,表现对政治的不满,而要像楚狂那样游览名山过隐居的生活。

  绿玉杖:镶有绿玉的杖,传为仙人所用。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名山。

  南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古天文学家认为浔阳属南斗分野(古时以地上某些地区与天某些星宿相应叫分野)。这里指秀丽的庐山之高,突兀而出。

  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丸叠如屏而得名。

  影落:指庐山倒映在明澈的鄱阳湖中。青黛(dài代):青黑色。

  金阙(què确):阙为皇宫门外的左右望楼,金阙指黄金的门楼,这里借指庐山的石门——庐山西南有铁船峰和天池山,二山对峙,形如石门。

  银河:指瀑布。三石梁:一说在五老峰西,一说在简寂观侧,一说在开先寺(秀峰寺)旁,一说在紫霄峰上。近有人考证,五老峰西之说不谬。

  香炉:南香炉峰。瀑布:黄岩瀑布。

  迥崖沓(tà踏)嶂:曲折的山崖,重叠的山峰。凌:高出。苍苍:青色的天空。

  吴天:九江春秋时属吴国。整句诗的意思:连鸟也难以飞越高峻的庐山和它辽阔的天空。

  大江:长江。

  黄云:昏暗的云色。

  白波九道:九道河流。古书多说长江至九江附近分为九道。李白在此沿用旧说,并非实见九道河流。雪山:白色的浪花。

  石镜:古代关于石镜有多种说法,诗中的石镜应指庐山东面的“石镜”——圆石,*滑如镜,可见人影。清我心:清涤心中的污浊。

  谢公:谢灵运。

  服:服食。还丹:道家炼丹,将丹烧成水银,积久又还成丹,故谓“还丹”。

  琴心三叠:道家修炼术语,一种心神宁静的境界。

  玉京:道教称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先期:预先约好。汗漫:仙人名,一云造物者。九垓(gāī该):九天之外。

  卢敖:战国时燕国人,周游至蒙谷山,见一古怪之士迎风而舞。卢敖邀他同游,那人笑着说:“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不可久留。”遂纵身跳入云中。太清:太空。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2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代: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

  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

  大清早辞别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

  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

  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

  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

  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

  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

  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

  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

  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

  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

  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

  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

  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注释

  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卢侍御虚舟: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字接舆,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凤歌笑孔丘:孔子适楚,陆通游其门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劝孔不要做官,以免惹祸。这里,李白以陆通自比,表现对政治的不满,而要像楚狂那样游览名山过隐居的生活。

  绿玉杖:镶有绿玉的杖,传为仙人所用。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名山。

  南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古天文学家认为浔阳属南斗分野(古时以地上某些地区与天某些星宿相应叫分野)。这里指秀丽的庐山之高,突兀而出。

  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丸叠如屏而得名。

  影落:指庐山倒映在明澈的鄱阳湖中。青黛(dài代):青黑色。

  金阙(què确):阙为皇宫门外的左右望楼,金阙指黄金的门楼,这里借指庐山的石门——庐山西南有铁船峰和天池山,二山对峙,形如石门。

  银河:指瀑布。三石梁:一说在五老峰西,一说在简寂观侧,一说在开先寺(秀峰寺)旁,一说在紫霄峰上。近有人考证,五老峰西之说不谬。

  香炉:南香炉峰。瀑布:黄岩瀑布。

  迥崖沓(tà踏)嶂:曲折的山崖,重叠的山峰。凌:高出。苍苍:青色的天空。

  吴天:九江春秋时属吴国。整句诗的意思:连鸟也难以飞越高峻的庐山和它辽阔的天空。

  大江:长江。

  黄云:昏暗的云色。

  白波九道:九道河流。古书多说长江至九江附近分为九道。李白在此沿用旧说,并非实见九道河流。雪山:白色的浪花。

  石镜:古代关于石镜有多种说法,诗中的石镜应指庐山东面的“石镜”——圆石,*滑如镜,可见人影。清我心:清涤心中的污浊。

  谢公:谢灵运。

  服:服食。还丹:道家炼丹,将丹烧成水银,积久又还成丹,故谓“还丹”。

  琴心三叠:道家修炼术语,一种心神宁静的境界。

  玉京:道教称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先期:预先约好。汗漫:仙人名,一云造物者。九垓(gāī该):九天之外。

