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哥特式建筑

摘 要 哥特式建筑是流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风格独特,技法高超,因此在建筑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哥特式建筑多为教堂,也有一些世俗建筑。总体风格特点是:纤瘦、高耸、尖峭、空灵。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而高耸的墙体,则得益于高超的斜撑技术、扶壁技术。整个建筑形态体现了创造者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哥特式艺术的开始是哥特式建筑,后来有对绘画和雕塑等方面有极大的影响,初期的哥特式绘画和雕刻都是巨大建筑的重要部分。哥特式建筑装饰繁复精致,与现代建筑的建筑很不相同。但现代建筑在注重功能和简洁的同时,也需要从历史经典中汲取合适装饰的艺术,使建筑更具美感。所以哥特式建筑至今仍对现代建筑有巨大影响。

关键词 哥特式艺术 建筑 教堂 现代建筑 影响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1什么是哥特式艺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学者们把12、13世纪到他们的时代之间的艺术成为“哥特式”,认为那都是“蛮族”哥特人所作,事实上这种艺术与哥特人并没有多少关系。

哥特式艺术无疑是整个中世纪艺术发展的一个顶点。它开始于建筑方面,而后来才逐渐波及到雕刻和绘画。纵观整个哥特式艺术,它的发展重点是从追求平面装饰性效果,不再追求结实和简洁的处理。①

“有人认为,它(哥特艺术)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来,哥特风格的雕刻亦复如是,它同埃及宏伟建筑的亲缘关系,则促使我们更相信它是由早期东方基督徒传给我们的;但是我们更喜欢将其起源系于自然”。

2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在哥特时期,欧洲的建筑师和工匠们一直在不停地流动和交换,地方和教派的差异就决定了哥特式建筑的在形式状态上的多样。所以哪怕距离十分相近,其各自的哥特风格也都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哥特式建筑正是在不断的融合交流中吸收欧洲各地区建筑风格,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并形成了自身独特鲜明的建筑特点。哥特式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使哥特式教堂建筑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2.1外部特征

哥特式建筑尤为典型的是教堂,其外观的基本特征是高且直,垂直线条统贯所有的墙体,尖拱,尖劵,尖顶是一切造型以及装饰的合成要素。尖尖的拱券,尖耸的门洞上的山花,尖耸的凹龛上的华盖,连扶墙上的脊边也是尖耸的。教堂的立面越向上看越精致,装饰和形态越玲珑,使整个建筑充满着一种升腾跳跃的动感。这种气势生动具体的体现了基督教的“天国理想”,也显示出中世纪巧妙的装饰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术。

2.2内部空间特征

在哥特式建筑中,大量使用尖劵与尖拱,赋予建筑空间与结构很大的灵活性。而尖券与尖拱的使用也为教堂的建筑艺术风格带来了更加新奇的格局。

“它不需要墙,而是用柱及拱扶垛等其他支撑,柱及拱扶垛这二者本身便是艺术与美的东西,它们解放了这座雄伟的建筑物,使拱顶得以在高大的正堂上架起”。

哥特式教堂的平面一般是呈拉丁十字形的,中厅呈狭长状,并且很高。近乎为框架式的内部结构几乎全部裸露,垂直线条统领着教堂的所有部分,在视觉上赋予教堂更加高耸的感觉,很好的表达了信徒对天国的向往与憧憬。阳光照进教堂带给迷途中的人们光明。彩色玻璃透出的光晕,使迷离与幽幻弥漫在整个教堂,仿佛这里就是天堂,尽显了基督教的精神。

然而毫无疑问,这种气氛的形成,得益于尖劵,尖拱及空间结构等技术的熟练运用。

3哥特式建筑的影响

哥特式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在如今的很多建筑上都有表现。中国乃至世界都有一些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下面以中国为例简单谈谈其影响。

中国的建筑从明末开始,逐渐引入一些西方的装饰手法。而西方建筑手法在中国建筑中开始大量运用,开始于圆明园的建造。圆明园的不仅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还使用了很多西方建筑手法,甚至专门为呈现西方文化建造欧式园林。中西方的建筑手法和风格从这里开始发生化学反应,不断融合,尤其是巴洛克以及哥特式艺术。不仅仅给我国的建筑带来了更大的装饰表现空间,同时也给中国本土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考验。

中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石室”,十分明显的表现出哥特式建筑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它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一德东路,是一处纯花岗石建造的哥特式教堂,是国内最大的一座以高直尖顶为特色的哥特式建筑,由于它由纯花岗石砌筑,所以被当地居民称为“石室”,因其奠基日选在圣心瞻礼日,故又叫做“圣心大教堂”。圣心大教堂参照巴黎圣母院设计建造,工程十分浩大。正立面建造了东、西塔楼,中部为大门。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东西两侧使用飞券,内部为十字形尖券拱顶,两边用侧高窗。独特的哥特式建筑的建筑技术及装饰手法,使整座教堂气势宏伟,富有韵味。

1840年,中国进入近现代,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很多新建筑。虽然有些外国设计师把本国的建筑原封不动的搬进中国,但更多的是中国本土建筑设计师学习西方建筑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建造起来起来的混合型建筑。

西方的一些建筑特征和装饰手法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中国建筑展都有着其特殊的影响力,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开阔了中国的建筑发展空间。

“新的内容必然要求新的形式。但形式总是落后于内容的,一种建筑形式的形成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它经常是随着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完善的”。

所以现代建筑应在实用简洁的同时多吸取早期建筑的优点,哥特式建筑装饰手法和结构特点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有着不小的参考意义,传承经典不断创新才能让建筑把世界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

4总结

哥特式的建筑在历史上持续了四百年,不拘泥于形式,不拘泥于地域,包含了一切美的事物。

从地域跨度上,哥特式建筑遍及整个欧洲。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宗教的、共和的还是私人的,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这个风格。哥特式建筑影响到的不仅只是大小教堂,还有市民生活的每个细节,可谓影响极广。

从时间跨度上,哥特式建筑经久不衰,对现代建筑仍有很大的影响。现代建筑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不断简化,更加重视功能和布局,忽视了建筑本身的装饰。而哥特式建筑就提醒现代建筑注重实用简洁的同时,也应重视装饰,让建筑更能体现美感。

总之哥特式建筑将永远是建筑历史长河中一件绚丽的瑰宝。

注释

① 《基督教真谛》为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802年出版,共分为四个部分,《哥特教堂》一章收在第三部分《美术与文学》中.

参考文献

[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5(1):54.

[2] 王其均.专家带你看建筑:欧洲著名建筑[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1):103.

[3] 汪国瑜.建筑人类声息的环境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8(1).

[4] 古斯特·罗丹.法国大教堂[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

[5] 沈克宁.当代建筑设计理论:有关意义的探索[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4(1).

[6] 邵勇.法国建筑·城市·景观遗产保护与价值重现[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1(1).

[7] 张晓校.罗马建筑[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8).

推荐访问:哥特式 浅析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