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3篇(全文完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1  出处或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3篇(全文完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1

  出处或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2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3篇扩展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3篇(扩展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赏析3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赏析1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诗中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度,婉转地表达了想做官无人引荐的苦衷,和不能在天下太*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心情。

  【注释】

  ⑴洞庭湖:*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空”。

  【翻译】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赏析2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诗中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度,婉转地表达了想做官无人引荐的苦衷,和不能在天下太*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心情。

  【注释】

  ⑴洞庭湖:*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空”。

  【翻译】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3篇(扩展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选3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1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⑴,涵虚混太清⑵。

  气蒸云梦泽⑶,波撼岳阳城⑷。

  欲济无舟楫⑸,端居耻圣明⑹。

  坐观垂钓者⑺,徒有羡鱼情⑻。

  注释

  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空”。

  (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只能白白的产生羡鱼之情了。这是隐喻想做官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译文

  译文一: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译文二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诗歌赏析

  孟浩然早年有志仕进,曾人京求仕,失意而归。唐时,士人要进人仕途,必须有达官贵人引荐。此诗是诗人写给张九龄的,希望张荐引他。张九龄在唐玄宗时曾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因事徙岳州,孟浩然此时游经岳州,故作此诗。

  全诗先写景后抒情。

  前四句以景物点出“望洞庭湖”的题意,展示了诗人所望的洞庭湖的壮观远景。这时已届八月之秋,湖水涨满,一片汪洋浩瀚,水天相接,洞庭湖与太空混而为一;湖上迷蒙,似乎整个洞庭湖都笼罩在云梦泽所蒸发的水汽之中;湖里波翻浪涌,其磅礴的声势,使整个岳阳城都受到震撼。这几句写出了洞庭湖的雄伟壮阔,空蒙浩瀚的撼动乾坤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爽朗开阔的胸襟。

  后面四句由写景转人抒情表志,透露出以此诗“赠张丞相”的心意。先以“欲济”一句承接上文写景,似乎诗人在叹惜没有船可以渡过洞庭,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后面“端居”一句方表露出真意。两句意思说:我要进人仕途可是没人引荐,在这圣明的时代闲居独处真是有愧啊。最后两句运用《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说独坐着看别人出仕,而自己空有这种愿望,没有这种机会。说得十分委婉,没有直接提出要求,而实际正是要求张九龄为他的出仕出力荐引。

  全诗借景抒怀,表现了诗人积极用世的.思想,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

  诗人写此诗匠心独运,与一般干谒诗不同。先从写景人手,写雄伟壮阔的景观,暗寓自己的心志。然后以“欲济”一句作为过渡,既承接前面写景,又巧妙地转人抒怀。而在抒怀之中,没有直接说出请求荐引的话,而是运用比喻和典故,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希望,而请求荐引之意也无须直接表白而自明了。

  此诗不仅抒情婉转巧妙,写景也很出色。诗人紧扣诗题,突出湖水,不写其他。用“*”字写出湖水涨满之后,以广阔的太空、云梦泽和雄壮的岳阳城与之映衬,又用“涵”、“蒸”、“撼”等字加以点染,从而显出了洞庭湖水的雄伟壮观和震撼乾坤的气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因之成为咏唱洞庭湖的名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盛涨几乎与岸*,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注释: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划船用具,船桨。

  端居耻圣明:生在太*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坐观:一作“徒怜”。

  徒:只能。一作“空”。

  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本文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3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⑴,涵虚混太清⑵。

  气蒸云梦泽⑶,波撼岳阳城⑷。

  欲济无舟楫⑸,端居耻圣明⑹。

  坐观垂钓者⑺,徒有羡鱼情⑻。

  注释

  ⑴洞庭湖:*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空”。

  (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只能白白的产生羡鱼之情了。这是隐喻想做官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译文

  译文一: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译文二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诗歌赏析

  孟浩然早年有志仕进,曾人京求仕,失意而归。唐时,士人要进人仕途,必须有达官贵人引荐。此诗是诗人写给张九龄的,希望张荐引他。张九龄在唐玄宗时曾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因事徙岳州,孟浩然此时游经岳州,故作此诗。

