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50篇(完整文档)

2023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  翻开2023年*城市的经济成绩单,有的城市春风得意马蹄疾,顺利闯关;有的城市稳扎稳打,成功卡位;还有的城市经济失速,面临“蚌埠住了”压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50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50篇(完整文档)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

  翻开2021年*城市的经济成绩单,有的城市春风得意马蹄疾,顺利闯关;有的城市稳扎稳打,成功卡位;还有的城市经济失速,面临“蚌埠住了”压力。

  上海外滩。中新网记者 张旭 摄

  京沪携手晋级4万亿之城

  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是上海和北京,这两座城市2021年GDP双双突破4万亿大关,携手晋级4万亿之城。

  其中,北京2021年GDP达到40269.6亿元,增长8.5%。上海2021年GDP达到了43214.85亿元,增长8.1%。

  上海依然是*第一大城市,而且有望冲击世界第四城。坐稳*最大工业城市王座的上海,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速,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生物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9倍、16.1%和12.1%。

  北京正在加速追赶上海。2021年,北京在医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双引擎”发力下,经济增速高于上海。尤其是医药制造业在疫苗生产带动下比上年增长2.5倍。

  深圳世界之窗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深圳冲击世界城市前十

  作为*的GDP第三大城市,深圳也迎来了自己的荣耀时刻。

  1月25日,深圳市委*和*发布了一封致广大网民朋友的拜年信,信中提到,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

  深圳海关的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出口1.92万亿元,规模连续第29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增长13.5%。

  意气风发的深圳,在全球城市的排位也有望继续前进,冲击挑战世界前十城市的位置。

  图为航拍镜头下的广州塔及其身后的天河中央商务区。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广州成功卡位“第四城”

  围绕着全国GDP“第四城”的位置,广州和重庆你追我赶,争夺得异常激烈。

  自2020上半年重庆GDP反超广州后,颇有危机感的广州撑起“小蛮腰”奋起直追,最终,2020年以16.3亿元的微弱优势险胜重庆,保住了“第四城”的位置。

  2021年,广州GDP为28231.97亿元,增长8.1%;重庆GDP为27894.02亿元,增长8.3%。广州GDP超出重庆337亿多元,领先优势扩大。其中,广州的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更胜一筹,25.7%的增速高于重庆的18.1%。

  看来,“北上广深”暂时不用变为“北上深重”了。

  广东虎门大桥。中新社发 岳路建 摄

  东莞跻身第24座万亿之城

  2021年,*万亿之城的版图进一步扩张,迎来了新成员——东莞。

  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2021年GDP为10855.35亿元,同比增长8.2%,成为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

  这座制造名城的实力不容小觑,截至目前,东莞拥有工业企业超过19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1万家,是全国制造业最密集的城市之一。随着东莞的晋级,广东拥有的万亿之城数量跟江苏持*,同为4个。

  至此,*的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增至24个,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武 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郑州、佛山、福州、泉州、南通、合肥、西安、济南、东莞。

  蚌埠市城区景观资料图。

  蚌埠,“蚌埠住了”?

  有人晋级,也有人失意。失意的是著名的老工业基地、“淮河明珠”蚌埠,2021年GDP罕见出现零增长。

  安徽省委*郑栅洁直指,蚌埠市经济失速、发展失位、结构失衡的压力凸显,已经到了“退无可退、背水一战”的.关键当口。

  这座皖北经济重镇,为何突然失速?

  蚌埠坦言目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受历史基数大、产业转型升级不快等原因影响,主要指标增速不快。蚌埠2021年前三季度GDP位居全省第8位,长三角41个市中第30位,仅为宁波的1/6、合肥的1/5,芜湖的1/2。产业结构不优,全市除烟厂以外,产值超50亿元以上企业还未实现“零”突破,等等。

  退无可退的蚌埠,2022年预期目标设定为增长8%左右,力争更好一些。蚌埠要求以“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责任意识,把工业强市作为产业强市战略的“主抓手”,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蚌埠如何“绷住”,怎样实现破局,也将为新经济时代下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提供一个案例。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2

  2021年各省份的GDP数据终于全部出来了,省份之间的GDP大战也终于落下帷幕。

  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和江苏依然紧紧地占据榜单的第一位和第二位,GDP分别为124669.6亿元和116364.2亿元,两者之间相差一座万亿级别的城市。季军则是由山东省以83095亿元的总量夺得。

  本次GDP大赛中,川渝地区表现亮眼,作为西部地区,四川以53850.7亿元的成绩排名第六,重庆作为直辖市也以高达27894亿元的GDP排名第16位,如果光从城市来看的话,重庆的GDP也接近广州了,对于西部地区的城市来说实属不易。

  比起前面这些,东北地区的表现实在是有些不尽人意。除了辽宁以27584.1亿元排名第17以外,黑龙江和吉林省都在24名开外,甚至比内蒙古、贵州、新疆等三个省份的排名还要低。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50篇扩展阅读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50篇(扩展1)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60篇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1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经济成绩单后,各地亦陆续发布了去年GDP数据。

  从已经公开的信息看,地方经济整体正稳定恢复。尤其广东已一省之力GDP总量可闯入“世界前十”,另有多个省份GDP数据在过去一年里突破重要关口。

  湖北增速领跑,11省份跑赢全国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完成了全年6%以上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两年*均增长5.1%。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查阅各地官方公布的信息发现,截至1月22日中午,已有28省份完整或部分公布2021年经济数据。其中,11省市去年GDP增速超过全国水*。

  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湖北继续“跑步”复苏,全年GDP增速达到12.9%,居全国第一。海南亦跑出两位数增长,以11.2%的增速紧随其后。山西增长9.1%,暂列第三。

  截至目前,去年GDP增速跑赢全国的省份还有:江西(8.8%)、江苏(8.6%)、北京(8.5%)、浙江(8.5%)、山东(8.3%)、安徽(8.3%)、重庆(8.3%)、四川(8.2%)。上海、贵州均增长8.1%,与全国水*持*。

  从两年*均增速来看,截至目前增长最快的前三名是海南(7.3%),山西、贵州(均为6.3%)。湖北两年*均增长3.3%,但逐季提升。

  广东总量破12万亿,超部分发达国家

  从经济总量看,广东(12.4万亿元)、江苏(11.6万亿元)前两名的地位依然稳固。其中,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GDP12万亿大省。