  卢敖:战国时燕国人,周游至蒙谷山,见一古怪之士迎风而舞。卢敖邀他同游,那人笑着说:“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不可久留。”遂纵身跳入云中。太清:太空。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3篇扩展阅读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3篇(扩展1)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 (菁选3篇)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1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作者】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注释:

  卢虚舟:范阳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楚狂人:指陆接舆,系楚国狂人,曾狂歌而过孔丘,劝他不要做官。二峰:指香炉峰和双剑峰。

  绿玉杖:神仙所用之杖。

  南斗:即斗宿星。

  屏风九叠:形容山峰重叠,状如屏风。

  青黛:青黑色。

  九道:古代地志说,长江流到浔阳境内,分为九派。

  谢公:指刘宋谢灵运。

  琴心三叠:道家修炼的术语,意思是使心神宁静。

  玉京:道家说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流放夜郎遇赦回来的次年,从汉口来到江西。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那时诗人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更加迫切了。

  全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五岳寻仙不辞远”,可借以作事业追求者。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2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①,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②傍,屏风九叠③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④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⑤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⑥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⑦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⑧。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注释】

  ①绿玉杖:神仙所用之杖。

  ②南斗:即斗宿星。

  ③屏风九叠:形容山峰重叠,状如屏风。

  ④青黛:青黑色。

  ⑤九道:古代地志说,长江流到浔阳境内,分为九派。

  ⑥谢公:指刘宋谢灵运。

  ⑦琴心三叠:道家修炼的术语,意思是使心神宁静。

  ⑧玉京:道家说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简析】

  这首诗是咏叹庐山风景的奇绝,游览飘然,猛发学道成仙之欲望,并进而邀请同伴。诗分四段。首六句为第一段,是序曲。以楚狂自比,对政治淡漠,透露寻仙访道隐逸之心。“庐山”八句,为第二段,以仰视角度写庐山“瀑布相望”、“银河倒 挂”、“翠影映月”、“鸟飞不到”雄奇风光。“登高”八句为第三段,以俯视角 度,写长江“茫茫东去”、“黄云万里”、“九派流雪”的雄伟气势,并以谢灵运故 事,抒发浮生若萝,盛事难再,寄隐求仙访道,超脱现实的心情。“早服”六句为第 四段,想象自己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到达向往的自由仙界。并以卢敖故事,邀卢 侍卿同游。全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五岳寻仙不辞远”,可借以作事业追求者的警句。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3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韵译】

  我原是楚国的狂人,高唱凤歌讥笑孔丘。

  手执神仙的绿玉杖,早晨我辞别黄鹤楼。

  为着寻仙,我遍访五岳不辞遥远,*生中,我最爱好到名山去遨游。

  庐山高耸,与天上的南斗星靠近,五老峰的九叠屏,好象云霞展开,

  山影湖光相映衬,青黑绮丽俊秀。

  金阙前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对峙,三石梁的瀑布,恰似银河倒挂飞流。

  香炉峰的瀑布,与此遥遥相望,峻崖环绕,峰峦重叠直至天上。

  苍翠的山色映着朝阳,红霞更加绚丽,在鸟飞不到的峰顶,俯视吴天真宽广。

  登上庐山纵览天地,才领略天地壮观,俯瞰茫茫长江永去不还,流向东方。

  万里黄云起伏,*的景色不断变幻,长江九条支流,翻滚着雪山般的白浪。

  爱作赞美庐山的歌谣,诗兴都因庐山所触发。

  闲对石镜峰窥看,我更加心清意畅,谢灵运当年游处,早已被青苔掩藏。

  我早就服了还丹,对世俗毫无情念,心神宁静了,就觉得仙道已经初成。

  向远处看去,仙人们正驾驭着彩云,手捧芙蓉到玉京山,去朝拜天尊神。

  我早与汗漫仙人,相约在九天之顶,心想接你这个卢敖,一起同游太清。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怀诗。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本来就象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象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感。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为什么到庐山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

