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丹百合灰霉病的田间化学防治试验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为了有效控制百合灰霉病对龙山县卷丹百合种植造成的危害,以25%啶菌噁唑EC、50%异菌脲WP、50%腐霉利WP、25%腐霉-福美双WP和75%百菌清WP这5种药剂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噁唑EC对百合灰霉病的防效明显高于其他药剂,以1200mL/hm2对水900kg连续施用3次,防效达85.66%,且对百合植株安全,产量高达17550kg/hm2,投产比最高,为1:1.64,综合效益显著。

关键词:卷丹百合;灰霉病;啶菌噁唑;化学防治;龙山

中图分类号:S43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8)03-0067-03

龙山百合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要品种为卷丹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属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鳞茎类草本植物。龙山县成规模种植百合已有二十余年,长期以来均使用代森锰锌等常规杀菌剂防治百合病害,导致百合植株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下降,加上龙山县特有的地形地貌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以至百合疫病、灰霉病等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严重影响到百合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百合灰霉病,由早期的零星发生,到现在的普遍流行,已上升为卷丹百合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百合的产量和品质。

百合灰霉病[Botrytis elliptica(Berk.)Cooke.]又称叶枯病,植株的茎、叶、花均可被浸染。叶片感病开始形成黄色或黄褐色斑点,后逐渐变大至圆形,湿度大时可见病部水渍状及灰霉。高温干旱对病情的发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病部呈浅褐色,茎部受害变褐色和缢缩,鳞茎染病致腐烂,后期病部可见黑色细小颗粒状菌核。该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目葡萄孢属的椭圆葡菌孢[Botrytis elliptica(Berk.)Cooke.],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气温达到15℃以上,菌丝体开始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为初侵染,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造成再侵染。在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90%时病情扩展快,适温高湿环境下百合灰霉病发生较严重。近年来,针对百合疫病防治的报道较多,也不乏有对百合灰霉病防治的报道,但推荐的防治用药如腐霉利、嘧霉胺等均已使用多年,植株抗药性明显,防治效果有所下降,而使用啶菌噁唑等新药物防治百合灰霉病的报道相对甚少,为明确25%啶菌嗯唑EC等新型药剂对百合灰霉病的防效,筛选最佳的防治药剂,进行了啶菌嗯唑等

5种药剂防治百合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在龙山县石羔街道尧坪村进行,试验地面积667m2,各地块土壤团粒结构、肥力、栽培方式、排灌等条件一致,符合试验条件。供试药剂有25%啶菌嗯唑EC、50%异菌脲WP、50%腐霉利WP、25%腐霉·福美双WP和75%百菌清WP。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6个处理:处理1,25%啶菌嗯唑EC 1200 mL/hm2;处理2,50%异菌脲WP1500 g/hm2;处理3,50%腐霉利WP 3000 g/hm2;處理4,25%腐霉·福美双WP 3000 g/hm2;处理5,75%百菌清WP 2400 g/hm2;处理6(CK),清水900kg/hm2。先用少量清水把药剂配制成母液,再分别根据设计比例配制成药液,按照900 kg/hm2的药液量对大田植株进行均匀周到喷雾,喷雾时小区间用塑料薄膜隔离;小区面积25m2,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从发病初期开始,连续施药3次,每次间隔8d,第一次用药时间为5月5日。

1.2.2田间管理(1)土壤和种球的选择与处理:要求土壤有较丰富的有机质和良好的团粒结构,有较深的耕作层,并且排灌方便,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地块,开好围沟、腰沟、厢沟;选择无病虫危害,表面无损伤,头型饱满,单头重35 g以上的鳞茎作种。(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10月前完成播种,株行距16 cm×40 cm。(3)肥水管理:肥料分基肥和和追肥,均施用N-P2O5-K2O含量为15-15-15的三元素复合肥;其中,基肥播种时施用;追肥分别于2月中旬和4月上旬分2次施用;雨季做好清沟排水,干旱时做好灌溉补水。(4)中耕除草:2月中旬结合施肥进行第一次中耕,4月上旬第2次中耕,期间使用200 g/L草铵膦SL和720 g/L异丙甲草胺EC控制田间杂草,制剂用量分别为3 000mL/hm2和1800mL/hm2