  12.4万亿元相当于什么水*?按年*均汇率折算,广东省去年GDP总量约1.9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放在2020年可以排到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中的前十位,且高于前十名中的意大利(1.89万亿美元)、加拿大(1.64万亿美元)、韩国(1.64万亿美元)等发达国家,堪称“富可敌国”。

  广东和江苏是去年全国仅有的两个GDP总量超10万亿元省份。其后,山东(8.3万亿元)、浙江(7.35万亿元)亦自成一档,且分别首次突破8万亿、7万亿关口。截至目前,已公布数据省份中GDP总量超过5万亿元大关的还有河南(5.89万亿元)、四川(5.39万亿元)、湖北(5万亿元),四川、湖北均首次进入“5万亿俱乐部”。

  2021年,在总量上实现重要突破的还有上海和北京。沪京两地全年GDP总量均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前者更达到4.3万亿元,是*头两个GDP4万亿之城。

  此外,山西去年GDP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甘肃则首次登上万亿台阶。但在已公布数据省份中,海南、宁夏、青海、*四地GDP总量仍低于1万亿元。

  应对冲击,各地经济显韧性

  多地GDP突破重要关口背后,显现出*经济的强大韧性。

  在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湖北省,该省统计局局长朱慧介绍,2021年,湖北41个工业行业中3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全年施工项目个数增长30.6%,新开工项目增长5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市场主体总量突破600万户……一系列指标充分表明湖北省经济韧性较强,在疫后重振中取得决定性成果,总量排位回归第七,发展重回“主赛道”。

  广东GDP总量已连续30年余年全国领跑。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说,尽管2020年和2021年不同程度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广东充分发挥产业体系较为齐全优势,产业链彰显韧性,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其中有广东经济市场化程度高、改革开放创新成分高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优势。

  “我们看到了数据背后的经济逻辑,经济增长的逻辑,最重要的是广东经济的韧性形成的稳定性。”杨新洪说。

  疫后重振,量变背后有新路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疫后重振不只是量变,更走出了新路。

  例如,海南经济增速全国名列前茅,就离不开自贸港建设红利。在此背景下,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高效农业等“3+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2.5%,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消费潜力也得到持续释放。首届消博会成功举办,离岛免税销售额突破600亿元,网络零售额快速增长,即使剔除离岛免税这个政策性消费热点,海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达到15.6%,高于全国*均水*3.1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加快领跑,则让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如浙江省统计局介绍,2021年,预计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9%,比上年加快2.0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11.0%。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比上年加快并远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显著拉抬工业生产增速。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2

  因为2022年春节较早,所以2021年度的各省市GDP战绩的发布要比往年更早,所以截止目前已有过半省区市的成绩已经揭晓,我们就先睹为快吧,来看看已经出炉的这些地区的年度成绩如何。

  2021年是经济全面复苏的一年,内外需的强劲反弹,带动经济高速向上,取得成果不少。全国GDP总值超过114万亿元,在全球经济总量上的比重再次提升。各地区的.话整体复苏明显,但因为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力的不同,在上升趋势上还是有差异的。

  煤炭生产省GDP飙升

  首先比较瞩目的是几个能源生产省的高速飙升,这和2021年产能扩张太快相关,煤炭等能源紧缺,导致价格暴涨。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在为全国各省抓紧生产、贡献能源的同时,在经济总量上也为自身拉升了许多。

  山西省的年度GDP名义增幅竟然能高达28%,如果和实际增速9.1%比较就能发现*减指数超高呀,这就是价格带动的表征。同样内蒙古也是如此,同比名义增幅也有18%以上,两省的总值都突破了2万亿元。

  沿海各大省重现高增长

  其次就是2021年对于沿海地区的各经济大省来说也是充满了机遇,外贸、内需的强劲复苏,让它们的产能扩张速度加快。从增长率比较来看,2021年是沿海各经济大省整体增幅不逊于中西部地区的一年,这是多年未见的现象了。

  虽然广东省增长稍慢于全国,但以它庞大的体量有12.3%的增幅也可以接受了,增量超过了1.3万亿元。而苏鲁浙三省都要在13%以上,四大省整体的话是要快于全国的,可能还能稍快于中西部的整体增长率。

  四大省体量庞大,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也带动了全国经济不少。

  中西部地区整体放缓

  相比往年,在2021年中西部各省明显有些放缓了,但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其实也并没有那么悲观。

  首先是因为沿海各大省的超常发挥拉高了全国整体增速;其次中西部诸省市在疫情期间受到冲击较小,2020年的GDP受损偏小,所以基数原因导致2021年的增速就走低一些。

  但中西部内部互相比较的话,差异还是不小的。首先是河南省因为灾情、疫情的连续影响,其年度名义增长仅只有7.1%,GDP总值近5.9万亿元,不但被浙江省甩开了,而且还被四川省迫近了一千多亿元。

  其次西南诸省市明显有所减速,四川、重庆都不算太快,像贵州等前几年都是高歌猛进,在2021年的名义增幅还不到10%。所以它的总值被山西、内蒙古反超了,排名下滑到第22位。

  但也有发挥非常出色的,除了山西省飙升之外,江西也表现非常优秀。在2021年接近了3万亿元,名义增长15.3,成功甩开了重庆市的追逐。江西省在近些年来的经济表现让人刮目相看,阿卡林省总算是迎来了春天。

  截止目前,只剩下几个省市尚未公布数据了,可能还要等一周左右才能全部出炉了,但剩下的悬念已经不多了。福建省应该是难超湖北省了,后者在2021年强势反弹,已经突破了5万亿元,应该能够回归全国第七。

  也就是河北省和北京市哪个会更高了,河北是公布的实际增速并不快,就看是否能够通过PPI拉升一些*减指数,提高名义增速了。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50篇(扩展2)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 (菁选2篇)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

  翻开2021年*城市的经济成绩单,有的城市春风得意马蹄疾,顺利闯关;有的城市稳扎稳打,成功卡位;还有的城市经济失速,面临“蚌埠住了”压力。

  上海外滩。中新网记者 张旭 摄

  京沪携手晋级4万亿之城

  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是上海和北京,这两座城市2021年GDP双双突破4万亿大关,携手晋级4万亿之城。

  其中,北京2021年GDP达到40269.6亿元,增长8.5%。上海2021年GDP达到了43214.85亿元,增长8.1%。

  上海依然是*第一大城市,而且有望冲击世界第四城。坐稳*最大工业城市王座的上海,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速,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生物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9倍、16.1%和12.1%。