  以上是第一段,可谓序曲。然后转入第二段,诗人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先写山景鸟瞰:“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古人认为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庐山一带正是南斗的分野。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北的九叠云屏。三句意谓: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树木青翠,山花烂熳,九叠云屏象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以上是粗绘,写出庐山的雄奇瑰丽;下面,则是细描:“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金阙、三石梁、香炉、瀑布,都是庐山绝景。这四句是从仰视的角度来描写: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峻崖环绕,峰峦重叠,上凌苍天。接着,笔姿忽又宕起,总摄全景:“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旭日初升,满天红霞与苍翠山色相辉映;山势峻高,连鸟也飞不到;站在峰顶东望吴天,真是寥廓无际。诗人用笔错综变化,迂回别致,层层写来,把山的瑰玮和秀丽,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然后,诗人登高远眺,以如椽大笔,彩绘长江雄伟气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九道,古谓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雪山,形容白波汹涌,堆叠如山。这几句意谓:登临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长江浩浩荡荡,直泻东海,一去不返;万里黄云飘浮,天色瞬息变幻;茫茫九派,白波汹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何等雄伟,何等壮美!大自然之美激发了大诗人的无限诗情:“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外苍苔没。”石镜,传说在庐山东面有一圆石悬岩,明净能照人形。谢公,南朝宋谢灵运,尝入彭蠡湖口,登庐山,有“攀崖照石镜”诗句(《谢康乐集·入彭蠡湖口》)。李白经过永王璘事件的挫折后,重登庐山,不禁感慨万千。这四句意思是:爱作庐山歌谣,诗兴因庐山而激发。从容自得地照照石镜,心情为之清爽,谢灵运走过的地方,如今已为青苔所覆盖。人生无常,盛事难再。李白不禁油然产生寻仙访道思想,希望超脱现实,以求解决内心的矛盾。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还丹,道家所谓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琴心三叠,指道家修炼的功夫很深,达到心和神悦的境界。这两句表明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以摆脱世俗之情,到那虚幻的神仙世界:“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玉京,道教谓元始天尊居处。诗人仿佛远远望见神仙在彩云里,手拿着莲花飞向玉京。诗人多么向往这样自由自在的世界:“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淮南子·道应训》载,卢敖游北海,遇见一怪仙,想同他做朋友而同游,怪仙笑道:“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遂入云中。”汗漫,意谓不可知,这里比喻神。九垓,九天。太清,最高的天空。李白在这诗里反用其意,以怪仙自比,卢敖借指卢虚舟,邀卢共作神仙之游。两句意谓:我李白已预先和不可知之神在九天之外约会,并愿接待卢敖共游仙境。诗人浮想联翩,仿佛随仙人飘飘然凌空而去。全诗戛然而止,余韵悠然。

  此诗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风物。诗的感情豪迈开朗,磅礴着一种震撼山岳的气概。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开头一段抒怀述志,用尤侯韵,自由舒展,音调*稳徐缓。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转唐阳韵,音韵较前提高,昂扬而圆润。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删山韵,音响慷慨高亢。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入声月没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转换庚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神往。前人对这首诗的艺术性评价颇高:“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今观其……《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3篇(扩展2)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1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

  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

  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

  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

  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

  愿接卢敖游太清。

  字词解释

  (1)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卢侍御虚舟: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2)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字接舆,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3)凤歌笑孔丘:孔子适楚,陆通游其门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劝孔不要做官,以免惹祸。这里,李白以陆通自比,表现对政治的不满,而要像楚狂那样游览名山过隐居的生活。

