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要:调整水产养殖学专业中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学生对实践技术的掌握,提高就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而推动水产行业规范稳步发展。

关键词: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证;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S9-4;G64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7.040

0 引言

自2011年全国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以来,考生通过考试获得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证的比率并不高。原因主要是水产行业普遍存在从业条件宽松的问题,水产就业基地和服务部门对员工人职无带证上岗的硬性要求。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就业人员的道德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水产养殖业废水处理、药物规范合理利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甚至影响整个中国水产市场,因此,规范水产养殖中应合理用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需要在场区配备取得国家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证书的职业兽医师,进而规范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持证上岗有利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2015年我国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品总产量、渔业经济总产值相对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水产品出口额却比去年有所降低,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经济萧条,另一方面主要与水产品质量难保证密切相关[1]。因此,提高水产养殖业相关人员的整體素质刻不容缓。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水生动物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推进持证上岗可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为水产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监管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人才保障,也是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要求”。

1 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概述

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为基础、预防、临床和综合应用4个方向,涉及的内容包括兽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水生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物化学、水生动物生理学、水生动物免疫学、水产药物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生生态学以及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多门学科,涵盖了水产专业的诸多课程内容,具有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大等特点,要通过该兽医资格考试,考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注重锻炼实践能力。水生动物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是国家和水产行业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为培养与行业能力需求相适应的水产相关人才,大学教学模式由‘知识本位’的精英化教育逐步转向‘能力本位’的大众化教育,目前大学的职能不再是单一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对水产养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授课教师教学存在新挑战,对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授课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2-3]。为更好地适应水生动物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有效改革是目前兽医高等教育急需研究的问题。水产动物疾病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水生动物类国家兽医资格考试总分数300分,其中涉及到水产动物疾病学中的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和水生动物疾病学分别占45分和67分,2项科目共计112分,在所有考试涉及到的专业课程中占据的分数最高,因此,该门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否以及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且对学生能否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4]。

2 水产动物疾病学概述

水产动物疾病学作为水产专业的重要学科,基于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相关内容要求,需要在教学上做出重要调整,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充实教学内容,即重理论又重实践,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大纲,关键学科应以水生动物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导向,校企结合做好考试培训衔接,注重综合人才的培养。

3 教学改革措施

3.1 调整教学内容

水产动物疾病学既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又是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培养计划制定中,应结合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对课授课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理论课授课内容与水生动物类兽医资格考试内容相结合,授课教师要知识广博能将水生动物疾病研究透彻全面,在讲授过程中更加注重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和养殖中实际案例的讲解。同时,对水生动物类兽医资格考试内容熟练掌握,融会贯通,最后以考试的形式系统检验传授水产动物疾病相关知识。教学内容调整后要求教师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更加侧重水生动物疾病防治方面和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的融合。

3.2 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新生入学期间进行入学教育,强调行业规范的重要性,强调带证上岗、考取职业资格证的重要性,开设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做好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衔接,使水生动物病害防治理论课程授课更有针对性,使学生更明确学习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这门课程的现实意义,不仅在走向社会有一技之长,更是未来工作岗位的桥梁。另外,学校足够重视这门课程的基础性、重要性,要采取各种合理的方式引导教育学生学好相关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调动学生考取水生动物执业兽医资格证书的积极性。

3.3 教学模式改革

水产类执业兽医考试加大了实践技能考分比例,这是行业对水产类从业人员实践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理论知识与水产动物疾病治疗、预防、养殖等相关学科实践内容相结合,水产动物疾病学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收,课堂上运用案例式教学法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第一,高质量提供实验实训设备,完善实验教学条件,给教师提供完善的实验专业技能培养的平台,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相关部门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积极性,为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奠定知识基础。第二,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关于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的要求融入到学生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更能明确学习目标,提高业务素养,让未来储备人才在工作中具备基本的行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实现养殖中疾病治疗用药合理化和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的规范化。第三,通过校企、校地合作,强化企业用人单位的带证上岗的意识,提高行业就业人员的入职要求,加大学校和生产实习基地的联系,使学生能在实习期间深入了解行业标准、工作性质,在生产实践学习中对疾病学课程相关专业知识点用到实际存在的问题中。

4 结束语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分布地域广,水生动物疫病繁多复杂,又由于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增加了水产行业整体发展的难度。调整水产专业重要学科水产动物疾病学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利用课堂将理论和专业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讲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技能,产、教、研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技能和考取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证的积极性,为行业就业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l]郑菲菲,祝东梅,黄丹.浅析我国水生动物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发展现状[J].中国兽医杂志,2017,53(7):111-113.

[2]朱若林,彭开松,杨启超,等.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7(23):274-275.

[3]张安国,王宏,侯文久,等.水产类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相关教学模式及内容改革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106.

[4]但学明,刘丽,孙媛,等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改革初探[J].2014,50(3):99-101.

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课题编号:JYZD201806)

作者简介:任海(1982-),男,河北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及分了营养。

推荐访问:物类 教学改革 兽医 资格考试 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