  北京正在加速追赶上海。2021年,北京在医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双引擎”发力下,经济增速高于上海。尤其是医药制造业在疫苗生产带动下比上年增长2.5倍。

  深圳世界之窗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深圳冲击世界城市前十

  作为*的GDP第三大城市,深圳也迎来了自己的荣耀时刻。

  1月25日,深圳市委*和*发布了一封致广大网民朋友的拜年信,信中提到,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

  深圳海关的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出口1.92万亿元,规模连续第29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增长13.5%。

  意气风发的深圳,在全球城市的排位也有望继续前进,冲击挑战世界前十城市的位置。

  图为航拍镜头下的广州塔及其身后的天河中央商务区。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广州成功卡位“第四城”

  围绕着全国GDP“第四城”的位置,广州和重庆你追我赶,争夺得异常激烈。

  自2020上半年重庆GDP反超广州后,颇有危机感的广州撑起“小蛮腰”奋起直追,最终,2020年以16.3亿元的微弱优势险胜重庆,保住了“第四城”的位置。

  2021年,广州GDP为28231.97亿元,增长8.1%;重庆GDP为27894.02亿元,增长8.3%。广州GDP超出重庆337亿多元,领先优势扩大。其中,广州的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更胜一筹,25.7%的增速高于重庆的18.1%。

  看来,“北上广深”暂时不用变为“北上深重”了。

  广东虎门大桥。中新社发 岳路建 摄

  东莞跻身第24座万亿之城

  2021年,*万亿之城的版图进一步扩张,迎来了新成员——东莞。

  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2021年GDP为10855.35亿元,同比增长8.2%,成为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

  这座制造名城的实力不容小觑,截至目前,东莞拥有工业企业超过19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1万家,是全国制造业最密集的城市之一。随着东莞的晋级,广东拥有的万亿之城数量跟江苏持*,同为4个。

  至此,*的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增至24个,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武 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郑州、佛山、福州、泉州、南通、合肥、西安、济南、东莞。

  蚌埠市城区景观资料图。

  蚌埠,“蚌埠住了”?

  有人晋级,也有人失意。失意的是著名的老工业基地、“淮河明珠”蚌埠,2021年GDP罕见出现零增长。

  安徽省委*郑栅洁直指,蚌埠市经济失速、发展失位、结构失衡的压力凸显,已经到了“退无可退、背水一战”的.关键当口。

  这座皖北经济重镇,为何突然失速?

  蚌埠坦言目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受历史基数大、产业转型升级不快等原因影响,主要指标增速不快。蚌埠2021年前三季度GDP位居全省第8位,长三角41个市中第30位,仅为宁波的1/6、合肥的1/5,芜湖的1/2。产业结构不优,全市除烟厂以外,产值超50亿元以上企业还未实现“零”突破,等等。

  退无可退的蚌埠,2022年预期目标设定为增长8%左右,力争更好一些。蚌埠要求以“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责任意识,把工业强市作为产业强市战略的“主抓手”,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蚌埠如何“绷住”,怎样实现破局,也将为新经济时代下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提供一个案例。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2

  2021年各省份的GDP数据终于全部出来了,省份之间的GDP大战也终于落下帷幕。

  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和江苏依然紧紧地占据榜单的第一位和第二位,GDP分别为124669.6亿元和116364.2亿元,两者之间相差一座万亿级别的城市。季军则是由山东省以83095亿元的总量夺得。

  本次GDP大赛中,川渝地区表现亮眼,作为西部地区,四川以53850.7亿元的成绩排名第六,重庆作为直辖市也以高达27894亿元的GDP排名第16位,如果光从城市来看的话,重庆的GDP也接近广州了,对于西部地区的城市来说实属不易。

  比起前面这些,东北地区的表现实在是有些不尽人意。除了辽宁以27584.1亿元排名第17以外,黑龙江和吉林省都在24名开外,甚至比内蒙古、贵州、新疆等三个省份的排名还要低。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50篇(扩展3)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 (菁选2篇)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1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经济成绩单后,各地亦陆续发布了去年GDP数据。

  从已经公开的信息看,地方经济整体正稳定恢复。尤其广东已一省之力GDP总量可闯入“世界前十”,另有多个省份GDP数据在过去一年里突破重要关口。

  湖北增速领跑,11省份跑赢全国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完成了全年6%以上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两年*均增长5.1%。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查阅各地官方公布的信息发现,截至1月22日中午,已有28省份完整或部分公布2021年经济数据。其中,11省市去年GDP增速超过全国水*。

  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湖北继续“跑步”复苏,全年GDP增速达到12.9%,居全国第一。海南亦跑出两位数增长,以11.2%的增速紧随其后。山西增长9.1%,暂列第三。

  截至目前,去年GDP增速跑赢全国的省份还有:江西(8.8%)、江苏(8.6%)、北京(8.5%)、浙江(8.5%)、山东(8.3%)、安徽(8.3%)、重庆(8.3%)、四川(8.2%)。上海、贵州均增长8.1%,与全国水*持*。

  从两年*均增速来看,截至目前增长最快的前三名是海南(7.3%),山西、贵州(均为6.3%)。湖北两年*均增长3.3%,但逐季提升。

  广东总量破12万亿,超部分发达国家

  从经济总量看,广东(12.4万亿元)、江苏(11.6万亿元)前两名的地位依然稳固。其中,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GDP12万亿大省。

  12.4万亿元相当于什么水*?按年*均汇率折算,广东省去年GDP总量约1.9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放在2020年可以排到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中的前十位,且高于前十名中的意大利(1.89万亿美元)、加拿大(1.64万亿美元)、韩国(1.64万亿美元)等发达国家,堪称“富可敌国”。

  广东和江苏是去年全国仅有的两个GDP总量超10万亿元省份。其后,山东(8.3万亿元)、浙江(7.35万亿元)亦自成一档,且分别首次突破8万亿、7万亿关口。截至目前,已公布数据省份中GDP总量超过5万亿元大关的还有河南(5.89万亿元)、四川(5.39万亿元)、湖北(5万亿元),四川、湖北均首次进入“5万亿俱乐部”。

  2021年,在总量上实现重要突破的还有上海和北京。沪京两地全年GDP总量均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前者更达到4.3万亿元,是*头两个GDP4万亿之城。