  (4)绿玉杖:镶有绿玉的杖,传为仙人所用。

  (5)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名山。

  (6)南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古天文学家认为浔阳属南斗分野(古时以地上某些地区与天某些星宿相应叫分野)。这里指秀丽的庐山之高,突兀而出。

  (7)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丸叠如屏而得名。

  (8)影落:指庐山倒映在明澈的鄱阳湖中。青黛(dài代):青黑色。

  (9)金阙(què确):阙为皇宫门外的左右望楼,金阙指黄金的门楼,这里借指庐山的石门——庐山西南有铁船峰和天池山,二山对峙,形如石门。

  (10)银河:指瀑布。三石梁:一说在五老峰西,一说在简寂观侧,一说在开先寺(秀峰寺)旁,一说在紫霄峰上。近有人考证,五老峰西之说不谬。

  (11)香炉:南香炉峰。瀑布:黄岩瀑布。

  (12)迥崖沓(tà踏)嶂:曲折的山崖,重叠的山峰。凌:高出。苍苍:青色的天空。

  (13)吴天:九江春秋时属吴国。整句诗的意思:连鸟也难以飞越高峻的庐山和它辽阔的天空。

  (14)大江:长江。

  (15)黄云:昏暗的云色。

  (16)白波九道:九道河流。古书多说长江至九江附近分为九道。李白在此沿用旧说,并非实见九道河流。雪山:白色的浪花。

  (17)石镜:古代关于石镜有多种说法,诗中的石镜应指庐山东面的“石镜”——圆石,*滑如镜,可见人影。清我心:清涤心中的污浊。

  (18)谢公:谢灵运。

  (19)服:服食。还丹:道家炼丹,将丹烧成水银,积久又还成丹,故谓“还丹”。

  (20)琴心三叠:道家修炼术语,一种心神宁静的境界。

  (21)玉京:道教称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22)先期:预先约好。汗漫:仙人名,一云造物者。九垓(gāī该):九天之外。

  (23)卢敖:战国时燕国人,周游至蒙谷山,见一古怪之士迎风而舞。卢敖邀他同游,那人笑着说:“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不可久留。”遂纵身跳入云中。太清:太空。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翻译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

  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

  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

  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

  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

  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

  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

  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

  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

  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

  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

  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

  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

  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

  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60年(肃宗上元元年),即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的次年。李白遇赦后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那时李白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

  此诗浓墨重彩地描写庐山的景色,不仅写出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流露了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的美好风物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宕多姿,极富抑扬顿挫之美,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

  此诗为写景名篇。诗人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同时,此诗也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纵情遨游、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想在名山胜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遥的愿望,流露了诗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愤世之情。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本来就象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象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感。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为什么到庐山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

  以上是第一段,可谓序曲。然后转入第二段,诗人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先写山景鸟瞰:“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古人认为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庐山一带正是南斗的分野。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北的九叠云屏。三句意谓: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树木青翠,山花烂熳,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以上是粗绘,写出庐山的雄奇瑰丽;下面,则是细描:“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金阙、三石梁、香炉、瀑布,都是庐山绝景。这四句是从仰视的角度来描写: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峻崖环绕,峰峦重叠,上凌苍天。接着,笔姿忽又宕起,总摄全景:“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旭日初升,满天红霞与苍翠山色相辉映;山势峻高,连鸟也飞不到;站在峰顶东望吴天,真是寥廓无际。诗人用笔错综变化,迂回别致,层层写来,把山的瑰玮和秀丽,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然后,诗人登高远眺,以如椽大笔,彩绘长江雄伟气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九道,古谓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雪山,形容白波汹涌,堆叠如山。这几句意谓:登临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长江浩浩荡荡,直泻东海,一去不返;万里黄云飘浮,天色瞬息变幻;茫茫九派,白波汹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何等雄伟,何等壮美!大自然之美激发了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3篇(扩展3)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翻译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

