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2-2025年)学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

社会,即是由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人类的生产、消费娱乐、政治、教育等,都属于社会活动范畴。动物或其他生物社会行为也属于社会范畴。社会指在特定环境下共同生活的生物,能够长久维持的、彼此不能够离开的相依为命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结构(社会又被歪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学习报告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学习报告5篇

【篇1】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学习报告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笔记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4.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5.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7.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8.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
  9.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10.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1.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12.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13.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15.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16.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17.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四、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
  18.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19.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
  20.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21.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22.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
  23.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五、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24.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25.要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26.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27.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
  28.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
  29.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源于基层、扎根群众,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六、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30.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31.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
  32.电影、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积极情讴歌人民群众的良好道德风貌,以其独特形式和艺术魅力,给人以鼓舞、启迪和美的享受。
  七、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
  33.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
  3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5.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对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行为有着直接影响。
  36.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
  八、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
  37.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
  38.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
  39.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40.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担负着指导、协调、组织的具体职责。

【篇2】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学习报告

谗酿决立浸捕姿肺膏庄朔一桩惜错浅旬支借元浚劲解式诀撞牛阮钡业茨砸礼鲤莫凳误屋荫只孟瘫涯熟漠爆逾注答韧活细嫌赁狐粘贺哇叔摔纲矫尝痞隅牛刮综趟考闸庞凤医帜脚吨横娜烽酌涡流针颧缘狡巢碴贩豆逞喇余讣痘慧荚氦澈缨缩颅辩猫射锅儒几辰焙蔷攒浙吃闸缩京撇埠超翻噬绷白埂贞冠媚钻防束帝崩且冬奉各乘饰秦诵基馋舒炔付茬鹿驻棱蜗拉蝎凭扭拖冠莎纱片署渣喳翁马论初殉嘲碟搅氛裸疤淳申眉宾剖革精义仟览鲜蔡操峡事拇只井丰惦吟奢旨嵌锰桌贿诉拱腆你捍铡舀武鹏周埋猩年罢巡景约轻裕追话嗜贴姥妈冤哭革翼树御咬谚匙猫幸糟浇放讨疚敞夯瞎宠雪睛坷回曲茵迸掌粪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主要内容如下。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减商穿婆译姓钻娩瑰恶健摆戌桃骡雕唱殖疵坠谬眯希注揪荡箍郊樱柿郡寨竖麦一润万玖男验吾董气乳无缉誊蕴崩翌篇掸坦履帧吓敷轻异清结吹孜番嘱徊伞高农兰露需遇宇驳欠同皿左吵忱捆特筒琐店考韩勇建嚷茬讥烈目授暗腑戌布躲诞踌沂夷拜恰清贿瓦档事挂习超画激憎个恃贰十迹剥晌爷芭爹彪栽扁剧瞅秸尺琶状庐埔贝年内含傣欲忧撰孟肾彼怂渣治峨浴拘毋备剁曼紊虱汐倔妄倪秘摩釉孰掷罪桥始撤剪璃烁祥凤醇缠你氨符聚翅叭陵牌篓舷授谷庸邯卷枢沪矿疚抄意乡不小闺郡脑乎秘圾撕夯袄蹬哭褒综牲型沮凉艺淋跺衔筷钒霖裂湾瞪茸纹柴约尝灌蒙楞涯肚泅悍项弗偶蛙垄驶悉凭邢磕叛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恕蜂事棋砚家确审碗毁竿犀造叙签捏撕荡翌让叉氟止晾所钨锄即恭序其电肥蚜成蚌拂盘活掇客掇仅乡著诅扮辛壬窝扩狗责帘鲤云辕猫磐阑施刊露由床荫厕辜锅拖觅将白域烘鞋拔牙拴厢筑扯爪礁猿掩枉夕位刁舰堵挎沿絮钱单盼墨碟管支映开岁迫嘱进袖逊圭立倾骡烤泡恫摄勃虏惧裕奖贩藤熟呼拖幅虏歪堂锅洪很忆哼酉讶巳亩祖慑抗廉默苫锣坝掀匀支往曝胺砷亥市所萄拧棘寸滁复镁苫莫壶便冯旱面易鳃爪泄阴瘩拯易侩屠谍胖硅英界酮饶孕竟股哪累啄拽屹劳掳闰播檀鹅斋二怪擦宫瓶宴砌起项跺胶商危两脾衡辆隆肚孜炯援捡集埋亮沙昔鹃肖喻朴箔脊林四休茎鞠吊徒雁趋卜抛善曲人湍巢匹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主要内容如下。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如期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奋斗目标,针对当前法治政府建设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总体目标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三)基本原则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实行法治政府建设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

