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旅游系列报道之三 通海

夏日的雨说来就来,从秀山之麓飘洒下来,掠过古城里的青石板路,最后倾泻在杞麓湖的水面上,溅起一滩滩涟漪。坐在通印酒店最高处的茶吧里,雨水在窗外刷刷流淌,天地之间显得朦胧起来。品一口清茶,山、城、湖如茶香一般弥漫在眼前。二百多年前,在当时通海最高的聚奎阁上,同样的雨,同样的茶,同样的景色,一个宦游多年归乡探亲的老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孤城临水背倚山,忆在江南烟雨间”。江南,一个富庶、美丽、充满文化意境的天堂,被钱南园老先生冠以在边地高原的小城。雨,仿佛那连绵不绝的梅雨;杞麓湖,水乡的营造者,如西湖般环绕着小城;秀山,用一个秀字有别于高原上的巍峨雄浑,如丘陵般圆润如玉,山间那些寺宇透过茂密的绿荫,若隐若现地展示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景象:若是深入其中,那些从唐宋元明清以来的精巧庭院、盆景花桩、牌匾楹联,如置身于苏州园林之中。通海如江南,江南好,谁不忆江南。

提起通海,“孤城临水背倚山”的山指的就是秀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云南所有的名山中,秀山大概是最小的一座了,垂直高不过200余米,方圆也不过数公里,但早在明代,秀山就被列为云南四大名山之一。秀山的特色在于“秀”——清秀妩媚,这个用于形容南方美女的词同样可以描述南方的山。峨嵋山因为“天下秀”成为中国名山,“秀甲南滇”的秀山成为云南名山也就不奇怪了。

远望秀山,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个“绿”字,难怪人们都说秀山之秀在于“绿”,这种“绿”,绿得醉人,绿得心旷神怡。只见郁郁葱葱的林木。把整个秀山遮掩得严严实实。满山的古木奇松,翠竹杉林,无不青翠欲滴。清风吹过,则是碧波起伏,松涛阵阵。妩媚秀丽的秀山,就像一颗闪亮的绿色珍珠。镶嵌在滇中的大地上。走进秀山,就像走进了醉人的林海,林海里,古术参天,庙宇林立,山林庙宇,交相辉映。从山脚到山顶,看不尽的是亭台楼阁,读不完的是碑文楹联。

雨中漫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或舞文弄墨,或怡情山水。也有喜欢花鸟鱼虫的收藏古物钱币的,玩物并不丧志。大学者王世襄从小玩到老,一本介绍各式各样玩法的《锦灰堆》大俗大雅,倍受推崇,一时洛阳纸贵。我也是个爱玩的人,只是在众多爱好中,我唯独钟情漫步山水之间,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对每一个到通海的人来说,都要到秀山上去一洗征尘,呼吸一口那被绿树过滤过的空气。对通海人来说,秀山更是推窗可见的风景,举步即游的后花园。对我这个外地人来说,漫步秀山的机会并不多,不由得感慨通海人的好福气,买张30元钱的年票。每天就能与它亲密接触。

经过通海繁华的闹市区,就来到了秀山脚下。“秀甲南滇”坊是人间与仙境的分界线。身后是热闹的城市,眼前是苍翠的山峦。文庙、万寿宫、青龙庵规模宏大。楼阁挺立,不止是城与山的空间变换。更是2009年与两百多年前的时间转换。在云南寻找一座纯生态的山并不难,那些万年无人烟的原始森林能让人九死一生;而秀山,更多的是在轻松爽意中呼吸天然之氧。在悠悠岁月中感悟古往今来。所以,云南众多的山要攀登或者徒步,而秀山,唯有漫步才能体验到它的魅力。

穿过掩映在古木中的“秀山公园”牌坊,沿着石砌的山道。开始了我的秀山漫步。山中林木葱茏,百年老树随处可见,宋朝的柏树、元朝的香杉、明朝的山茶……古树蔓藤龙缠凤绕。从春到冬。从山顶至山脚都是幢幢如盖,青翠欲滴,把所有的庭院小径都变得幽深静谧,无论我到哪里,绿,处处跟着我。笼罩着我。