  此外,山西去年GDP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甘肃则首次登上万亿台阶。但在已公布数据省份中,海南、宁夏、青海、*四地GDP总量仍低于1万亿元。

  应对冲击,各地经济显韧性

  多地GDP突破重要关口背后,显现出*经济的强大韧性。

  在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湖北省,该省统计局局长朱慧介绍,2021年,湖北41个工业行业中3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全年施工项目个数增长30.6%,新开工项目增长5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市场主体总量突破600万户……一系列指标充分表明湖北省经济韧性较强,在疫后重振中取得决定性成果,总量排位回归第七,发展重回“主赛道”。

  广东GDP总量已连续30年余年全国领跑。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说,尽管2020年和2021年不同程度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广东充分发挥产业体系较为齐全优势,产业链彰显韧性,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其中有广东经济市场化程度高、改革开放创新成分高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优势。

  “我们看到了数据背后的经济逻辑,经济增长的逻辑,最重要的是广东经济的韧性形成的稳定性。”杨新洪说。

  疫后重振,量变背后有新路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疫后重振不只是量变,更走出了新路。

  例如,海南经济增速全国名列前茅,就离不开自贸港建设红利。在此背景下,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高效农业等“3+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2.5%,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消费潜力也得到持续释放。首届消博会成功举办,离岛免税销售额突破600亿元,网络零售额快速增长,即使剔除离岛免税这个政策性消费热点,海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达到15.6%,高于全国*均水*3.1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加快领跑,则让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如浙江省统计局介绍,2021年,预计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9%,比上年加快2.0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11.0%。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比上年加快并远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显著拉抬工业生产增速。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2

  因为2022年春节较早,所以2021年度的各省市GDP战绩的发布要比往年更早,所以截止目前已有过半省区市的成绩已经揭晓,我们就先睹为快吧,来看看已经出炉的这些地区的年度成绩如何。

  2021年是经济全面复苏的一年,内外需的强劲反弹,带动经济高速向上,取得成果不少。全国GDP总值超过114万亿元,在全球经济总量上的比重再次提升。各地区的.话整体复苏明显,但因为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力的不同,在上升趋势上还是有差异的。

  煤炭生产省GDP飙升

  首先比较瞩目的是几个能源生产省的高速飙升,这和2021年产能扩张太快相关,煤炭等能源紧缺,导致价格暴涨。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在为全国各省抓紧生产、贡献能源的同时,在经济总量上也为自身拉升了许多。

  山西省的年度GDP名义增幅竟然能高达28%,如果和实际增速9.1%比较就能发现*减指数超高呀,这就是价格带动的表征。同样内蒙古也是如此,同比名义增幅也有18%以上,两省的总值都突破了2万亿元。

  沿海各大省重现高增长

  其次就是2021年对于沿海地区的各经济大省来说也是充满了机遇,外贸、内需的强劲复苏,让它们的产能扩张速度加快。从增长率比较来看,2021年是沿海各经济大省整体增幅不逊于中西部地区的一年,这是多年未见的现象了。

  虽然广东省增长稍慢于全国,但以它庞大的体量有12.3%的增幅也可以接受了,增量超过了1.3万亿元。而苏鲁浙三省都要在13%以上,四大省整体的话是要快于全国的,可能还能稍快于中西部的整体增长率。

  四大省体量庞大,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也带动了全国经济不少。

  中西部地区整体放缓

  相比往年,在2021年中西部各省明显有些放缓了,但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其实也并没有那么悲观。

  首先是因为沿海各大省的超常发挥拉高了全国整体增速;其次中西部诸省市在疫情期间受到冲击较小,2020年的GDP受损偏小,所以基数原因导致2021年的增速就走低一些。

  但中西部内部互相比较的话,差异还是不小的。首先是河南省因为灾情、疫情的连续影响,其年度名义增长仅只有7.1%,GDP总值近5.9万亿元,不但被浙江省甩开了,而且还被四川省迫近了一千多亿元。

  其次西南诸省市明显有所减速,四川、重庆都不算太快,像贵州等前几年都是高歌猛进,在2021年的名义增幅还不到10%。所以它的总值被山西、内蒙古反超了,排名下滑到第22位。

  但也有发挥非常出色的,除了山西省飙升之外,江西也表现非常优秀。在2021年接近了3万亿元,名义增长15.3,成功甩开了重庆市的追逐。江西省在近些年来的经济表现让人刮目相看,阿卡林省总算是迎来了春天。

  截止目前,只剩下几个省市尚未公布数据了,可能还要等一周左右才能全部出炉了,但剩下的悬念已经不多了。福建省应该是难超湖北省了,后者在2021年强势反弹,已经突破了5万亿元,应该能够回归全国第七。

  也就是河北省和北京市哪个会更高了,河北是公布的实际增速并不快,就看是否能够通过PPI拉升一些*减指数,提高名义增速了。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50篇(扩展4)

——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出炉200篇

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出炉1

  2022年1月24日,*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通过*部官网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出生并已经到*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887.3万,其中男性新生儿468.1万,占52.75%;女性新生儿419.2万,占47.25%。

  根据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这意味着,在2021年出生但还未在当年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有174.7万人,占当年出生人口的1*5%。

  《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其中男孩529.0万,占52.7%,女孩474.5万,占47.3%。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出生率计算,2020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202万,而根据《*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2020年全国活产数为1203万。这意味着,在2020年出生但还未在当年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有199万人,占当年出生人口的16.56%。

  可见,《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和《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公布的当年出生并未在当年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都是占当年全国出生人口的16.5%左右。

  为何有16.5%左右的新生儿没有在当年进行户籍登记呢?