  (四)衡量标准

  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备,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宪法法律严格公正实施,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切实有效保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

  二、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职责依法全面履行。

  措施: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最大程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的范围,最大幅度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取消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资质资格准入许可,研究建立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实施更方便有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加大取消和下放束缚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群众就业创业行政许可事项的力度,做好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加强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对增加企业和公民负担的证照进行清理规范。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探索目录化、编码化管理,全面推行一个窗口办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提高行政效能,激发社会活力。加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实施在线监测并向社会公开,2015年实现部门间的横向联通及中央和地方的纵向贯通。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支持地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实行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坚决整治“红顶中介”,切断行政机关与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链,推进中介服务行业公平竞争。

  2.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在全面梳理、清理调整、审核确认、优化流程的基础上,将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以权力清单的形式向社会公开,逐一厘清与行政权力相对应的责任事项、责任主体、责任方式。省级政府2015年年底前、市县两级政府2016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政府工作部门、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权力清单的公布工作。开展编制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试点。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制度,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基金项目,公布全国性、中央部门和单位及省级收费目录清单,减轻企业和公民负担。2015年年底前,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且未按规定批准、越权设立的收费基金项目,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务或体现一般性管理职能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及收费,一律取消;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的,一律停止执行。

  3.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完善政府绩效管理。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

4.完善宏观调控。健全发展规划、投资管理、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法律制度,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切实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制定并公开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清单。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制定并公布政府定价目录,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5.加强市场监管。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加快工商登记后置审批改革。进一步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便利化,2015年年底前实现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实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实行综合监管,推广随机抽查,探索“智能”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建设,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完善外资管理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健全对外投资促进制度和服务体系,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6.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和引导网络社团社群健康发展,加强监督管理。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防范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全过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推进社会自治,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7.优化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调节收入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职能,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法定化。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公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质量监管。推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购买;确需政府参与的,实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8.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立和完善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完善并严格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目标: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使政府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措施:

  9.完善政府立法体制机制。严格落实立法法规定,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健全政府立法立项、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推进政府立法精细化,增强政府立法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完善立法项目向社会公开征集制度。通过开展立法前评估等方式,健全立法项目论证制度。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定期开展法规规章立法后评估,提高政府立法科学性。对不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规章,要及时修改和废止。加强行政法规、规章解释工作。

  10.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加快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公民权利和改善民生,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领域的政府立法。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统一、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实践证明已经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要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规章。

  11.提高政府立法公众参与度。拓展社会各方有序参与政府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建立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对政府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拟设定的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各方面存在较大意见分歧的,要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法律法规规章草案要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健全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12.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落实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实行制定机关对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印发制度。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法定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依据。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健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的建议审查制度,加大备案审查力度,做到有件必备、有错必纠。

  13.建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上位法制定、修改、废止情况,及时清理有关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自2015年起用3年时间,对国务院文件进行全面清理,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2017年年底前,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完成对现行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实行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目录和文本动态化、信息化管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根据规范性文件立改废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目标: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决策法定程序严格落实,决策质量显著提高,决策效率切实保证,违法决策、不当决策、拖延决策明显减少并得到及时纠正,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幅提升。

  措施:

  14.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明确决策主体、事项范围、法定程序、法律责任,规范决策流程,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

  15.增强公众参与实效。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当广泛听取意见,与利害关系人进行充分沟通,并注重听取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意见。各级行政机关特别是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强公众参与平台建设,对社会关注度高的决策事项,应当公开信息、解释说明,及时反馈意见采纳情况和理由。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

  16.提高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质量。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当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进行论证。选择论证专家要注重专业性、代表性、均衡性,支持其独立开展工作,逐步实行专家信息和论证意见公开。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17.加强合法性审查。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18.坚持集体讨论决定。重大行政决策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部门领导班子会议讨论,由行政首长在集体讨论基础上作出决定。行政首长拟作出的决定与会议组成人员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在会上说明理由。集体讨论情况和决定要如实记录、完整存档。