  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

  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

  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

  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

  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

  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

  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

  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

  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

  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

  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

  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

  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

  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注释解释

  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卢侍御虚舟: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字接舆,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凤歌笑孔丘:孔子适楚,陆通游其门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劝孔不要做官,以免惹祸。这里,李白以陆通自比,表现对政治的不满,而要像楚狂那样游览名山过隐居的生活。

  绿玉杖:镶有绿玉的杖,传为仙人所用。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名山。

  南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古天文学家认为浔阳属南斗分野(古时以地上某些地区与天某些星宿相应叫分野)。这里指秀丽的庐山之高,突兀而出。

  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丸叠如屏而得名。

  影落:指庐山倒映在明澈的鄱阳湖中。青黛(dài代):青黑色。

  金阙(què确):阙为皇宫门外的左右望楼,金阙指黄金的门楼,这里借指庐山的石门——庐山西南有铁船峰和天池山,二山对峙,形如石门。

  银河:指瀑布。三石梁:一说在五老峰西,一说在简寂观侧,一说在开先寺(秀峰寺)旁,一说在紫霄峰上。近有人考证,五老峰西之说不谬。

  香炉:南香炉峰。瀑布:黄岩瀑布。

  迥崖沓(tà踏)嶂:曲折的山崖,重叠的山峰。凌:高出。苍苍:青色的天空。

  吴天:九江春秋时属吴国。整句诗的意思:连鸟也难以飞越高峻的庐山和它辽阔的天空。

  大江:长江。

  黄云:昏暗的云色。

  白波九道:九道河流。古书多说长江至九江附近分为九道。李白在此沿用旧说,并非实见九道河流。雪山:白色的浪花。

  石镜:古代关于石镜有多种说法,诗中的石镜应指庐山东面的“石镜”——圆石,*滑如镜,可见人影。清我心:清涤心中的污浊。

  谢公:谢灵运。

  服:服食。还丹:道家炼丹,将丹烧成水银,积久又还成丹,故谓“还丹”。

  琴心三叠:道家修炼术语,一种心神宁静的境界。

  玉京:道教称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先期:预先约好。汗漫:仙人名,一云造物者。九垓(gāī该):九天之外。

  卢敖:战国时燕国人,周游至蒙谷山,见一古怪之士迎风而舞。卢敖邀他同游,那人笑着说:“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不可久留。”遂纵身跳入云中。太清:太空。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60年(肃宗上元元年),即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的次年。李白遇赦后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那时李白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诗文赏析

  此诗为写景名篇。诗人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同时,此诗也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纵情遨游、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想在名山胜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遥的愿望,流露了诗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愤世之情。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本来就象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象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感。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为什么到庐山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