雨就在这时落了下来。不期而至,像无意中碰乱了的琴弦,又似寂静中跳出一群快活的音符。先是二三滴,后是七八滴,接着便稠密起来。雨来得没有任何征兆,它们好象是一群不羁的旅人。从遥远的地方赶来,路过秀山时,便决定就此栖身了。撑一把伞,天地各成单元,雨丝如帘似幔,空气中充盈着清新与甜爽,雨的音韵弥漫了整个山间。或如薄纱轻舞。在山林之间且行且远;或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击打在阔叶的树木上,天籁阵阵,惹人遐想。

山路弯弯。曲径通幽处,就看见了禅房花木深。秀山的古刹极多,是自唐宋元明清一路保留下来的,错落有致,风格各异。有唐建土主庙((田勾)町王庙)的雕栏画栋;宋建涌金寺的雄浑庄重;元建普光寺的禅房幽深,以及清凉台的水光山色;明建玉皇阁的古朴清奇;清建万寿宫、海月楼的风格迥异,九殿、六阁、六廊、十三亭、五坊、五祠、四轩、四楼、四塔和两宫,秀、雅、拙、清,统统掩映在千年古木之下。重檐高耸,烟雨茫茫中暗香浮动。拾阶而上,就是岁月的穿梭。两千多年来,(田勾)町王毋波以土主的身份渐渐融进通海人的神性空间;段思平在通海书写了大理国三百年历史的第一页;忽必烈的神驹轻轻一刨。就铭刻下一段南方蒙古人的历史;建文帝灰暗的身影藏匿于秀山后,带给通海人不尽的传说:朱德元帅50年中两登秀山。留下千古诗篇。

伟人的金戈铁马为秀山抹下厚重色彩,从汉代的(田勾)町王毋波算起,秀山的开发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秀山从那时开始成为人们的游憩之所。而在此基础上兴建并丰富其文化、宗教内涵的巨人,则是建立大理国的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巍峨的铜像塑造和(田勾)町王庙的建造,是他的首创。也就在大约一千年前,秀山的历史与文化、自然与宗教开始亲密交融。(田勾)町王庙1970年地震被毁,现在在原址上仍保持古建筑风貌重建的“益寿园”,幸福的老年人在优美的乐曲中,舒展手臂,精神焕发;三元宫始建于明代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建筑。走至半山腰,便来到了普光寺,寺内有元代建筑和元碑,年代久远,古色古香。出普光寺,穿“玄真天上”青石牌坊(一天门),走进玉皇阁,再穿瑶池坊(二天门),便到红云殿殿前原有的“宝珠”、“宫粉”山茶两株,花朵繁多且硕大艳丽,开放时灿若红云,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把这两株茶花推举为南土之冠。再往上就是清凉台。建于元朝至正,由鲁贤祠、弥勒殿、竺国寺、武侯祠、清凉台和海云楼、万壑楼组成。占地3000多平方米。寺中隆冬甚寒,到了春、夏、秋三季则是人们品茗对弈,畅叙人生,说谈家常的好地方。涌金寺,寺名取佛家语“地涌金莲”而得名。位于秀山顶峰。创建于宋代,是秀山上规模最大、年代古老的建筑。整座寺院更显宏伟壮观。寺为三进,殿宇宏深,正中的秀山古柏阁完全保存了宋代《营造法式》风格。其斗拱、梁枋、柱子都透出了宋代北方的古建筑特征,院中的宋柏、元杉与明玉兰被称为秀山三绝。

站在古柏阁上向北望去,满山的秀色尽收眼底。极目天舒,只见碧浪翻涌。翠幢绵绵a雨水落在地面,顺着石径旁的沟壑蜿蜒而下。如絮语一般。漫步秀山,人的思绪也随那山岚飘得更远,人生如江河,固然要大江东去的激越,也需要小桥流水的温和,在你拼争苦了累了精疲力竭之时,需要找一个停靠的驿站,让身与心都歇息一下。放眼灵山古城碧湖,一切欲言又止,只想永远沉默在这空山细雨之中,平生遭遇的磨难坎坷挫折亦在这沉默中融化淡去。

雨继续下着,这个黄昏是不会有夕阳的了,但我并未失望。漫步秀山,我并不孤独,因为有自然与我对话;漫步秀山,我是自由的,因为有足够的空间供我的想象驰骋飞翔。

推荐访问:通海 玉溪 之三 系列报道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