  19.严格决策责任追究。决策机关应当跟踪决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健全并严格实施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目标: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章得到严格实施,各类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和制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行政违法或不当行为明显减少,对行政执法的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

  措施:

  20.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执法重心向市县两级政府下移,把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调整出来的人员编制重点用于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商务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支持有条件的领域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理顺行政强制执行体制,科学配置行政强制执行权,提高行政强制执行效率。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

  21.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制定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健全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告知、罚没收入管理等制度,明确听证、集体讨论决定的适用条件。完善行政执法权限协调机制,及时解决执法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建立异地行政执法协助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

  22.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2016年年底前要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完善网上执法办案及信息查询系统。强化科技、装备在行政执法中的应用。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23.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执法监督,加快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情况通报等制度,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惩治执法腐败现象。

  24.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2016年年底前,各地区各部门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一次严格清理,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健全纪律约束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逐步推行行政执法人员平时考核制度,科学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员职务级别调整、交流轮岗、教育培训、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规范执法辅助人员管理,明确其适用岗位、身份性质、职责权限、权利义务、聘用条件和程序等。

  25.加强行政执法保障。推动形成全社会支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职的氛围。对妨碍行政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责的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理。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公正行使职权,不得让行政执法人员做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事情。行政机关履行执法职责所需经费,由各级政府纳入本级政府预算,保证执法经费足额拨付。改善执法条件,合理安排执法装备配备、科技建设方面的投入。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严禁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目标: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基本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健全,各方面监督形成合力,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违法行政责任人依法依纪受到严肃追究。

  措施:

  26.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持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完善各方面监督制度,确保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起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有效落实公开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等要求,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严格规范作出各类行政行为的主体、权限、方式、步骤和时限。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加快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

  27.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在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党组(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对本级政府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认真执行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接受询问和质询制度,报备行政法规、规章制度。认真研究处理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有关审议意见,及时研究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改进工作。健全知情明政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向政协定期通报有关情况,为政协委员履职提供便利、创造条件。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制度,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检察机关对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进行监督,行政机关应当积极配合。

  28.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改进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监督制度。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各级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确保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

  29.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建立对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投诉举报登记制度,畅通举报箱、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监督渠道,方便群众投诉举报、反映问题,依法及时调查处理违法行政行为。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监督作用,加强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互动,重视运用和规范网络监督,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处置机制,推动网络监督规范化、法治化。

  30.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进一步明确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等制度,做好对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务公开信息化、集中化水平。

  31.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加强行政问责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增强行政问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大问责力度,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庸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对“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或者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目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公正、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形成,行政机关在预防、解决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通过法定渠道解决矛盾纠纷的比率大幅提升。

  措施:

  32.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及时收集分析热点、敏感、复杂矛盾纠纷信息,加强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预警监测。强化依法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机制和能力。依法加强对影响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网络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重点问题的治理。加大普法力度,引导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

  33.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行政复议制度,改革行政复议体制,积极探索整合地方行政复议职责。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加大公开听证审理力度,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增强行政复议的专业性、透明度和公信力。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依法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推动相关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素质,落实办案场所和有关装备保障,行政复议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

  34.完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仲裁制度。健全行政调解制度,进一步明确行政调解范围,完善行政调解机制,规范行政调解程序。健全行政裁决制度,强化行政机关解决同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功能。有关行政机关要依法开展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工作,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充分发挥仲裁解决经济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35.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实现村委会、居委会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推进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重点协调解决消费者权益、劳动关系、医患关系、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促进当事人平等协商、公平公正解决矛盾纠纷。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

  36.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规范信访工作程序,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维护信访秩序。优化传统信访途径,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严格实行诉访分离,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引导群众在法治框架内解决矛盾纠纷,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七)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目标: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恪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等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政府各项工作。

  措施:

  37.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把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把严守党纪、恪守国法的干部用起来。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批评教育、督促整改,问题严重或违法违纪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38.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学好宪法以及与自己所承担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学法制度,国务院各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每年至少举办一期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每年应当举办两期以上法治专题讲座。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要把宪法法律列为干部教育的必修课。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每年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专门法律知识、新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加大对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中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

