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

摘 要:借助CitespaceⅢ软件,本文深入探讨社交网站情境下的隐私问题进行理论脉络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了相关问题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及研究前沿,以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交网站情境;隐私问题;CitespaceⅢ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0-0196-02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社交网站数量持续增长,普及率已经超过30%(WeAreSocial,2015)。这一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其中宗乾进等(2012)通过对“ISI web of science”中已有文献分析,发现社交网站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14个方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隐私问题。全球互联网用户调查报告(2012)也显示在线隐私和身份是较受关注的话题,其中19%的受访者曾意识到个人数据以未曾预想到的方式被获取。因此,关于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的研究近年来逐渐进入了学者们的视野。

然而,由于社交网站情境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不同社交网站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有关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的研究目前尚缺少系统的理论梳理。因此,本文试图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有关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全样本分析,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挖掘现有文献关注的主要问题、理论基础文献及其理论知识,以分析出相关研究的理论脉络,并识别该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从而为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引导。

1 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的研究脉络

为了对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的研究脉络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本文全样本选自“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2015年11月24日,默认所有年份,通过主题“social network sites”和“privacy”检索得出113篇研究文献,导出每篇文献的全纪录信息。总体来看,关于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的研究始于2007年,大致呈逐年增长趋势,反映了该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然而,该问题的具体研究方向较分散,主要集中于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以及通讯方向。

另外,在全样本信息中,主题词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精髓,被引文献则是理论基石,因此,本文分别对主题词(keyword)和被引文献(cited reference)进行共引分析,可以得到研究热点图谱和被引文献分析图谱。图谱结果表明,关于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15个领域,但是聚类间的连线交织预示着该问题的研究热点之间密切相关。关于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研究的热点主题之间密切相关,说明该问题研究的脉络基础必然存在。因此,对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研究脉络的系统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研究热点主题和基础文献深入挖掘得出,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交网站情境特性、社交网站用户行为和社交网站效应三个方面。

关于社交网站情境的研究,较多学者侧重于社交网站的功能,部分学者则从社交网站的用户参与行为入手。首先,社交网站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身份识别,个人账户中的“一举一动”都透露了关于个人形象的信号,导致社交网站账户可以用来识别个人身份。二是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用户在社交网站中的社交互动对关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三是社区参与,用户在虚拟社区中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用户社会资本的获取。再者,社交网站参与主体的行为和背后动机也同样是社交网站情境研究的重点。Lampe等(2006)将用户行为分为社会搜索和社会浏览,前者是对社会联系的维系,后者则是对社会联系的搜寻。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Vasalou等(2010)通过行为链模型的框架进一步细分社交网站用户的行为为发现、融入和贡献三个阶段。

关于隐私行为的研究,以往的研究是隐私看做信息披露和信息控制之间的平衡选择。在社交网站情境下,信息披露是引发隐私问题的开端,包括自我披露和好友披露,现有研究中集中于自我披露研究。关于自我披露行为的研究包括:(1)现状描述:Turfekci(2008)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用户都会在社交网站账户披露名字和家乡等个人信息。Joinson等(2010)指出社交网站用户有强烈的自我披露倾向。因此,对自我披露行为的深入研究对隐私问题有重要意义。(2)预测模型:Dinev和Hart(2006)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提出privacy calculus模型,提出用户自我披露行为受隐私担忧、预期收益和信任三种相互抵消机制的共同影响。Tufekci(2008)等学者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融入性别、个人信仰等人口统计学指标,文化因素,以及情绪状态等,更加全面挖掘自我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深入考虑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在现有研究中,privacy calculus模型是社交网站情境下用户自我披露行为研究中最常用的模型。(3)自我披露行为的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人际吸引,自我价值,身份,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等。

而信息控制不同于信息披露,体现的是用户对隐私的态度,是指用户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付出精力去使用社交网站中的隐私设置。但是,用户实际信息控制状况不尽如人意,研究包括三个方面:(1)现状描述:Tufecki(2008)的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在使用社交网站時会主动采取隐私措施来控制访客。Jones and Soltren(2005)则指出,超过70%的用户在使用Facebook时会忽视隐私设置、隐私条款和服务条件。这些信息控制现状表明用户在保护隐私方面仍缺乏主动性。(2)实证分析:现有研究中对信息控制的实证分析比较缺乏,其中Lewis KI(2008)指出个人账户的设置被社会影响机制和个人动机机制共同影响。

虽然有学者批判社交网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但还是有学者指出社交网站中的关系网络对社会资本有积极影响。关于社会资本的分类,Putnam(2000)将其分为聚内社会资本和联外社会资本。其中,聚内社会资本主要是指提供情感支持和稀缺资源的强联系,联外社会资本则是指提供有用信息和全新视野的弱联系。而Steinfield等(2007)在此基础上增加维护社会资本维度。其中,Donath和Boyd(2004)发现社交网站的使用会带来联外社会资本的增加。Boase等(2006)调查发现在线用户相比非在线用户有更多强联系,同时也更容易从关系网络中获得帮助。Steinfield等(2007)指出,社交网站的使用对联外社会资本、聚内社会资本和维护社会资本均有积极作用。很多研究已经发现社交网站的使用与社会资本之间的正向影响,但是关于线下关系和线上关系之间的互相影响却仍然存在争议。

2 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的研究前沿

现有研究的发展脉络是对某个领域研究全面系统的回顾,而研究前沿的识别则对把握某一研究领域的动态发展和未来研究方向有重要意义。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的研究前沿图谱显示,2007-2015年这些年研究前沿词频的演变规律,从2008年的“social network sites”和“privacy”,2010年的“communities”,2012年的“self-disclosure”,到2015年的“imagined audience”等。从上述演变规律中,我们可以发现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的研究方向在逐渐细化,研究对象逐渐多样化。

结合具体文献发现,现有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方面主要是问卷调查、用户账户分析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主要侧重于定性描述和结构方程模型;隐私行为的影响因素集中于文化因素、个人特质和社会机制三个方面。因此,未来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的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融入社交网站情境特性指标,从本质上揭示社交网站情境对隐私行为以及社交网站效应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社交网站情境下信息披露是如何带来隐私问题,以及可能的风险是如何衡量的,并分析社交网站情境下动态变化对社交网站用户隐私行为影响的演化规律。

3 结语

本文借助CitespaceⅢ软件对web of science中现有的关于社交网站情境下隐私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全样本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理论基础和研究前沿,结合具体研究研究文献发现社交网站情境特性、隐私行为和社交网站效应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基于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的关系构建研究脉络框架,并以该框架为逻辑主线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文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相关研究中并没有实质性地考虑社交网站情境对隐私行为或者社交网站效应的影响,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也比较局限,并通过研究前沿图谱识别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引导,指出未来研究需要完善社交网站情境因素的指标体系,在研究方向上也需要更加细化、深化。

推荐访问:情境 社交 展望 回顾 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