  以上是第一段,可谓序曲。然后转入第二段,诗人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先写山景鸟瞰:“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古人认为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庐山一带正是南斗的分野。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北的九叠云屏。三句意谓: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树木青翠,山花烂熳,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以上是粗绘,写出庐山的雄奇瑰丽;下面,则是细描:“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金阙、三石梁、香炉、瀑布,都是庐山绝景。这四句是从仰视的角度来描写: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峻崖环绕,峰峦重叠,上凌苍天。接着,笔姿忽又宕起,总摄全景:“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旭日初升,满天红霞与苍翠山色相辉映;山势峻高,连鸟也飞不到;站在峰顶东望吴天,真是寥廓无际。诗人用笔错综变化,迂回别致,层层写来,把山的瑰玮和秀丽,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然后,诗人登高远眺,以如椽大笔,彩绘长江雄伟气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九道,古谓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雪山,形容白波汹涌,堆叠如山。这几句意谓:登临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长江浩浩荡荡,直泻东海,一去不返;万里黄云飘浮,天色瞬息变幻;茫茫九派,白波汹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何等雄伟,何等壮美!大自然之美激发了大诗人的无限诗情:“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外苍苔没。”石镜,传说在庐山东面有一圆石悬岩,明净能照人形。谢公,南朝宋谢灵运,尝入彭蠡湖口,登庐山,有“攀崖照石镜”诗句(《谢康乐集?·入彭蠡湖口?》)。李白经过永王璘事件的挫折后,重登庐山,不禁感慨万千。这四句意思是:爱作庐山歌谣,诗兴因庐山而激发。从容自得地照照石镜,心情为之清爽,谢灵运走过的地方,如今已为青苔所覆盖。人生无常,盛事难再。李白不禁油然产生寻仙访道思想,希望超脱现实,以求解决内心的矛盾。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还丹,道家所谓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琴心三叠,指道家修炼的功夫很深,达到心和神悦的境界。这两句表明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以摆脱世俗之情,到那虚幻的神仙世界:“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玉京,道教谓元始天尊居处。诗人仿佛远远望见神仙在彩云里,手拿着莲花飞向玉京。诗人多么向往这样自由自在的世界:“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淮南子?·道应训》载,卢敖游北海,遇见一怪仙,想同他做朋友而同游,怪仙笑道:“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遂入云中。”汗漫,意谓不可知,这里比喻神。九垓,九天。太清,最高的天空。李白在这诗里反用其意,以怪仙自比,卢敖借指卢虚舟,邀卢共作神仙之游。两句意谓:我李白已预先和不可知之神在九天之外约会,并愿接待卢敖共游仙境。诗人浮想联翩,仿佛随仙人飘飘然凌空而去。全诗戛然而止,余韵悠然。

  此诗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风物。诗的感情豪迈开朗,磅礴着一种震撼山岳的气概。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开头一段抒怀述志,用尤侯韵,自由舒展,音调*稳徐缓。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转唐阳韵,音韵较前提高,昂扬而圆润。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删山韵,音响慷慨高亢。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入声月没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转换庚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神往。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3篇(扩展4)

——《元日》诗词鉴赏3篇

《元日》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译文翻译

  高高的轩台辉映着春色,深邃的楼阁沐浴着朝阳。

  红色的宫墙内飞舞着彩色的饰旗,翠玉珠帘映曜着宫女们的玉佩。

  我效仿古代的明君们,恭谨而节制地治理着国家,终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了。

  (现在)丹陛下排列着森森戟戈,长廊里回荡着丝竹乐声。

  壮美的和煦之风浩荡在华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运途正昌。

  (我)将继承周文王的事业,遵循他的先例、并借鉴古代帝王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来治理国家。

  春天来临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样沐浴在春风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样绽蕊怒放。

  我想渡过巨大的河流到达彼岸,但最终还要靠舟船才能渡过去(意思就是靠民众的支持和大臣们的帮助才能治理好国家)。

  注释解释

  恭己:语出《论语》,恭谨而律己,是形容君王治理天下的词句。

  垂衣:语出《易·系辞》,原意指天下太*,李世民在这里形容自己效法皇帝、尧舜无为而治。

  穆:壮美。

  康:康盛。

《元日》诗词鉴赏2

  《元日》 宋朝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元日》赏析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元日》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元日》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元日》诗词鉴赏3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3篇(扩展5)

——《咏柳》诗词鉴赏3篇

《咏柳》诗词鉴赏1

  咏柳

  宋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咏柳》诗词鉴赏2

  古诗原文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译文翻译

  江南年底,早梅花开后,分配新春和垂柳。细腰肢自己有格调风流,于是又是和身体清英很优秀。

  永丰坊那畔,一整天没有人,谁看到金丝弄晴天白天?秋海棠花还是种子、未飘散的那时,绿叶成阴,没有一个故事、渐渐的消瘦了。又有谁是东风追逐你而来的呢,就吹散眉间皱纹一点春天。

  注释解释

  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分付:付托,寄意。

  格:格调

  骨体:骨架躯体。

  永乐坊:地名。在洛阳。

  尽日:一整天

  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

  断肠:秋海棠花的别。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一成:宋时口语,“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作年代不可确考,朱祖谋认为词意与《殢人娇》略同,把它编入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因为据《纪年录》,这年三月一日,苏轼在汴京与王诜会于四照亭,上王诜侍女倩奴求曲,遂作《洞仙歌》、《殢人娇》与之。