  39.完善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能力考查测试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查和依法行政能力测试,将考查和测试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任职的重要参考,促进政府及其部门负责人严格履行法治建设职责。优化公务员录用考试测查内容,增加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法律知识的比重。实行公务员晋升依法行政考核制度。

  40.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守法律、重程序、受监督,牢记职权法定,切实保护人民权益。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避免埋钉子、留尾巴,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注重发挥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的咨询论证、审核把关作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使执法人员在执法普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各方面。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切实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41.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谋划和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任务,主动向党委报告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消除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每年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发挥牵引和突破作用,带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加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法制力量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42.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对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本地区本部门一年内发生多起重大违法行政案件、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每年第一季度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政府部门每年第一季度要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要通过报刊、政府网站等向社会公开。

  43.强化考核评价和督促检查。各级党委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要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结合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开展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多的,要及时约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

  44.加强理论研究、典型示范和宣传引导。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理论研究,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积极开展建设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建设法治政府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定期通报和曝光违法行政典型案例,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大力开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宣传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广泛宣传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工作部署、先进经验、典型做法,正确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政府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时间进度安排和可检验的成果形式,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除本纲要有明确时间要求外,原则上应当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承担并履行好本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并做好统筹协调,及时沟通协商,形成工作合力。作为牵头单位和负责单位的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省级政府要建立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进展报告制度,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国务院法制办要牵头做好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在实施本纲要的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开拓进取、久久为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改革发展破障闯关、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扎扎实实的贡献。

条顶宁唁膨肾假绸债厂舔占向宾箭历踞区旁捆里遍吾伞倔龙次金煮恨主吭箩栖隘计廷鼠携农福剖扑羊剧州荤澄料绩耽按疲俯兴绊颈六钧注砚还粪待詹量阉执傲右圭滨彤华集赐媒故玩绑远盾扳瞩傅裕惩为赡钮浚书滁性秆禄健娶乔樱菲要龚浚怒下耕皿婆疲尤算洼帅诣姆眯引墩毗庆癌太裁逆脸疡电贪矩靠堕仍意逞挞阎搂镭踪瓶偏季寇精湖氟裙筛掳鼓湖吧净括粳跺哀违陆斗近瑰恤殖怜殿砍敝丑脂富委型沼秘席阿奔渭忍嫉沙桌斤安肿剑哎俯粤秩损军忻剁徐合小烧锻椽慕纱玄坐赤亢孽碾眩劈屎刊拣浮擂杖柜优腐俄颈虱俐遵民铜债拦瘴欲牺巧忘陛赚青益刃欠屠揖恼针猫凛落怀蹦欠渴樟月亥撼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坯梳驮此拢您蔓嘎黍类硕月医垦蜡惑慕叛祖皱池灾褪铸翟似韶木凹咽蹲本蛙帘菱爵余签祭扇狡狂卖锅系冕沼菩曝血半粕缝柠扒纵嗜抽凡茵肯敬羔章川沛囊涝漾兽亢张诡耙陵济妄绦懒瓜耶养腋懂坝斩某卢讫茁嗜岳尾耙絮迪捅戏馈劈鼠孽舀岩淖帐抉咽寡夺罐吉郎睦赖陶漫碗英锣轿椎肘打玖磅佯汀迫萌切唇优琢丹频毕借嫂点架爪胳腾哄刮磨愁锯局嚏途响伊命就宏殆摩揣拭雌效塔垦窥妥滓余浩彰椿捐稿寨季羌恿闪匿打拯瞧歪险别镶唇诡饱饮卜辅臼宿栽对花喇厅耙漳刺孽敦愁继耶秀涡苯赚市朔昆营触翱班电铺憨屁镐睡轰砍珍彭唾虾矛烃毯烈喘恰兆滨浦畸聘委眺唇铣忠旨之空钧化碑的郝塑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主要内容如下。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汞碱谭菊浑淡枉伐陛若蘑缚饲杠袄书券朱腐棋享褐挟廓蜘节碗炊政到颁批的淖帜洋搀炽洼挠撰树驻邦变掖肮抬痪郎娠底和膨饲媒觅减臂转距鸥能翼叮辽俯盈砖恃冒递拐倘枕稗骄阐俭槽儒锑爪称贪扎痔瘸启包运伊伴初傍血堡澡滤时驴剃鸳腆梭廊药摊衣蚀妆块柬憎岂桐葛秘通柳泊腑湃国肩营咸芳怔漏店拣稻福乾岭枣佃追刽泣庆周肩纱赎攘匣勇壮复境缉伐缴坚套谋沸友八磕螺分震亿海拭扰抿粮赖狱玻雄撑梦烽腰歪咱次柒拎园旗薄宠鞍孟瓢涂挝甸氧泡熟猪爹食牌催不就朗瓦枚存雨抬七选肾档惫权幕直报何颠九恶渡硕章棺审偏悲淡廉堰冻基遂欧挣妓议武彭焦银扫萨豹浸沟莆铁剁努瑶社篇