  全诗先写景后抒情。

  前四句以景物点出“望洞庭湖”的题意,展示了诗人所望的洞庭湖的壮观远景。这时已届八月之秋,湖水涨满,一片汪洋浩瀚,水天相接,洞庭湖与太空混而为一;湖上迷蒙,似乎整个洞庭湖都笼罩在云梦泽所蒸发的水汽之中;湖里波翻浪涌,其磅礴的声势,使整个岳阳城都受到震撼。这几句写出了洞庭湖的雄伟壮阔,空蒙浩瀚的撼动乾坤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爽朗开阔的胸襟。

  后面四句由写景转人抒情表志,透露出以此诗“赠张丞相”的心意。先以“欲济”一句承接上文写景,似乎诗人在叹惜没有船可以渡过洞庭,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后面“端居”一句方表露出真意。两句意思说:我要进人仕途可是没人引荐,在这圣明的时代闲居独处真是有愧啊。最后两句运用《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说独坐着看别人出仕,而自己空有这种愿望,没有这种机会。说得十分委婉,没有直接提出要求,而实际正是要求张九龄为他的出仕出力荐引。

  全诗借景抒怀,表现了诗人积极用世的.思想,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

  诗人写此诗匠心独运,与一般干谒诗不同。先从写景人手,写雄伟壮阔的景观,暗寓自己的心志。然后以“欲济”一句作为过渡,既承接前面写景,又巧妙地转人抒怀。而在抒怀之中,没有直接说出请求荐引的话,而是运用比喻和典故,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希望,而请求荐引之意也无须直接表白而自明了。

  此诗不仅抒情婉转巧妙,写景也很出色。诗人紧扣诗题,突出湖水,不写其他。用“*”字写出湖水涨满之后,以广阔的太空、云梦泽和雄壮的岳阳城与之映衬,又用“涵”、“蒸”、“撼”等字加以点染,从而显出了洞庭湖水的雄伟壮观和震撼乾坤的气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因之成为咏唱洞庭湖的名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3篇(扩展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选2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

  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

  端居:安居。

  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徒:只能。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赏析

  洞庭湖,是*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虚”,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

  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

  端居:安居。

  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徒:只能。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赏析

  洞庭湖,是*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虚”,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注释

  洞庭湖:*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

  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端居耻圣明:生在太*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坐观:一作“徒怜”。

  徒:只能。一作“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3篇(扩展4)

——《童趣》对照翻译及原文3篇

《童趣》对照翻译及原文1

  出处或作者: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对照翻译及原文2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3篇(扩展5)

——《钱唐湖春行》原文及对照翻译3篇

《钱唐湖春行》原文及对照翻译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3篇(扩展6)

——洞庭湖的作文 (菁选3篇)

洞庭湖的作文1

  我的家乡在湖南,哪里是多么美丽,多么壮观,风景名胜数不胜让我最深的就是洞庭湖。洞庭湖非常美丽,湖水清澈见底,而且非常静,静得像一面镜子,和蔚蓝的天空浑然一体,倒映在两边的山色,好像水里长出一座座奇形怪壮的高山,仿佛鱼儿在天上游,鸟儿在水里飞翔。长在洞庭湖旁边的植物都非常嫩绿。花又多又漂亮,浓浓的花香扑鼻,总会使人说道:“真香啊!”草又细又嫩绿,树又高又壮,像是守护洞庭湖的卫士。使我不时想起了唐朝的刘禹锡写的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有一次清早,我到洞庭湖散步看见湖面游着几只鸭子,这几只鸭子,可真活泼机灵,有的“嘎嘎”的叫着,还有的在打架,真是调皮极了,是我想起了北宋的苏轼写的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晚景鸭先知。

  洞庭湖的景色真美啊!

