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打击乐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培养幼儿的音乐演奏能力,要求教师能够让幼儿了解相关音乐知识,并通过学习简单的乐器,伴随着乐曲,演奏出特定的音乐,进而促进幼儿音乐演奏能力的提升。而打击乐一般与集体演奏相结合,即需要各个幼儿与教师的配合,才能演奏出悦耳的歌曲。为此,教师需要让幼儿学习基本音乐知识,并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要选择适当的音乐教材,让幼儿在学会使用乐器的基础上,展开集体演奏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打击乐教学策略

打击乐与唱歌的地位相同,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也是幼儿放松身心的活动方式。但打击乐不仅需要幼儿能够学习基本音乐知识,理解音乐演奏的方式,还需要幼儿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乐器,并配合其他幼儿展开集体演奏活动。虽然表面上,教师展开打击乐活动能够活跃氛围,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实际上要想展开打击乐活动,就必须让幼儿对打击乐感兴趣,并主动学习,最后通过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方式,才能够有效发挥出打击乐活动的实际效果,进而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1]

一、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高效展开打击乐教学,首先需要让幼儿对打击乐产生兴趣。幼儿阶段的孩子好奇心较大,面对未知事物总会产生探索欲望,为此,教师需要让幼儿主动发现打击乐的乐趣,而不是将乐器直接拿给幼儿。例如,在展开区域活动时,教师可以在玩具中加入响板、小手鼓等乐器,当幼儿发现这些乐器时,将会主动拿起乐器,并创造出响声。同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适当鼓励幼儿用乐器创造节奏、声响。渐渐的,幼儿便会对打击乐产生兴趣,进而为后续打击乐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2]

二、教给幼儿打击乐的基础知识

1.认识乐器

认识乐器是幼儿打击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只有熟练地认出乐器,并能够根据声音辨别乐器,才能有效展开集体演奏活动。幼儿园的打击乐器较多,如:响板、沙球、木鱼、双响筒、三角铁、铃鼓等。但乐器种类繁多,幼儿无法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么多乐器的名称,并区别不同乐器之间的演奏声。为此,教师要将乐器的认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需要将各种乐器展示在幼儿面前,并用乐器制造响声,让幼儿熟悉乐器声。第二阶段:教师要让幼儿尝试使用乐器,并制造响声。第三阶段:教师只通过乐器的响声,让幼儿判断乐器的种类。[3]

2.学习演奏方式

打击乐属于集体活动,要想演奏出动听悦耳的曲子,就必须让所有演奏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而乐器的演奏方式是影响其发声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展开集体演奏时,需要让幼儿学会如何发出轻声和中声,让幼儿体会到适中的乐器声对集体演奏的重要性。例如,教师为幼儿演示沙球的演奏方式时,用手指的力量轻摇沙球代表轻声,而用手腕的力量摇动沙球代表中声。随后教师再让幼儿尝试沙球的演奏方式,并给予适当指导,加快幼儿学习乐器的进程。

3.学会配器

配器指的是幼儿根据乐曲的性质、风格、情景,用适合的乐器和恰到好处的演奏方式,创造出符合情境的声音。教师可以将动画和乐曲相结合,让幼儿体会配器的方法。例如,对于狮子匍匐前行捕捉猎物的画面,教师要引导幼儿用沙球缓慢地发出轻声;当狮子发现猎物准备扑上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加快沙球演奏的速度和力度,以配合狮子捕食的情境,促进幼兒对配器的理解。

4.学会听从指挥

幼儿只有听从指挥,才能顺利地展开集体演奏活动。教师在展开活动前,要让幼儿充分理解“准备”、“开始”和“结束”的手势含义,并学会关注指挥者手势的变化情况。演奏的最初阶段,幼儿之间的配合并不顺利,但随着长时间的训练,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提高集体演奏的质量。

三、教材的选择

打击乐的教材主要包括乐曲、乐器以及配器,这三者是影响打击乐教学活动的最直接因素。首先,对于乐曲,教师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选择幼儿喜爱的乐曲,以激发幼儿演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乐曲的节奏变化不能过于频繁,因为频繁地变换节奏,无法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的轻重部分,不利于集体演奏的顺利进行。其次,对于乐器,教师要选择音色较好、并且大小适中的乐器供于幼儿演奏,一方面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清楚地区分各种乐器的演奏声,另一方面则是便于幼儿使用乐器进行演奏。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乐器的演奏方式与不同阶段幼儿的适应程度。例如,小班幼儿由于动手能力有限,只要求用手敲击铃鼓;而中、大班幼儿动手能力稍微有所提升,可以采用敲奏、摇奏的方式。最后,对于配器,教师在选择配器的音乐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不能选择音色难辨、节奏复杂的音乐。一般配器的音乐以一个段落配合一种节奏为主,要给幼儿足够的反应时间,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演奏水平。

四、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展开打击乐教学

不同阶段的幼儿由于动手能力、理解能力等有所不同,使其教学方案也不同。教师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展开符合该阶段幼儿特性的打击乐活动。对于小班幼儿,其音乐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较低,往往接触乐器时,只会在好奇心的影响下,随意摆动乐器,几乎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教师在展开打击乐活动时,只要求幼儿能够理解器乐的演奏方式,并发出响声即可。对于中班的幼儿,其听觉辨别能力有所提升,协调能力也已经达到操作乐器的标准。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可以结合乐器为幼儿讲解音乐知识,教幼儿如何根据声音来辨别乐器,以及同种乐器的多种演奏方式。而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变得更强,能够通过小肌肉演奏乐器。这时,教师可以教幼儿演奏响板、三角铁等需要小肌肉操作的乐器。在熟悉乐器之后,教师可以将音乐和动画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幼儿运用手中乐器来配合动画场景,演奏出适合场景氛围的乐器声。最后,教师再组织幼儿展开集体演奏活动,锻炼幼儿的合作与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水平。

结语

打击乐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还能够有效活跃幼儿园氛围,为幼儿的持续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在展开打击乐活动时,要结合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设计出可行的教学方案,帮助幼儿在掌握简单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乐器的熟练度,进而促进打击乐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钟淙.幼儿园开展生活化材料打击乐教学的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219.

[2]王丽杰.在绘本阅读中落实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教学的案例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09):120-121.

[3]叶敏.浅谈幼儿园打击乐的游戏化教学[J].文教资料,2018(28):209-210+226.

推荐访问:浅谈 幼儿园 打击乐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