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多龙铅锌矿矿床特征及找矿远景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什多龙铅锌矿床位于鄂拉山成矿带。该矿床通过三年的地质勘查评价工作与较详细的研究,根据目前的工作程度,结合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物、化信息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进行了成矿预测,提出了找矿方向。认为在矿区的南矿带Ⅴ号激电异常深部低阻高极化体地段、Ⅲ矿段东部、遥感异常GⅢ地段是扩大矿床规模的首选地段。什多龙铅锌矿区从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什多龙矿区在深部及部分物探异常区都有很大的找矿远景,有望进一步扩大矿山规模。

关键词:铅锌矿床;什多龙;成矿远景;青海

什多龙铅锌矿位于青海省兴海县城北西方向,直线距离约86.5公里处。行政隶属于兴海县子科滩镇青根河村。矿区南部214国道通过,矿区至214国道有63公里矿区公路相通。矿区距西宁市350公里,距兴海县城132公里,交通方便。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昆中花岗—变质杂岩隆起带东端与鄂拉山早中生代(三叠纪)火山—岩浆弧弧前增生楔交汇部位。

1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1.1 地质背景

(1)地层:区内三叠纪地层分布广泛,主要为流纹岩、凝灰岩、粉砂岩、板岩,其次为石炭纪大理岩、灰岩、板岩、砂砾岩及火山岩互层,下部砂岩、粉砂岩夹火山岩;仅仅出露于什多龙矿区附近。与下伏的太古代—早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组呈断层接触[1]。

(2)构造:本区位于东昆仑褶皱系中,由于燕山—印支—华力西期地壳运动(主要为印支期),产生一系列相应的褶皱、断裂,地质构造十分复杂。褶皱构造有近东西向秦昆系复向斜和复背斜以及北北西向、北东向背斜和向斜。区内北北西向断裂发育,往往与东西向断裂交叉复合,明显的有矿区东部的哇洪山—温泉断裂组,由数条断层组成,如哇若龙洼—那里根休玛断层、龙漠尔—帕龙—德亥龙岗断层等,此组断裂贯穿全区。

(3)岩浆岩:区内超基性—基性侵入岩多呈脉状分布于不同构造单元交接部位。中酸性——酸性侵入岩多呈岩基、岩株等沿东西或北北西向广泛出露,占区内面积之一半左右。岩体侵入时代主要为印支期和华力西期,其次为加里东期、燕山期。印支期侵入岩有酸性、中酸性和基性岩,产出复杂,从岩脉、岩株至岩基均有,广泛分布于区内。最大的酸性一中酸性岩体由东至西主要有木勒尔—满丈岗花岗岩(γ1b5)、花岗闪长岩(γδ1b5);羊清—麦多岗花岗岩体(γ1b5);

1.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根据青海省第三轮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预测的研究成果:普查区属于都兰-鄂拉山Cu、Pb、Zn、Co、W、Sn、Au、Ag、Fe成矿带之都兰-什多龙Cu、Pb、Zn、W、Sn、Co、Au、Ag、Fe成矿亚区[2]。

1:20万龙加当根—什多龙铅异常内,该异常范围为:东经99°02′00″—99°10′00″,北纬36°00′00″—36°08′30″。该异常为以铅元素为主的Pb、Cd、Ag、Bi、Zn、Mo、W、Au、Sn、Cu、Hg、As组合异常,铅异常面积98.4平方千米,异常峰值为215ppm,衬度为1.83。具有异常面积大、峰值高、衬度大、元素套合好的特点[3]。目前发现的什多龙中型银铅锌矿床、都龙昂确铅钼矿点就产于该异常中。中科院矿产资源所在矿区作的地化剖面测量资料[4](表1)表明,Cu、Co、Au和Zn元素含量在凝灰质板岩、凝灰质千枚岩、凝灰岩,尤其是玄武岩中较高;Pb的含量变化不大。说明火山岩可以为该矿床的形成提供成矿物质来源。

1.3 含矿特征

区内已发现各类金属矿产地共21处,含矿床3个、矿(化)点18处,矿产种类有铜、铅、锌、锡、钼、银、金、铂族、铁、镉、砷、硫等[5]。成矿带内多数铜、铅、锌、银、金等有色金属矿床(点)产于早二叠世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晚三叠世陆相中—酸性火山岩层中,控矿断裂则与区内发育的北西、北北西、及东西向断裂为主,少量为北东和南北向断裂;在上述展布方向的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所形成的节理、裂隙及其较发育的破碎带,常决定着矿化的空间位置与分布。