  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部分在11月或12月出生的新生儿,其父母可能要到下一年的1月或2月才给孩子上户籍。

  尤其是,一些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如果在10月至12月生孩子,可能要到下一年的春节前回家乡才给孩子上户口。

  从《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和《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也可以看出,这两年出生并在当年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男孩和女孩的性别比例变化不大,男孩占52.7%左右,女孩占47.3%左右。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50篇(扩展5)

——2021年前3季度GDP全球榜单15强公布150篇

2021年前3季度GDP全球榜单15强公布1

  近日,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GDP前15强榜单已经汇总完成了。从整体情况来看,美国依然一马当先。2021年前三季度完成的名义GDP在16.9万亿美元左右,同比实际增长5.7%;我国前三季度的经济规模超过了12.71万亿美元,仍稳居全球第二名;而日本也依旧位居第三。

  此外,德国 GDP约为31390.26亿美元,排名第四;英国以GDP23881.98亿美元的成绩排在第五;印度以22221.55亿美元的成绩,仍排在全球第六名的位置;随后的排名顺序依次为:法国、意大利、加拿大、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西班牙和墨西哥。

  整体来看,GDP前15强的国家在前三季度的经济表现都是积极向上的,并且实际增速普遍还是比较乐观。变化最大的要属俄罗斯,截止目前,俄罗斯前三季度完成的名义GDP上涨至915353亿卢布,与去年同期相比,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6%。而这一数字已成功超过澳大利亚,也使俄罗斯重新恢复至全球第11名的位置。

  不过由于澳大利亚和巴西与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差距较小,如果在第四季度再加把力,或者是大宗商品出口获得进一步的提升。那2021年全年的经济规模,这三个国家到底是谁高谁低,仍充满悬念,值得期待。

  总体来说,排名越是靠后的国家,GDP差距就越不明显,排名上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而在15个国家中,优势最为突出的自然还是美国和*,其中从经济实际增速角度来看,我国仍最为突出,前三季度实现了9.8%的实际提升,远超美国的5.7%。

  实际上,如果说俄罗斯在前三季度的经济表现中有着比较突出的变化,那么作为仅次于美国的,GDP总量除美国外,唯一达到10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我国经济不仅是在增速上,甚至在整体排名的变化上,近二十年来可以说也是十分巨大的。

  要知道2001年时,我国GDP达到1.34万亿美元,全球排名仅达到第六的位置,跟在法国之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但是,同期的美国GDP达到了巅峰时期,2001年美国GDP达到10.58万亿美元,比整个欧盟还要高出近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31.6%,几乎占了三分之一。此时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日本,占世界经济的13%,远远甩开德国等欧洲经济体。

  2007年,我国GDP已经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和德国,从时间上计算,赶超这三个最强的欧洲经济体,我国只用了6年时间。此时,我国GDP占全球的比重达到6.1%,提升了近2个百分点,美国占全球的比重跌至24.8%,已经不及30%。2010年我国GDP成功超过日本,一举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我国GDP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是日本经济规模的2倍,占全球经济的13%。

  2020年,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我国GDP总量突破了100万亿人民币大关,折合14.72万亿美元,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7.4%,而美国GDP出现了很大下滑,为20.9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为24%。

  可以看到,从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到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7.4%,短短20年的时间,我国GDP占全球的比重提升了13.4个百分点,而美国下降了7.6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总量首次超过了整个欧盟,达到美国GDP总量的75%,已经是日本的3倍多,预计2021年我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为19%左右,美国的占比还会下降。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超越美国”的话题近年来也不断被各*威机构提及,超越的时间也被一再提前。例如2019年的时候,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曾经表示,美国的GDP在2035年之前,都不会被任何国家超越。但是,2020年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改变之后,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改变了预测,表示,*的GDP将在2028年超过美国。而近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我国货币兑换美元的情况,更是预测我国超越美国的时间,将有可能会提前至2026年。

2021年前3季度GDP全球榜单15强公布2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16日报道,日本经济研究中心12月15日发布的估算结果显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2033年超过美国。两国GDP发生逆转的时间比去年12月的推算结果(最快为2028年)要晚。预计到2050年美国将再次反超*。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认为,从长期来看,*人口减少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将会成为GDP增长的绊脚石。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此次以亚太地区的18个国家和地区为对象,统计了203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其中还发布了中美两国到2060年的长期预测值。

  据估算,从2020年12月的估算结果来看,在新冠疫情“严重”蔓延的情况下,中美GDP逆转的时间为2028年;在疫情“标准”蔓延的情况下为2029年。为了矫正国内房地产过度投资问题,*加强了金融管制。从中期来看,这种做法也会抑制投资,导致增长率降低。由于拜登*采取大规模财政支出措施,2021年美国经济迅速恢复,这也是两国GDP逆转时间延后的主要原因。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预测认为,到2038年*的经济规模将扩大到高于美国近5%的水*,但到本世纪40年代中美的"GDP差距将开始缩小,到2050年美国将再次超过*。日本经济研究中心2019年公布的长期预测估算结果显示,按实际计算,再次发生逆转的时间为2053年。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就再次逆转的背景原因指出,“由于人口减少和生产效率增长乏力,*经济的增长率将急剧减速”。*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3年达到峰值,但总人口很有可能在不久后转为减少。有观点认为,2021年的出生人数将创下1949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报道称,人口减少不仅仅只是因为劳动力减少而导致经济增长下行。为应对快速老龄化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已成为当务之急。如果支撑养老金等的刚性财政支出增加,*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等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50篇(扩展6)

——2021高铁里程各省统计排行150篇

2021高铁里程各省统计排行1

  年内已相继有京哈高铁京承段(1月22日)、徐连高铁(2月8日)、绵泸高铁内自泸段(6月28日)、朝阳至凌海高铁(8月3日)、张吉怀高铁(12月6日)、牡佳高铁(12月6日)、赣深高铁(12月10日)等7条高铁开通运营。

  12月底基本确定还将有安九高铁、日兰高铁曲阜至庄寨段、杭台高铁、敦白高铁、贵阳环线城际等5条高铁开通(以实际通车时间为准)。

  2021年新增高铁(快铁)通车里程约2452公里,除贵阳环线外均为时速250公里及以上线路。

  目前进入高铁里程前十位的省份和去年基本一致,高铁里程也相差不大,*均里程在2100公里左右。其中广东、安徽、江苏暂居前三,前十的其他省份分别是:山东、辽宁、湖南、江西、福建、河南和广西。

  广东省、安徽省由于京港高铁赣深、安九段开通,且在建项目众多,预计在最近几年内仍将稳居前两位。广东省也是10年来再次开通时速350公里高铁。

  目前已有7个省份高铁里程突破2000公里。2022年随着郑万高铁全线贯通和黄黄高铁、郑济高铁郑濮段开通,湖北和河南省的高铁里程也将突破2000公里。

  随着新建高铁的开通,四川自贡、泸州、湖南湘西州、黑龙江鸡西、七台河、双鸭山、广东河源、惠州、山东菏泽、济宁、吉林长白山等地区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备注:本图仅含时速200公里及以上新建铁路项目,粗蓝线为时速250公里及以上,为准高铁;细蓝线为时速200公里及以下,宜万铁路为特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高铁(快铁)统计的范围包括: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铁、时速250公里的客专以及新建时速200公里的客货共线铁路以及城际铁路,城际铁路为运行动车组列车线路,不包括市域(郊)铁路。