1.2.3调查与统计 共调查4次,初次施药前调查发病株率,第2、3次施药前、第3次施药后8 d各调查一次。每个小区调查100株,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及防效;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药剂对卷丹百合灰霉病的田间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3次防治后,药剂处理的发病率均得到不同程度控制,病情指数明显低于对照;其中,处理1的平均防效最高,为73.16%,处理3防效次之,为68.9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和处理3的平均防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5种供试药剂中25%啶菌嗯唑EC和50%腐霉利WP对百合灰霉病的治疗作用相对较好,尤其以25%啶菌嗯唑EC防效最好,达73.16%。试验中各处理均没有对百合植株产生药害,说明试验浓度对百合安全。生产中防治百合灰霉病前期建议使用1~2次50%异菌脲WP等保护性杀菌剂,中后期适时使用啶菌嗯唑和腐霉利等治疗性杀菌剂,由于百合灰霉病发生情况受温湿度影响较大,若遇适温多湿天气,建议适当加大使用浓度。

2.2不同药剂处理的效益比较分析

由表2可知,药剂处理的商品果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但药剂处理间的商品果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产量表现上,各药剂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处理1的产量最高,为17 550 kg/hm2,处理5的最低,为16180 kg/hm2,处理1~4相互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处理5;从投产比来看,处理1的投产比最高,为1:1.64,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使用啶菌嗯唑能显著提高产值和生产效率。试验中农药投入、鲜百合商品果率和产量等数据为试验测产数据,实际生产中如果采收时间推迟,商品果率会有所下降。对照数据显示产值为70234元/hm2,投入为76450元/hm2,说明在同等投入条件下,如果忽视对百合病害的防治,会严重影响百合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种植效益。

3结论与讨论

灰霉病为百合生长过程中主要病害之一,菌源属椭圆葡萄孢,根据国内相关研究灰霉病菌源生物学特性的报道,灰霉病菌源最适温度为15~20℃,在该温度条件下菌核萌发需要48~80 h,当气温达35℃时,菌核不能萌发;同时,该菌对相对湿度的要求很高,当相对湿度低于81%时都不发芽。应根据灰霉病菌源的生物学特性,结合龙山县的气候状况来确定防治灰霉病的最佳时间。近年来,瞿友均等、朱丽梅等报道了百合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但均限于龙牙百合品种,除了刘树芳等同进行的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对灰霉病菌抑制活性筛选的报道外,亦少见防治百合灰霉病新型药剂的相关报道。随着卷丹百合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百合品种对灰霉病的抗性逐渐退化;同時,农药品种更新缓慢使得单一防治药剂重复多次施用,且施药量不断加大,病原菌对防治药剂的抗性也不断增强;最终导致灰霉病的发生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百合的产量、品质和产值。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逐渐重视,生物源和植物源防治药剂的筛选将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实际生产中,龙山百合的病害防治用量最大的药剂是百菌清。该药剂虽然没有内吸和治疗作用,但病原菌对其产生耐药性相对内吸性药剂缓慢,其价格也相对低廉,加上其防治对象广谱,对百合植株安全。因此,在化学防治中,特别是在多种病害同时发生的情况下该药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百菌清都是百合种植户的首选预防药剂。

啶菌恶唑属于甾醇合成抑制剂,具有杀菌谱广和突出的离体杀菌活性等特点,对灰霉病菌、叶霉病菌、早疫病菌等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腐霉利、嘧霉胺等使用比较普遍的杀菌剂作用机理不同。实际生产中,啶菌恶唑除了防治卷丹百合灰霉病以外,对疫病、炭疽病等其他病害的防效,以及和其他药剂之间的交互抗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

灰霉病受温度、湿度、植株抗性等因素影响,除化学防治外,还需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控手段,包括更新施药器械提高农药利用率、选用抗病品种、水旱轮作等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种植密度和清沟沥水,以控制田间温湿度,避免病害流行。

推荐访问:田间 百合 防治 试验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