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汉字,亲近书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中,安排了“遨游汉字王国”这个综合性学习内容。在学《汉字赞》这一课时,当学生们读到“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结合后面的《书法作品欣赏》这一课,组织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国汉字以及书法做了调查了解。

一、了解汉字的发展史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他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汉字就是最杰出的代表。他有渊源久长的发展史。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物语”,最后“仓颉造字”,使人类文明进步了跨入新的境界。

在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字形式中,最早的是甲骨文。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当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削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又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字形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所以叫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我们小学生就是要求写端正的楷书。

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叫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到了唐代,写得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妙,变化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

为了加快书写速度,又易于辨认,就产生了行书。因为它既不像楷书那样端正,也不像行书那样潦草。实质上行书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汉字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不是孤立的。每种字体都有其的优点,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古代人民的智慧而骄傲,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它,并把它发扬光大。

二、欣赏书法名家名作

说起书法家,大家脑海里立刻会出现“王羲之”这个名字,的确,他的“写尽十八缸水”的故事和《兰亭序》的绝世之作,以被学生们铭记在心。中国历史上,书法家还有很多书法家。例如人们通常说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分别是以唐代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这四位的姓来命名的。

欧阳洵博古通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书。楷法别创新意,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欧体”,欧阳洵存世书迹尚多,墨迹有《仲尼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等。颜真卿的楷书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的《多宝塔碑》;风格清远雄浑的《东方朔画赞碑》;书法筋力丰厚《颜氏家庙碑》,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自书告身帖》等等。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

此外还有蔡邕、钟繇、陆游等等。中华书法精品,浩如烟海,我们只是摘取其中的一小部分,真正深入研究,得究其一生也不够。

三、聆听书法家的故事

学生欣赏完这些书法家的作品后,对变幻灵动、缩放有效的结构;清新飘逸、力透纸背的形态;行云流水、纵横挥洒的用笔惊叹不已,不禁对这些书法家的故事产生了兴趣。

俗话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些字的背后,不知要洒下了多少汗水。像“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王羲之行路练字划破衣服”;“蔡邕的偶创飞白”;“智永禅师的笔冢”;“柳公权练字手起老茧,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欧阳修沙地练字”;“程邈狱中制隶书”等等这些故事,都充分说明了,要写的一手好字,是何等的来之不易。还有一些书法家的逸闻趣事,也深深吸引着学生们,例如那些“入木三分”、“板桥自体”、“师法自然”、“墨池飞鱼”、“浓墨宰相——刘墉”等等故事。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我们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和惊人的才智,感到自豪,同时也有义务和责任把它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推荐访问:汉字 书法 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