  2021年12月底全国高铁汇总里程数据约4.1万公里(非官方统计口径),如不包含时速200公里及以下线路,则高铁里程约为3.5万公里,时速250-350公里准高铁占比约85%。

  鉴于我国东西部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主要建设时速200公里及以下客货共线铁路,高铁比例很小,主要以开行既有线动车(动集)为主,且各省市区的面积相差较大,里程排名仅在中东部及沿海省份具有可比性。

2021高铁里程各省统计排行2

  迈进2022年,*高铁运营里程迎来新突破。

  1月4日,据国铁集团消息,2021年,全国铁路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89亿元,投产新线4208公里,其中高铁2168公里。

  *铁路运营里程也随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超过4万公里,相当于环绕赤道一周,稳居世界第一。

  过去一年,北京至哈尔滨、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高铁的全线贯通,以及张吉怀、牡佳、赣深、敦白、安九高铁等的开通运营,复兴号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潇潇向*新闻周刊表示,高铁是推动形成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硬支撑,2021年*高铁营运里程再创新高,反映了*正在逐步完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而随着2021年高铁建设的收官,四川自贡、泸州,湖南湘西,黑龙江鸡西、双鸭山,广东河源、惠州,山东菏泽、济宁,吉林长白山等地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全国有6个省份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各省高铁里程排名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7省跨进“2K俱乐部”,徽粤争锋福建掉队

  2021年年内,全国总计新开10条高铁,包括7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3条设计时速250公里的高铁,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地区均有涉及。

  这些高铁线路大多集中在去年年末开通运营,包括张吉怀高铁(12月6日)、牡佳高铁(12月6日)、赣深高铁(12月10日)、敦白高铁(12月24日)、日兰高铁曲庄段(12月26日)、安九高铁(12月30日)6条高铁线路。

  此外,2021年年内还有京哈高铁京承段(1月22日)、徐连高铁(2月8日)、绵泸高铁内自泸段(6月28日)、朝阳至凌海高铁(8月3日)4条线路相继开通。

  由于局部地区疫情防控需要,原本计划在去年12月底开通运营的杭台高铁,推迟到2022年元月开通运营。

  新开通运营的高铁线路,也撬动了各省高铁运营里程排名的洗牌。

  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高铁运营里程排行榜上,广东(2458公里)超越安徽(2339公里)排名第1,江苏(2216公里)、山东(2203公里)、辽宁(2195公里)、湖南(2137公里)、江西(2094公里)5省份,分列第3至第7位。

  这7个省份,高铁里程皆突破2000公里,进入“2K俱乐部”。

  福建、河南和广西3省紧随其后,分别以1904公里、1886公里和1769公里的高铁里程数,位列*高铁运营里程第8至10位。

  其中,位列第9的河南,以及位列第13位的湖北,今年将有郑万高铁贯通,黄黄高铁、郑济高铁郑濮段开通,有望进入“2K俱乐部”。

  广东之所以能够居全国之首,与去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直接相关。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赣深高铁,让广东新增的302公里高铁运营里程,助力广东超越安徽。

  安徽2020年高铁里程2297公里,排名全国第一,但2021年仅新开通102公里,被广东一举超越。

  广东和安徽在建高铁项目众多,预计未来几年,仍将稳居前两位,但未来*高铁运营里程第一省可能再次发生转换。

  广州南动车基地的高铁。图/图虫创意

  新近开通的赣深高铁,北起江西省赣州市,南至广东省深圳市,贯穿江西赣州,广东河源、惠州、东莞、深圳等多个地市,让河源告别没有高铁的历史,广东由此完成高铁网络的最后一张拼图,实现21个地市全部有高铁联通的夙愿。

  至此,广东成为全国第6个“市市通高铁”的`大省。在此之前,已有福建、安徽、江苏、江西、河北5个省份实现“市市通高铁”。

  其他省份,江苏、山东各前进一步,将辽宁挤到了第5,苏鲁两省去年分别开通了一条185公里、198公里的线路。江西新开通两条线路,排名与福建位置互换,由第8升至第7。名次前进最多的浙江,新增里程224公里(杭台高铁),从第14位来到第11位。

  而作为全国首个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份福建,在新一轮高铁建设中却不断“掉队”。

  早在2018年,福建所有地级市就全部通上了高铁,成为当时高铁建设的领跑者。但在高铁时速普遍达到300-350公里每小时的当下,福建省内高铁的时速大多停留在200公里每小时。

  去年11月13日,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成功合龙,福厦高铁重点工程全部打通。福厦高铁连接福州与厦门,全长277.42公里,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每小时,是*首条跨海高铁,也是福建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也是唯一一条。但福厦高铁预计2023年6月方能开通运营。

  不仅是运行速度,福建的高铁里程、高铁密度等也逐渐“掉队”。与2018年相比,福建的高铁里程排名从全国前3下滑至现在的第8位,赶超者中不乏辽宁、江苏、山东等同为东部沿海的省份。

  在密度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底福建高铁密度为157公里/万*方公里,排名全国第8,低于江苏、安徽、海南等省份。2021年,福建未有新建高铁线路开通运营,排名有可能继续下滑。

  高铁新增里程持续收窄,东西部差距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铁路新开通里程继续下降,数据显示,铁路与高铁投产新线较2020年减少24.99%和44.83%,其中高铁开通里程更是跌入6年来最低值。

  根据国铁集团的计划,2022年全国将投产新线3300公里以上,其中普速铁路190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未来一年全国开通运营的高铁线路,将较2021年更低。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杨浩向*新闻周刊表示,虽然跟以往比建设速度有所放缓,但“这是正常现象”。

  他解释说,*高铁建设已经超规划完成,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高铁网络骨架已经搭建完成,现在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延伸、联通和补强,相比之下,是一种比较常态化的建设,“不必要像过去一样赶工期”,未来会越来越少。

  张潇潇也认为,高铁建设放慢速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轨道交通体系已经相对较为健全,高基数下增速放缓也符合客观规律。

