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孝义皮影造型艺术审美探析

摘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作為一门起源于民间并一度兴盛的民间艺术,蕴含着多种艺术形式以及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本文从孝义皮影的造型艺术方面入手,经过全面分析,充分挖掘孝义皮影的艺术审美特点,并从多方面分析孝义皮影艺术审美风格的成因,尝试提出如何使孝义皮影走出传承和发展困境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孝义皮影   艺术审美   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2-0128-03

我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民俗艺术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在过去还没有影视的时代,皮影戏作为民间娱乐活动曾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表演时,艺人们是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人造光源照射白色幕布后面的人物剪影,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地域性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常常流行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一、孝义皮影艺术的内容及特色

山西省孝义市被誉为“文化之乡”“戏曲之乡”,皮影,则是孝义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据历史考证,孝义皮影已有2400年的历史。孝义被誉为是中国皮影戏发祥地,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间,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在孝义讲学,为吸引更多人听他的演说,曾在夜晚利用“影乐”的形式聚众讲学,寓教于乐中,使“设教、乐琴、影乐”融为一体而成为“影、乐、教”的完善影戏形式。当地人喜爱子夏讲学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表演技法,长此以往影乐教的形式逐渐演变为影戏,孝义皮影戏的雏形形成。在民间也有“无孝不成班”“无孝不成戏”之说。

孝义皮影作为山西皮影的典型代表,其艺术魅力独具特色,它是一种独特的二维图像艺术,突出的特点是影像造型。据考证,孝义皮影造型在表现形式上深受剪纸的影响,皮影和剪纸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实际上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丰富多彩的皮影艺术常被剪纸艺术的影像造型特点所渗透。孝义皮影在造型上,影像轮廓造型夸张,线条生动有力,假借剪纸二维空间造型特点,通过内部镂空,间隔留实的造型手法,人物形象多以侧面曲线来塑造,使整个人物形象设计生动饱满,虚实相彰,并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皮影造型除了受剪纸影响外,还从雕塑、古代壁画、汉代画像石、砖等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这些民间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丰富了皮影艺术自身的造型。

孝义皮影的造型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变革,皮影造型的装饰性和戏剧化程度在明清时期已经很高。皮影造型结构也不断完善,在一个完整的皮影箱里,至少包含七八个包册,其数量可达到上千余件皮影,这些包册分为头茬、身段和衬景道具等。不同的角色通常可以衍生为生、旦、净、末、丑等五种不同的类型。在人物形象的造型上,艺人们会巧妙地采用了夸张、变形手法,从而增添影剧表演的可观性和生动性。皮影面部是表现的重点,面部造型一般为正侧面,很少有大正面。场景、道具等由于衬景不活动处于静止状态而作为正面处理。影偶面部的塑造一般采用阳刻和阴刻的手法。生旦角一般为阳刻,采用镂空脸部的技法来表现文人雅士的风采和女性柔丽秀美的神韵。而净末角色一般为阴刻,采用虚线条来刻画。孝义皮影的人物高度大约在40 厘米至50 厘米之间,为了弥补偶影人体尺度小的不足,因此便夸大了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头部。其头与偶身的比例约为1∶4,头部的放大,这就为盔冠、头饰等的精雕细刻提供了表现空间,从而使影偶头部的观赏性和表现力更加增强。

二、孝义皮影艺术审美风格成因

首先,受中国传统造物思想观念的影响。法国哲学家丹纳说过:“要了解一件艺术品或一个艺术家必须把隐藏在他们背后的时代精神与社会风俗揭示出来。”据分析,世界一切生物最基本的本能是繁衍生息,也是作为指导人类民间祭祀和民间艺术活动的基本准则,所以,孝义皮影的产生源于当地人们对生命崇拜和对神灵的敬仰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民俗则是社会文化现象的外在表现。山西作为内陆地区,处于山河自然封闭的环境中,对于自然崇拜、神祗崇拜等观念影响深远。长期以来,皮影成为民间艺术活动与祭祀活动相结合的产物,使得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充满了神秘性。孝义皮影戏大部分是当地人为祭祀神灵、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的一种娱乐形式,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人们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表演剧目多以历史故事、神话演义和民间传说等内容为主。孝义影戏从最原始的娱神、娱人主要功能,逐渐随着祭神活动的生活化,最后变成了民间流行甚广的娱乐方式。

其次,受三晋地区丰富的习俗文化的影响。皮影造型受到剪纸、木偶、泥塑和晋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共同影响。民间艺术的表现内容、造型技巧和形式,它们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和相互影响。孝义民风淳朴,其民重厚、知义、善信、好文、俗尚检约,在饮食、服饰生活习惯上追求简约朴实。另外,孝义古时交通不便,环境相对闭塞,因此孝义皮影人物造型融入了当地民众的相貌气质、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审美意趣等。可以说,民俗文化促进了皮影艺术的发展,皮影艺术又反过来繁荣了民俗活动。

三、孝义皮影艺术的保护传承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潮下,孝义皮影已于2006年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在政府和民间的大力推动下,孝义皮影艺术已呈现出新的面貌。文化传承是人类文明能够不断延续的重要手段,伴随着生活方式的加快及现代化,民族的精神应该充分体现。孝义皮影作为一种地域性明显的传统民间艺术,其保护不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和“记录”的层面上,传承和创新才是我们当代人对它应有的使命。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试图从实践方面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

第一,开发和构建皮影艺术教育,将其转化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山西高校应充分利用当地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选其最具代表性作品作为其教学素材,开展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设置山西民间美术课、传统民间工艺实践课。加大对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投入比重。采用穿插方式、渗透方式课程以及选修、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让皮影艺术走进高校,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艺术传承人进入课堂授课,在保证教学高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传统民间皮影艺术之精华融入到学生们的艺术作品之中,不仅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而且还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第二,通过创立孝义皮影文化品牌来促发展。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标志与象征。文化品牌承载了悠久的历史,铸就了辉煌的现在,孕育着灿烂的未来。皮影文化品牌塑造的过程,就是对孝义乃至山西宝贵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和传承,最好的发展。通过对孝义皮影的宣传和推广,其影响力极具提升,从而打造品牌文化。孝义皮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了影响力,也更有利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这些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成为文化品牌后,必然得到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必定能够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孝义皮影品牌的成功打造,这不仅对孝义宣传文化战线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而且为整个山西对外形象的塑造打开了展示形象窗口。

第三,皮影艺术的数字化创新。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及其虚拟现实体系的逐步成熟,推动了传统艺术的虚拟复原与创新工作。再加上现代媒体艺术的发展,传统艺术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融入现代的科技手段,才能将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极致。在皮影的造型艺术上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在表演形式上加入现代科技手段,带给人们以全新的感官效应,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品位的皮影艺术,使皮影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能够焕发新的风采。

四、结语

保护和传承孝义皮影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如何将皮影艺术保持其原真性而又永恒的艺术魅力,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更需要更多的民众及青年人站在传统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角度上加以重视,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遺产,对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凝聚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丕烈.中国孝义皮影[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

[2]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3]易心.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孝义 造型艺术 探析 文化遗产 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