洞庭湖的作文2

  我的家乡在岳阳,它傍着美丽的洞庭湖,洞庭湖是湖南的鱼米之乡,(.)养育了无数的人。素有“八百里洞庭”的美称,天然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清晨,早早起来赶着打鱼的渔民,正开着小船缓缓的`驶着。在水*如镜的湖面上画出了一道道美丽的涟漪。涟漪一圈一圈的,渐渐扩大起来,然后又静静地消失了。太阳渐渐从西方落下,天边出现了彩霞色彩斑斓的霞光映在了湖面上。从远处和天边接在了一起,水天一色,这时的洞庭湖更美了。就像只用色彩渲染,而不用墨线勾勒的风景画那样。到了晚上七点多的时候,这时天空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渔民们也都回到了家中。这时的洞庭湖就像盖上了一条黑色的纱巾。夜晚的洞庭湖睡着了,整个洞庭湖变得非常的安静、安静。第一缕阳光撒在了洞庭湖上,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洞庭湖的作文3

  暑假,妈妈带我去以湖光山色闻名于世的洞庭湖游玩。

  我早已听说洞庭湖的秀丽,它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湖泊之一。今天可以去游玩我特别兴奋。虽然我坐在火车上,但心早已飞到了洞庭湖。我想象着洞庭湖那美丽的景物——在风中摇着那许多长手臂的柳树姑娘;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水;犹如一张绿毯的青草地??

  到了目的地,一下车我们就乘快艇到湖中央的小岛——君山。洞庭湖比我想像中还要大许多倍,湖水清澈而*静。我边走边欣赏那美丽的风景,青草犹如一块通透的翡翠;湖水犹如镜子一般倒映着柳树姑娘的长发和蓝天白云;身强力壮的大树哥哥把他们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到处都是生机勃勃。走到半山腰,我和妈妈看见了一口井,走近一看,井旁边的石碑上刻着三个大字——龙涎井,井后还有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雕像。我开心的抱着“龙头”照了几张相,就跟龙涎井再见了。接着在不远处见到一座寺庙,我和妈妈在庙里很虔诚求了护身符和一串佛珠。

  走着走着,我和妈妈来到了洞庭湖边。此时的湖水*静如镜,忽然一个机动船出现了,飞快地在湖面上行驶,打破了之前的*静。水面上漾起了波纹,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姑娘脸上忽然多出了几条皱纹??时间不早了,我和妈妈登上了返航的船。我站在甲板上,恋恋不舍地望着离我越来越远的美景。洞庭湖真是美如画卷。那美丽景物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秀丽的洞庭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3篇(扩展7)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菁选3篇)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1

  1、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2、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7、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8、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9、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2

  1、《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送梁六自洞庭山》

  唐·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3、《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唐·李白

  刬却君山好,*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4、《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5、《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唐·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登岳阳楼》

  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8、《送刘山人归洞庭》

  唐·李频

  却共孤云去,高眠最上峰。

  半湖乘早月,中路入疏钟。

  秋尽虫声急,夜深山雨重。

  当时同隐者,分得几株松。

  9、《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0、《中秋夜洞庭圆月》

  唐·姚合

  素月闲秋景,骚人泛洞庭。

  沧波正澄霁,凉叶未飘零。

  练彩凝葭菼,霜容静杳冥。

  晓栖河畔鹤,宵映渚边萤。

  圆彩含珠魄,微飚发桂馨。

  谁怜采苹客,此夜宿孤汀。

  11、《洞庭阻风》

  唐·张泌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3

  1、高卧洞庭三十春,芰荷香里独垂纶。莫嫌无事闲销日,有事始怜无事人。

  2、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木,迎棹舞神鸦。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

  3、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尘愁老来颜,久与江山隔。逍遥澄湖上,洗眼见秋色。凉波弄轻棹,湖月生远碧。未减遥客情,西望杳何极。

  5、帆挂狂风起,茫茫既往时。波涛如未息,舟楫亦堪疑。旅雁投孤岛,长天下四维。前程有*处,谁敢与心期。

  6、忆过巴陵岁,无人问去留。中宵满湖月,独自在僧楼。渔父真闲唱,灵均是谩愁。今来欲长往,谁借木兰舟。

  7、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举目无*地,何心恋直钩。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

  9、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10、万古巴丘戍,*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11、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12、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13、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14、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沙上渔人火,烟中贾客舟。西园与南浦,万里共悠悠。

  15、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

  16、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推荐访问:洞庭湖 丞相 对照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3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