  此外,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2021年没有新开通高铁,这些省份几乎都处于中西部,新开通高铁的省份基本处于东南部省份。

  张潇潇对*新闻周刊表示,这种现象是与不同区域和省份的经济发展水*相匹配的。她说,东南部省份由于经济较为发达,对外开放程度也较高,因此对高铁进行要素交换和流通的需求也较高,而中西部由于经济发展空间仍较大,对外开放程度也有待提升,高铁开通及运营成本仍低于要素交换和流通所带来的红利效应,因此,中西部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新开通高铁速度较慢。

  高铁建设资金来源以国铁集团(含铁路局集团)、地方*出资和银行贷款为主,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来说,上马高铁项目更为轻松一些。

  如果将目前高铁里程排名与经济总量排名相比,可以发现,高铁里程与经济总量大体上还是相对应的,广东的高铁里程和经济总量排名都处于第1位,江苏和山东在两个榜单上的排名也相对一致。

  在两个榜单中排名相差最大的省份是辽宁,高铁里程排在第5,经济总量排在第16位,相差11个位次。甘肃、安徽、广西、江西的经济排名,也远低于高铁里程排名。

  相反,浙江经济总量排名比高铁里程排名高7位。不过,浙江目前在建、拟新开工、规划研究线路有19条,未来必然迎头赶上。

  总体而言,市场活跃、经济发达区域高铁路网密集,联通度相对更好。

  这一点也体现在高铁站的分布上。从全国角度看,高铁站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这与目前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其中,长三角和京津冀,拥有数量众多的高铁站,也是全国高铁通行最繁忙的地域。

  不过,高铁新增里程的持续收窄,并不意味着*高铁的建设将跌落低谷。

  一般来说,高铁线路从开工到建成通车至少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十三五”期间开建的项目自2020年起集中释放,当前正值释放期。

  广州南站。图/图虫创意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将有不少于11条设计时速超过250公里的高铁,在年内建设完成并通车运营,其中7条设计时速350公里,4条设计时速250公里。

  上述在建高铁之外,目前还至少有7条高铁,包括济枣高铁、雄忻高铁、雄商高铁、延榆鄂高铁、昌九高铁等,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将在2022年集中开工建设,设计时速皆为350公里。未来几年,这些高铁项目将成为*高铁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不乏亮点。

  包海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包头到海口的高速铁路,总投资预计超4500亿,全长2500公里,纵贯内蒙古、陕西、贵州、重庆、广西、广东、海南7个省市,途经80个站点,连接*六大经济圈。

  其中部分路段已经开工修建或者是投入运营,整项工程预计在2025年全面竣工,全线接通后,将超过目前世界最长京广高铁(2298公里)。

  有专家分析指,包海通道可以将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与发达城市连接起来,弥补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带动沿线的延安、西安以及重庆等旅游城市的发展。

  而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5万公里。

  另外,国铁集团2020年8月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到,到2035年,高铁运营里程达到7万公里,通达所有省会城市及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形成相邻区域3小时高铁圈。

  去年底,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刘鹏飞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要把稳投资摆在交通运输工作的突出位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在前述这些增量风口下,不少省份高铁建设持续加码。

  目前,包括山东、浙江、湖北、湖南、辽宁、贵州等省份在内,均将“市市通高铁”的时间节点设定在“十四五”时期。

  长三角和珠三角,竟无直通高铁?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珠三角与长三角两个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至今还没有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快速直通干线。

  长三角和京津冀之间,早在2011年就开通时速350公里的京沪高铁,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缩短到5小时左右,有力地带动了京津冀和长三角沿线省市的经济联动发展。

  相较而言,目前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到珠三角中心城市广州和深圳,虽然有两条主要高铁线路可以通达——其中一条为沪穗高铁,主要依靠沪(上海)昆(昆明)转武(武 汉)广(广州)线路,里程、耗时都偏长(最快也要近7个小时);另一条是上海到深圳的沿海客运专线,也未摆脱不够顺直、站点密集,且时速不高(最高时速250公里)的问题,用时较前述线路更长。

  有观点认为,上述线路主要解决区间需求,无法胜任两大经济区之间快速直通干线的重任。

  据*新闻周刊了解,1月10日起,将运行上海虹桥经沪昆、昌赣、赣深高铁至深圳的高铁线路,但最快要6小时50分。

  因此,有声音呼吁,修建联通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高铁直通干线,将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经济最发达的区域的通行距离缩短到5个小时以内。

  2020年6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块提出,修建沪(上海)穗(广州)直通高铁建议,广东省*办公厅还作出回应。

  深圳北站。图/图虫创意

  上海和广深都是发达的一线城市和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同时它们还分别是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观点认为,新建一条联通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直通干线,不仅可以加强长三角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对欠发达的梅州、河源等的发展,达到1+1>2的效果。

  前述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潇潇认为,修建高速直通干线联通珠三角和长三角是十分有必要的。

  她说,高铁联通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将进一步加大两个区域人才、技术、数据等高端要素的流通,对于两个区域推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依托都市圈、城市群等进一步放大特大超大或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提升中小城市的产业和功能承接能力,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均可以产生有利影响。

  杨浩向*新闻周刊表示,关于修建两大区域之间的高铁直通线路,规划部门很早就有过讨论,但从交通区域理论的角度,不是画一条直线那么简单,要考虑地理条件和人口分布条件等综合因素。

  他表示,不排除未来条件成熟后修建的可能,“比如修建一条磁悬浮线路”。

  当然,考虑到修建高铁巨大的资金投入,未来运营投入,沿线客流需要,以及地形复杂等现实情况,需要从长计议。

  事实上,广东方面曾有修建联通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高速直通干线的构想,而且还是较高铁线路更为超前的磁悬浮线路。

  2021年2月,广东对外公布的《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曾提出围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建设“沪深广高速磁悬浮”、京港澳高速磁悬浮等线路构想,并提出预留建设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等的廊道。

  广深到上海距离约1500公里,如果建设磁悬浮线路的构想能够实现,以每小时600公里算时速计,大约2.5小时就可以实现两地互通。

  杨浩表示,“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50篇(扩展7)

——2021年我国GDP预计增速8%左右

2021年我国GDP预计增速8%左右1

  这一年,*经济在内外危机中稳步向前。尽管下半年面临暴雨与点状疫情的多方侵扰,但从全年来看,*经济仍然亮眼。

  在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田国强看来,2021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预计2021年GDP增速8.0%,远远高于年初6%以上的目标。

