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化产业促进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模式探索

[摘 要]文化具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文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源,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延伸和外展,是经济社会持久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是作为制度力和精神力的文化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并且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落后文化则阻碍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一点已经从历史与现实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介于文化的这一特殊性和作用,要真正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资源依赖型的重点国有林区,应大力发展林区生态文化产业。要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结合林区区域特点,扬长避短、有的放矢。针对林区文化产业规模小、基础薄弱、結构不尽合理、缺乏有力竞争、欠缺复合型人才及林区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不利因素,应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挖掘林区文化旅游业,拓展提高林区工艺美术业,积极探索林区演艺影视业,大力发展林区休闲娱乐业,深化提升林区现代传媒业,全面提升和纵深建设林区生态文化产业,从而实现林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林区;林区生态文化;林区经济社会

[中图分类号]G122;S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7)02-0126-04

由于特殊的地位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不断重视,尤其是2014年黑龙江省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跨入全面保护的历史新阶段,国有林区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和经济发展任务。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转观念、调结构、促发展,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应充分挖掘和发挥文化的潜力和作用,以生态文化建设林区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一、国有林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与优势

国家重点林区大兴安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态作用与功能,具有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无可比拟的基础与优势。

(一)文化资源丰厚独特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拥有种类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特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此汇集。特色文化资源方面,拥有“四神”,即神奇天象、神秘源头、神州北极和神秘民族民俗等独特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代表祖国最北端的“神州北极”旅游资源,已经成为林区的生态文化的标志和符号。历史文化方面,拥有古老的鲜卑文化、采金文化、古驿站文化、雅克萨战场遗址以及新时期的铁道兵文化、知青文化等。生态文化方面,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湿地等特色资源汇集于此,拥有国家森林公园2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5处以及我国唯一的一个寒温带动植物基因库,即美丽宜人的兴安岭林区寒温带植物园。而红色文化方面也毫不逊色,东北抗联三支队在此痛击日本侵略者。独特的开发历程形成了以“突破高寒禁区”为核心的大兴安岭开发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鄂伦春族赞达仁、桦皮船制作技艺、大兴安岭森林号子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吕日格仁舞、狩猎习俗、兽皮制作技艺、刺绣、祭祀、剪纸、萨满服饰等被列入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文化旅游初具规模

近年来,大兴安岭林区深度挖掘和梳理整合最北文化、鲜卑文化、冰雪文化、采金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等特色突出的资源。以“北”文化为特色的系列有:围绕中国最北的北极村这一文化品牌和旅游产业发展龙头,形成了神州北极碑、北极哨所、北极点、中国最北一家人等系列景点景区;以民族民俗文化为特色的系列有:建成了集歌舞表演、娱乐、餐饮、博物馆于一体的北极村原生态鄂伦春民族风情园,形成并完善了以再现北方少数民族鲜卑人生产生活的嘎仙洞旅游专线,建立了鄂伦春民族桦皮、兽皮手工艺品加工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白银纳鄂族展览馆,组建并强大了白银纳鄂伦春民族艺术团,不断完善林区风情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以冰雪文化为特色的系列有:映山红滑雪场、北极滑雪场,冰雪游乐园、圣诞大世界等;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系列有:重新修缮了李金庸祠堂,进一步开发了胭脂沟景区,逐步完善了以知青文化、淘金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旅游体系。林区将最北文化与冰雪文化、鄂伦春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知青文化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林区文化旅游产品;同时通过举办“蓝莓节”“冰雪拉力赛”“北极光节”等活动,展开东南西北“四极”论坛与祖国最南的三亚市联手打造“南有海南三亚,北有龙江漠河”,成功召开了东北亚绿色发展论坛(漠河),进一步提升了林区的对外知名度,极大地增强了漠河“神州北极”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文化产业差异发展

目前,大兴安岭林区下辖各区县文化产业差异化发展的顶层设计较好,以县区局为单位,挖掘各地特色亮点,鼓励“一县一品”“一域一色”,主要发展创意独特、投资小、易普及、便于操作、拉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有意识地保护、挖掘、建设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文化城镇,避免了各个县区局走同质化竞争、内耗的发展路子。

(四)区位交通便捷有利

大兴安岭林区地处祖国最北端,东南与黑河市嫩江县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毗邻,北接黑龙江上游水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南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自治旗为界。中俄边境线长达791.5公里,有十九个村屯与俄方相对应,有两个国家一类口岸。8.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别建有加格达奇机场和漠河机场两个机场[1],作为地市级城市,这在我国东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且加格达奇和漠河恰好是大兴安岭地区两个重点的旅游中转地和旅游目的地。而已经建成通车的漠北高速公路,又实现了林区高速公路的历史性突破。相对优越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其可有效承接黑河、内蒙古、俄罗斯等地的文化消费市场,同时也便于将文化消费市场扩展到全国、港澳台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因而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国有林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不足

由于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文化产业规模小,产业基础薄弱。2014年大兴安岭林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仅为1.38%,与“十八”大提出的到“十三五”末的目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达到5%)存在巨大差距。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林区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广播电视、休闲娱乐、文化艺术服务、新闻出版、工业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上,新兴文化产业开发不多,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三是多数文化企业属家庭作坊式生产,缺乏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林区现有文化企业普遍个体化、小规模、分散型,专业化、企业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在全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四是文化产业人才欠缺,相關部门对文化事业和产业的认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关系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林区目前既懂文化产业特性,又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不多,文化产业整体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五是文化产业投融资、人才开发、管理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六是组织和管理体制不健全。文化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地、县(区)局“办文化”向“管文化”转换还不彻底,管办不分现象依然存在,活力未得到充分激发,创造性和主动性未得到有效发挥。七是当地投资能力较弱,对引进社会资本的能力要求较高。林区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迫切需要扶持政策和资本投入,但当地政府财政投入能力有限,文化产业优惠政策缺位。