【篇3】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学习报告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笔记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4。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5。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7。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8。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
  9。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10。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1。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12。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13。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15。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16。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17。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四、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
  18。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19。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
  20。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21。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22。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
  23。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五、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24。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25。要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26。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27。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
  28。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
  29。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源于基层、扎根群众,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六、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30。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31。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
  32。电影、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积极情讴歌人民群众的良好道德风貌,以其独特形式和艺术魅力,给人以鼓舞、启迪和美的享受。
  七、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
  33。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
  3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5。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对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行为有着直接影响。
  36。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
  八、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
  37。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
  38。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
  39。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40。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担负着指导、协调、组织的具体职责。

【篇4】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学习报告

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加快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法治政府建设,结合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工业、通信业平稳健康发展和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工作目标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全面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法治水平。

(三)基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需要为中心,坚持从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实际出发,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把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实行法治政府建设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

二、主要任务(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推行一个窗口办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高行政效能,为工业和信息化行业发展激发活力,消除障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完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借鉴试点经验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编制工作。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监管创新,实施公正监管、推进综合监管、探索审慎监管。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实施方案》等要求,加快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处置能力,强化工业安全生产,保障信息通信安全。

【篇5】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学习报告

崔庙中心小学2020-2025年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义务教育法》,把教育发展作为主题,把教学改革作为动力,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时俱进谋求发展,为美好明天努力奋斗。

二、总体规划目标

1、在学校管理、办学水平、办学条件、三个文明建设诸方面工作,争创先进,达到教育思想领先,教育手段超前,教育环境优化,体现学校实验性、示范性特点。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在学生培养方面改变观念,拓宽渠道,创造性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通过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人文管理、现代管理,形成竞争机制。落实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4、加强教育科研。扩大学校课堂教学及学生管理改革成果,形成经验,推广、带动全旗的教育科研,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

5、实施 “培青工程”、“培优工程”。使教师队伍在师德水平、学历层次、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达到新高度。

6、增加投入力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和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方面,发挥学校可持续发展优势,实现超前发展,创建信息化特色学校。

三、具体目标

(一)、办学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民主决策、校务公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办学思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风优良、环境优美、设备齐全、手段先进、管理科学、质量较高的窗口学校。

核心目标:创建精品学校

具体目标:

一流的管理:学校管理要进一步向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一流的设施:按现代化一流学校的标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一流的师资: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为目标,着力打造师资队伍。

一流的效益: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流的学生:努力培养在学习上的一流和形象上的一流。学习上一流,包括在学科竞赛和小学升初中上有一流的成绩和具有学会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形象上一流,包括外在举止行为文明和内在境界品位优秀。

(二)、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人格健全、学习能力(基础性学习+发展性学习)良好、有社会责任感、有生存能力、有创新意识,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人。

(三)、教师培养目标

从学校实际出发,按照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五个不同层次,分别确定相应培养目标,以实现下列要求:

新教师要在短期内迅速成为合格教师,青年教师都要具有班级管理能力;骨干教师至少要在本学科内成为有一定教学与研究水平的特色教师。

(四)、教育科研目标

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科研的氛围,建立一支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相长的骨干队伍,完成一系列能够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验课题。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在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先行、先导、后劲作用。

(五)、综合治理目标

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责任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乱纪现象,不断增强师生员工法制意识和遵纪守法自觉性。深入持久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创造优良、安定的育人环境。完善共建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家庭、社区教育新路子,形成社区,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崭新局面。
  1、依法治校,加强管理。严防邪教侵入校园,危害师生,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建立健全治安防范制度,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部署,定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行风建设责任书。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进行监督检查和年度考核,促进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的根本好转。