成矿带地处稳定古陆的边缘拗陷环境,带内南东缘的最有经济价值的赛什塘铜锌矿床,铜峪沟铜矿床、日龙沟锡矿床,其成矿类型均为海相火山喷流(气)成矿系统的以沉积岩为容矿主岩的SEDEX型矿床,成矿带北部的与晚三叠世陆相中酸性火山岩—侵入岩有关的铅、锌、铜、金、银、砷、钼、钨、锡等矿床(点)其矿化类型为陆相火山岩成矿系统陆相火山岩型及次火山岩成矿系统的热液脉型和矽卡岩型矿床,其代表性矿床有鄂拉山口银多金属矿床,在日沟铅、锌、银矿点等。成矿带内SEDES型矿床以铜峪沟铜矿较典型,陆相火山岩型以索拉沟银多金属矿床、鄂拉山口银多金属和满丈岗金矿床较为典型[6]。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床产出特征

矿体赋存于石炭纪缔敖苏组大理岩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的外接触带矽卡岩中及大理岩、硅质岩等岩层间,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滨海-浅海相沉积,岩石组合表现为海退层序。

断裂构造主要产于黑云母干枚状板岩(C4)或变细砂岩与碳酸盐岩接触部位,贯穿矿区东西,两侧被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覆盖,断层倾向南,为压扭性断层。具有导矿、容矿特征,对矿体有控制作用,从断层所处的部位分析,成矿后断层复活现象,使其断层南部岩层上升以致剥蚀,背、向斜岩层褶皱不相衔接。

2.2 围岩蚀变及其与矿化关系

矿区内蚀变现象有矽卡岩化, 其次为金属硫化物气热—热水蚀变和硅化。

矽卡岩化为花岗闪长岩或花岗斑岩与大理岩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的蚀变产物,矽卡岩矿物的生成顺序为:石榴石-透辉石、钙铁辉石-透闪石、阳起石-石英、方解石-绿帘石-绿泥石-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从透闪透辉矽卡岩化学成分来看,Fe2O3+FeO=16.24,均比矿区岩层及侵入岩高,带入铁质较多,Al2O3与SiO2也具带入现象,形成透闪石、透辉石、钙铁辉石和石英等矿物,并见有后期水锰矿物和方解石呈脉状产出,所以MnO、CaO含量均比较高。

铅锌矿体一般赋存于透闪透辉石矽卡岩和绿泥绿帘石矽卡岩中,前者中铅锌品位都较高,而后者中以锌为主,铅含量较少;石榴石矽卡岩不含矿或只有铅锌矿化。即铅锌矿的形成主要在交代作用中晚期。见图1。

2.3 地球物理特征

岩(矿)石物性特征是物探方法运用的地球物理前提,也是资料推断解释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对该区出露的主要岩(矿)石都进行了电性参数测定,结果见“表2什多龙铅锌矿电性参数测定”统计表[7]。

由岩(矿)石电性参数统计表可以看出,含方铅矿、黄铁矿(化)的岩性幅频率Fs极小值2.3 (%),极大值为32 (%),平均值5.6(%),而该测区所出露的花岗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等在0.7(%)—1.9(%)之间,含方铅矿、黄铁矿(化)岩石与围岩有明显的视极化率、视电阻率差异。氧化蚀变带上用小四极测定参数发现,参数测定与实际观测值基本一致,砂质板岩幅频率Fs值最高为42(%),但蚀变带和围岩有明显差异。为在本区开展物探激电探矿工作的创造了地球物理前提。

2.4 成矿控制因素

该矿床具备都兰地区和鄂拉山地区矽卡岩型成矿特征,故成矿控制因素归纳为矽卡岩型。主要有以下特征。

(1)矿床矿母岩为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岩 。

(2)控制成矿的构造有断裂、岩体与围岩的接触构造,岩层层间虚脱构造及向斜轴部构造等。

(3)铅锌矿成矿与碳酸盐岩有关,受碳酸盐岩性的制约。

2.5 成矿机制的认识

什多龙矿区位于柴达木地段东南端。石炭纪早期,柴达木地块边部沉积为浅海相碳酸盐和陆源碎屑及少量深海漂流的火山碎屑,为特提斯海的北缘,又是共和缺口的西缘,所以位置为柴达木地块之夹角[8]。由于欧亚板块相对向南漂移,印度板块向北漂移,海西运动使什多龙地区抬升,褶皱为什多龙向斜。因为两板块漂移,三迭纪晚期,特提斯海周边岩浆活动发育,形成了柴达木周边“火环”式的中一酸性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9]。印度板块继续向北俯冲,使昆仑山不断抬升,岩层遭受风化剥蚀,露出大片中一酸性侵入岩。南北构造活动结果,使什多龙地区隆起,所沉积的石炭系等地层残存不多。