此外,一些具有垄断性的资源前期建设混乱,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北”文化、冰雪文化、森林文化、开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没有做足,多数基于文化资源开发的项目功能单一、缺乏新意和科技含量,尚待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发展门类没有实现有效联动。

三、国有林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有重点林区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高点规划,全面推进,深入实施,以实现林区的生态文化建设与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与持久互促为目标,促进林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一)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结合

牢固树立“双轮驱动”的文化发展理念,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繁荣,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依靠不断发展的文化产业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林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

(二)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

坚持政府引导,发挥政府政策激励、提供产业公共服务、实行市场监管等职能,引导林区重点文化业态培育和重大文化项目的建设。坚持市场主导,遵循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培育林区文化产业主体。

(三)坚持统筹协调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统筹协调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演艺影视、休闲娱乐、现代传媒、创意设计等行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重点突破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提升人气和商气,带动林区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四)坚持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相结合

坚持发展文化产业高端服务业,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坚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文化和科技、文化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形成林区文化产业与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林区文化品牌城市形象。充分认识文化的经济属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努力实现林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四、国有林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文化具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文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又是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和丰富外延,因此,文化对经济社会,既有推动其发展、发挥正面作用的先进文化,也有阻碍其进步、产生反面作用的落后文化。那么如何真正发挥文化正面的、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尤其对于国有重点林区大兴安岭来说,更应大力发展林区生态文化产业。

(一)全面提升林区生态文化发展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 “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2]。如何将林区的“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提升林区百姓生态文化发展的意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树立生态环境是民生,更是生产力,摒弃损害、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切发展模式和做法,努力使国有重点林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加美好[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文化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整合开发国有重点林区大兴安岭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为核心,以推动激励林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先行先试为动力,以建设完善林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和营造适宜林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创意融合提升为手段,以实施林区文化产业重大项目为抓手,着重发展林区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有重点林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对国有重点林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二)充分挖掘林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国有林区文化旅游资源众多的优势,全面挖掘林区特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内涵,通过重点项目策划和景区设计提升林区文化旅游发展质量[4]。推动参与式、体验式新型文化旅游业态发展,提升文化旅游项目打造的人性化、科学化水平,支持开发娱乐、康体、养生、运动、体验等多样性、互动性和综合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度假区、功能区和特色村镇。强化创意设计和高新技术在文化旅游项目中的应用,提升文化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加大林区的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林区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包括深度开发林区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增加特色文化旅游内涵。深度挖掘林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旅游空间。充分发挥林区生态优势,积极开发休闲娱乐养生游。加快整合林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提升红色文化旅游品质。加强林区文化旅游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三)拓展提高林区工艺美术产业

依托林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基础,融入北极、森林、冰雪、少数民族等特色文化内涵,重点发展版画、桦树皮画、桦树皮工艺品、根雕、油画等特色工艺美术业。着重培育工艺美术企业,引进和培养企业家,优化工艺美术业生产经营模式,通过提高运营水平,推动公司化、专业化运作。推行按需定制,重点开发旅游纪念品、商务礼品。建立销售网络,拓宽工藝美术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等,增强工艺美术企业运营管理能力尤其是创意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提高工艺美术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四)积极探索林区演艺影视产业

依托林区特色历史文化故事和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利用创意和高新技术手段,打造精品演艺项目和影视基地,提升游客文化体验,丰富大兴安岭文化旅游功能,如打造反映大兴安岭特色文化的演艺精品,依托风景优美景区建造影视基地等。

(五)大力发展林区休闲娱乐产业

以林区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满足本地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加快供给侧改革,创新内容丰富、现代时尚的休闲娱乐业态,打造“新、奇、特”的休闲娱乐项目,举办互动性、体验性强的节庆活动,发展集游艺、演艺、游乐园、影院、文博会展、科技、健身、养老养生等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娱乐产业体系[5]。建设多业态融合的综合性文化消费场所,打造“新、奇、特”的休闲娱乐项目,举办互动性、体验性强的特色节庆活动。

(六)深化提升林区现代传媒产业

深化传媒体制改革,实施传媒优化重组工程,推动区域报刊资源、广播影视资源、互联网媒体资源整合,组建新兴传媒集团,鼓励传媒集团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经营,积极开拓信息服务、印刷出版、广告设计制作、文化会展、文化物流等产业,全面提升重点国有林区传媒业在全省的竞争力。实施区域传媒优化重组工程。试点建设“智慧兴安”社区,优化林区印刷业结构等。

五、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持续发展、经久不衰的内生动力,这已经被古今中外的历史和无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的实践所证明,尤其是在20世纪后期,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科技的高歌猛进、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自然资源的不断破坏,文化越发展示了它持久、内在的正能量和它所蕴藏的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发展巨大的潜在能量,文化产业因而也迅速发展,并已经形成经济领域的新锐和朝阳态势,文化生产力作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障区的大兴安岭林区,大力发展林区生态文化产业,不仅是林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内在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大兴安岭概况[EB/OL].大兴安岭人民政府网站,(2013-02-16).http://./zjxa/xagk/.

[2]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M].哈尔滨: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出版,2016:22.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zhengce/2016-04/26/content_5068242.htm.

[4] 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Z].加格达奇: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行政公署出版,2016:29.

[5] 大兴安岭地区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Z].加格达奇: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行政公署出版,2016:27.

〔责任编辑:徐雪野 李彬琳〕

推荐访问:林区 文化产业 探索 生态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