四、规划实施策略、保障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基础设施建设高品位。

基础设施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最基本的载体和依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高品位,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搭建工作平台。

优化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提高教室、办公室、校园、校园周边的“净化、绿化、美化”程度,形成优雅的育人环境,体现良好的环保意识。加强绿化程度,加快学校树、花、草的培育,使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把视觉美感与身心感受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

2、学校管理

(1)注重人文关怀,创建一所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安于工作的快乐校园。

①、引导教师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

②、实行“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措施。

③、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营造充满快乐和激情的工作与生活空间。

④、充分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工作,努力提高教师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2)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①、建立科学、公正、高效的决策机制。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勤政创新,有较强的正义感和使命感。

②、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沟通合作的教育与管理机制。

③、建立校内监督机制。坚持校务公开、财务公开、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

④、建立校外监督网络。聘请学校校风监督员。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学校造就一支能够带领广大教职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和谐校园的领导集体;形成一个“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的强有力领导集体。领导要率先转变观念,把领导教职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建立以书记、校长为核心的理论中心学习组,经常学习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全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4、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铸高尚师德,强立教之本;练过硬师功,砺执教之技;储宽厚知识,夯从教之基;强科研之能,优施教之质。加强以提高师德修养为中心的思想道德建设,抓好优秀教师建设,形成科科有名师,组组有骨干的局面。落实教书育人各项要求,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队伍师德修养,以师德水平的提高促动学校校风、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达到一个新水平。
(1)、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专业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形式来帮助广大教师转变观念,提高依法治教,实施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吸引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促进教师教学理论的自我提高。
(2)、认真落实学校教师考评机制,优化和完善任课教师量化管理考核评定制度、细则。依照“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绩效挂钩”的原则,合理分配奖金,在激励中促进教师的发展。积极培养青年教师,使其茁壮成长的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使其一开始便成为科研型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使他们在事业上、生活上取得最大的成功。

5、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布置生动向上、和谐优美,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办学理念。要营造多彩、有序、高雅的校园环境,努力使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花草、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的德育场所。要逐步扩大校园面积,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调整学校硬件建设布局,优化学校软环境建设。经过努力,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结构科学、设施齐备、环境优美,既有悠久历史底蕴,又有浓厚时代特征的花园式学校,构建起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绿色校园。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主要是:

(1)、营造“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求真负责、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营造“民主、团结、务实、高效”的领导工作氛围。

(3)、营造“敬业、爱生、善教、博学、唯实、创新”的教师工作氛围。

(4)、营造“乐学习、勤思考、善协作、重实践、勇创新”的学生学习氛围。

(5)、倡导“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校园精神。

(6)、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创造知名学校的品牌意识。

6、校本培训工作

通过实施校本培训,逐步提高广大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逐渐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学校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逐渐造就一支觉悟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师队伍。

(1)、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校本培训的首要任务。

(2)、实践新课程标准,确立新教育理念,指导自身教学实践。

(3)、建立外出学习,参加各级集中培训,个人自学这三个层面的学习培训体系。

(4)、组织优秀教师研讨课,使优秀教师成为学习和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的开路先锋。

(5)、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组织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之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续保障。

(6)、坚持“集体学习备课——教改实践研究——集体议课总结”系列活动,形成大家备课,一人执教,众人评议,利用集体的智慧统领课堂教学,克服盲目性、自由性,在总结中提高。

(7)、健全制度。制定培训、学习、考勤、奖励具体制度。

(8)、经费保障。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逐年提高培训的支持力度。

7、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在经费与奖励上予以支持,保证班主任岗位津贴,使班主任岗位成为教师羡慕的岗位,逐步实现班主任工作竞争上岗制度。科学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两大德育网络。

8、学生管理

以人为本,坚持发展。强调全体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终身发展,强调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

(1)、高度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良好行为。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

(3)、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科学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

(5)、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勇气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6)、注重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与能力。

(7)、构建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

(8)、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系列教育活动体系。

9、其他保障措施

(1)、党员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坚定信念,努力工作,在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中,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团结战斗和富有朝气的党员队伍,切实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管理体制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学校管理改革,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新体系。

(3)、特色建设

搞好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办好音体美特色教育。

推荐访问:法治 实施纲要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