  这与*社科院和世界银行的预测不谋而合。世界银行报告指出,2021年,*经济在上半年强劲反弹,尽管在下半年有所降温,但实际GDP增长率将达到8.0%,2022年将增长5.1%;社科院也预测,2021年*的GDP将在8%左右。

  “2021年,我国经济总体上表现出较好的复苏态势,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位于前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取得新的成效。这些成绩为整个‘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基础。”*社会科学院发布报告显示。

  按照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预计,今年我国GDP有望达到110万亿元,人均GDP约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

  一个亮点是,2021年,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带动作用有所增强。数据显示,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电子信息制造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跑;消费结构升级加速,商品消费逐步从低端迈向中高端。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未来,宏观政策将适当靠前发力,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有机结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多指标向好

  8%的增长预测并不是空穴来风。

  从先行数据来看,12月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2至50.3%,连续第二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显示制造业企稳态势进一步稳固。

  一个亮点是,受益于制造业较强的韧性,2021年我国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制造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有所提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更为突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增长势头也较为亮眼。

  对制造业来说,2021年一大痛点在于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PPI同比上涨10.3%,环比下降1.2%。2021年全年,PPI同比上涨8.1%。

  尽管仍处高位,但从环比看,PPI涨幅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3.4%,涨幅回落3.6个百分点。

  “2021年12月份,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叠加原油等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影响,工业品价格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

  在田国强看来,2022年,受全球经济复苏放缓、能源供给约束逐渐缓解、美联储货币政策方向调整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动力趋弱,预计PPI涨幅将高位回落,全年呈前高后低走势。

  CPI方面,随着供应增多,菜价如期回落,12月农业部重点监测28种蔬菜价格环比下跌9.1%,同比从11月的30.6%放缓到10.9%;肉价方面,12月供应回升、节前抛栏,生猪价格已较11月底回落9%,全月同比涨幅略有收窄。

  从全年来看,CPI前低后稳,比上年上涨0.9%,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物价调控目标顺利完成。

  行业内人士表示,预计2022年国内通胀整体保持温和水*,对货币政策掣肘有限。未来,宏观政策将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保障经济

  经济趋势向好,离不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大重要工具的调节。

  近年来,围绕国家宏观调控总体目标,以减税降费为代表的财政调控不断落地。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减税降费累计超过7.6万亿元,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5.2%。2021年,进一步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对稳定市场主体,保障就业和民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为了应对疫情冲击,从2020年开始,中央财政新设立了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1.7万亿元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从2021年起建立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资金范围扩大到了2.8万亿元,基本实现了中央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

  *副部长许宏才对此表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有机结合,合理确定财政政策的力度和结构,统筹把握好财政政策的时度效,不断增强财政在稳定宏观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上,还需要保持相对宽松的基调,使积极的财政政策真正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真正稳健。”田国强表示。

  他建议,出台面向基本民生的收入补贴措施和减税降费政策,提振消费需求,同时,延续中小微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和加大就业稳岗补贴,扭转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货币政策方面,*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不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不是孤立而行。

  据了解,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在总量调节方面,共同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在结构调节方面,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

  按照计划,未来,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严守财政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隐性债务,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推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50篇(扩展8)

——我国2022年GDP 预计增速5.5%左右

我国2022年GDP 预计增速5.5%左右1

  截至1月24日,除了天津之外,其余30个省区市均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海南2022年GDP目标最高

  在30个省份中,海南设定9%左右的目标,位列第一。

  海南设定如此高的目标,是有底气的。数据显示,2021年海南GDP同比增长11.2%,位列全国第2,两年*均增速位列第1。

  “2021年海南主要经济指标历史性走在全国前列,海南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海南省*冯飞如是说。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红利让海南“御风而上”。数据显示,2021年离岛免税销售额突破6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5%,位列全国第1,两年*均增速位列第1。2022年,雄心勃勃的`海南,将力争离岛免税店销售1000亿元。

  图为三亚国际免税城内游客众多。骆云飞 摄

  前三经济大省预期目标5.5%

  2021年,广东、江苏、山东GDP总量位列前三甲的格局依旧,但各自都有了新突破。

  其中,广东GDP达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成为*首个GDP突破12万亿元的省份,有望跻身世界前10大经济体。江苏GDP突破11万亿,同比增长8.6%。山东GDP突破8万亿元,增长8.3%。

  对于2022年GDP目标,这三个经济大省同时锚定了一个数字:5.5%,但表述略有差异。其中,广东设定为5.5%左右,江苏和山东均设定为5.5%以上。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北京目标5%以上

  上海5.5%左右

  2021年,*迎来了北京、上海这两座4万亿元GDP城市。

  其中,北京2021年GDP达到40269.6亿元,增长8.5%。上海2021年GDP达到4.32万亿元,增长8.1%。

  迈上新的台阶之后,对于2022年GDP预期目标,北京略为低调,设定为5%以上。上海设定在5.5%左右。

  为何目标设定在这一水*?上海市*龚正指出,这一目标兼顾当前和长远,综合考虑了需求、供给和预期面临的压力。有信心、有底气通过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保持经济持续*稳健康发展。

  北京市*相关负责人解释,2021年北京市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增速都高于全国,但也形成了高基数,把经济增长目标设置为5%以上兼顾了需要与可能,与潜在增长率相衔接,也为疫情防控、结构调整和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留出余地,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引导各方面把精力集中到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上来。

  GDP目标普遍下调

  多地“争取更好结果”

  相较2021年GDP增长目标,多数省份2022年目标有所下调。30个省份GDP目标均为个位数,没有一个达到两位数。

  山西、湖北等多个省份表示会力争更好结果。受益于煤炭价格上涨,煤炭大省山西2021年GDP增速达到9.1%,冲到全国第三,经济总量迈上两万亿新台阶。“煤飞色舞”的山西2022年GDP目标为6.5%左右,并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

  资料图:太原铁路打响运煤保供战。吕宇飞 摄

  湖北2021年上演“王者归来”,GDP增长12.9%,增速位居全国第1,GDP总量迈上5万亿元台阶,排名重回全国第7。

  迎来强势复苏的湖北,2022年设定了7%左右的增长目标,并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的结果。

推荐访问:增速 各省 出炉 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50篇 2023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 11地增速跑赢全国1 2023年各省GDP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