  诗文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赞美了柳的体态。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很似少女的细腰。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进而用“清英秀雅”四字来品评其骨相。这就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见出她与浓艳富丽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质特色,从她的体态美,进而刻画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换头三句,写垂柳境况清寂、丽姿无主。长安永丰坊多柳,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分外妖娆,怎奈无人一顾。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杨柳枝词》,据唐人孟棨《本事诗》载: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白氏比为杨柳,有“杨柳小蛮腰”之句。白居易年事高迈,小蛮还很年轻,“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后宣宗听到此词极表赞赏,遂命人取永丰柳两枝,移植禁中。作者在这里化用乐天诗意,略无痕迹,但*易晓扬的语句中,却藏有探沉的含义。”断肠“四句,紧承上文,写垂柳的凄苦身世,说:一到晚春,绿叶虽繁,柳絮飘零,她更将百无聊赖,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减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东风的吹拂,足可消愁释怨,使蛾眉般的弯弯柳叶,得以应时舒展。正如宋初诗人幸夤逊《柳》诗听说:“既待和风始展眉。”这微茫的希望的霞光在何处,“又莫是”便是严峻而无情的回答。

  全章用拟人法写柳,垂柳是词中的“主人公”。它身段苗条。体态轻盈,仪容秀雅。然而却寂寞无主,被禁锢在园林的一角。感受不到春光的温暖,也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词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这佳人或许是向苏轼索词的倩奴,或许是与倩奴命运相似的女性。至少可以说,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饱和感情的笔墨,描写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对之倾注了同情。

  宋代词论家彭孙说:“咏物词极不易下,要须字字刻画,字字天然。方为上乘。”(《金粟词话》)咏物含瘟深湛,在于寄托,“贵有不枯不脱之妙。”(《莲子居词话》)苏轼此词正具有这些优点。它句句刻画垂柳,清圆流杨,形神兼到,熨贴自然。并借柳喻人,把人的品格与身世融入对柳的形神描幕之中。物中有人,亦物亦人,既不粘滞于物,也不脱离听咏课题。就风格而论,此词缠绵幽怨,娴雅婉丽,曲尽垂柳风神,天然秀美处有似次韵章质夫的《杨花词》,而又别具一段倾城之姿。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3篇(扩展6)

——《弹琴》诗词鉴赏3篇

《弹琴》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译文翻译

  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

  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

  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

  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注释解释

  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

  绿绮(qǐ):琴名。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

  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挥手:这里指弹琴。

  万壑(hè)松:指万壑松声。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琴曲有《风入松》。壑:山谷。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客:诗人自称。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余响:指琴的余音。霜钟:指钟声。

  “碧山”句:意思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秋云:秋天的云彩。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创作背景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认为,此诗乃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期间所作。裴斐《李白年谱简编》也从其说。

  诗文赏析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

  二三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汤问》中“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下面一句“余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这句诗写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余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余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唐诗里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琵琶声,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变的音响效果表现了出来。唐代另一位诗人李颀有一首《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弹琴》诗词鉴赏2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作者小传】: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终随州刺据《全唐诗话》载:长卿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湜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诗多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以五言著称,有《刘随州集》。

  【注释】:

  泠泠:形容声音的清越悦耳。

  七弦:七弦琴,俗称古琴,琴面张弦七根。始于周代,定型于汉代。

  松风寒:既以风入松林之凄寒比喻七弦琴声之清越,又指琴曲《风入松》。

  【赏析】:

  本诗比喻诗人推崇古代良好的风尚,慨叹而今却无人称赏。从弹古调而引起对时俗的感慨。既叹知音稀少,又感*生失意是因为不合时宜,和前面秦韬玉的"谁爱风流离格调"有相似感。

推荐访问:庐山 鉴赏 诗词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3篇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词鉴赏1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