海西运动使什多龙地区的沉积岩褶皱、变质的同时,造成石炭系地层之间层间滑动、破碎、断裂等,形成一定的虚脱空间。印支一燕山期该区处于板块仰冲地带,岩浆活动十分发育。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相继侵入,带有银、铅、锌等多金属元素的两种侵入岩沿石炭系岩层的层间断裂、破碎带、向斜轴附近等虚脱空间贯入,在与大理岩等接触带处形成矽卡岩及银铅锌矿体,即正接触带矽卡岩矿体。 沿层间断裂及破碎带运动的气液,高中温热液与碳酸盐交代结果,形成含有银铅锌等元素的矽卡岩,为所谓外接触带矽卡岩型银铅锌矿体。

2.6 找矿远景分析

(1)Ⅶ带用钻探工程追索地表矿体延深时,发现Ⅶ1号盲矿体深部还有一层视厚达55米的矿体,通过今年用钻探工程对走向上控制,发现矿体走向延伸达150米,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在矽卡岩带中,说明在矿带走向上有很大的找矿空间。

(2)Ⅴ矿带对地表槽探工程所见的三条铅锌矿体进行剥土确定矿体走向时发现三条矿体向下是一个整体,矿体厚度达47米,地表槽探工程所揭露的是整个矿体的三个分支,利用钻探工程对矿体倾向上进行控制,发现矿体向深部有很大延深,除主体外还在253.0米见一层厚4.1米的矿体,加权平均品位Pb2.27%、Zn3.12%。说明Ⅴ矿带的矿体在倾向上还有很大找矿空间。

(3)矿区依据物探激电异常共圈出12个异常,其中7个与矿区的7个矿带相对应,其它5个异常还没有进行工程验证,依据物探推断及与Ⅶ矿带异常对比认为有3个都是矿致异常。对这几个异常进行地质工作有望

发现矿体。

(4)矿区外围西部沿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有银铅锌矿及矽卡岩出露,在其接触处及断裂带等虚脱部位,有一定的找矿前景;矿区东部第四系覆盖面积较大,但在出露的石炭系岩层与中三迭系岩层接触处见有矽卡岩和铅锌矿化,推测深部具有盲矿体的可能性。

(5)除主元素Ag、Pb、Zn外,矿带中有Cu矿体,注意综合找矿。

2.7 找矿标志

根据矿床成矿条件,该区找矿标志为:

(1)原生银铅锌矿露头和转石由于该区处于高寒山区,银铅锌矿露头良好,并常有其转石在矿体附近,故原生露头为直接找矿标志。

(2)圈岩蚀变一矽卡岩及矽卡岩化矿床为矽卡岩型,在矿区及其外围,见矽卡岩处可见银铅锌矿及矿化,故寻找矽卡岩是发现银铅锌矿的主要原因之一。

(3)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部位及其附近本区花岗斑岩呈肉红色, 花岗闪长岩呈暗灰色至暗棕色,碳酸盐岩一般呈灰—灰白色,故从颜色和岩性特征来看,很易区分,可直接寻找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部位及其附近碳酸盐岩之银铅锌矿体。

3 结论

(1)利用各类测试手段对什多龙铅锌矿床的岩、矿石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该矿床产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矿机理,初步查明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与热水有关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2)根据目前的工作程度,结合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物、化、遥感多源信息偶合的综合分析,开展成矿预测,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认为在矿区的南矿带、物探推测的深部低阻高极化体地段及激电异常、遥感异常等地段是扩大矿床规模的首选地段。

(3)什多龙铅锌矿区从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通过生产探矿工作,在矿区Ⅴ、Ⅶ矿段有重大突破,提交新增333铅锌资源量14万吨,显示了铅锌矿找矿前景很好。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什多龙矿区及近外围的勘查评价工作,使该地区发展成为铅锌矿资源基地。

参考文献:

[1]青海省地质局区测队.Ⅰ-47-Ⅲ(加鲁河幅)、Ⅰ-47-Ⅳ(兴海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R].西宁:青海省地质局区测队,1973.

[2]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青海省第三轮成矿远景区划研究及找矿靶区预测[Z].2005,337-341.

[3]青海省区调综合地质大队.青海省有色金属矿产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报告[R].青海省地矿局,1987.

[4]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省兴海县什多龙铅锌矿外围多金属普查报告[R].2009.

[5]赵一鸣,吴良士等.中国主要金属矿床成矿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6]潘彤,罗才让等.青海省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42-46.

[7]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省兴海县什多龙铅锌矿生产探矿报告[R].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2011.

[8]李宗唐.青海省兴海县什多龙银铅锌矿床Ⅲ、Ⅳ矿带地质勘探报告[R].青海有色地质勘查八队,1995.

[9]窦洪伟.青海省兴海县什多龙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R].青海有色地质勘查八队,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质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方刚(1982—),男,汉族,甘肃武威人,2004年毕业于长春工程学院,资源勘查专业,工程师,现从事野外勘查工作。

推荐访问:矿床 远景 特征 铅锌矿 什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