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读书报告(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读书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历史读书报告(完整)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历史学读书报告

  作者:

  尹艺钧(竹居)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这本书的作者是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唐史研究会理事、 副会长、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唐研究》 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 编委、《中国学术》学术委员会委员的荣新江教授。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古中国与一些外来文明之间的一些关系, 其应属于荣教授的学术大成之作。

 荣新江教授主要是通过栗特人这一线索来阐明中古中国与西域外来文明之间的关系的。

 而荣教授本身就是研究栗特人与沃教的学术专家, 在此书中他引用了很多学术资料与观点。

 本书一开始便引入了丝绸之路的话题, 点明了中外之间联系的条件, 并把它当做是“对话之路”。

 中国在影响世界, 世界也在影响中国。

 其第一篇介绍的是胡人的迁徙与聚落, 但主要介绍的是栗特人(即昭武九姓)。

 栗特人是一个来自东西方文明十字路口的民族, 在商业为主要诱惑条件下, 大批栗特人迁往中国内陆, 并在迁徙沿线形成了一系列的栗特人聚落, 开始了 逐步“汉化” 的过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胡化中国)。

 其第二篇介绍的是胡人与中古政治, 不过侧重点依然还是在栗特人身上。

 其中包括高昌与中西交通的记述, 突出了高昌在西域诸国中的地位。

 另外在此篇中还特别详述了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问题(如果我们根据陈寅恪先生“种族之分, 多系于其人所受之文化, 而不在其所承之血统” 的观点来看安禄山的话, 他无疑是个地地道道的粟特人)﹑ 在唐朝的波斯景教家庭和敦煌归义军的问题 (其曹氏政权,荣教授认为是栗特起源)

 。

 其第三篇介绍的是“三夷教” 在中国的流行。

 三夷教即指沃教、摩尼教和景教。

 在这里, 荣教授详细探讨了“三教” 传人中国的时间以及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

 其第四篇介绍的是荣新江教授对一些汉唐中西关系史论著的评价。

 集大家之言, 聚名家之论, 成一家之学。

 中古时期的西域,不只民族众多,而且语系复杂。

 但最关键的是它又在中国文明、 印度文明、 波斯文明和希腊文明这中西方四大文明和佛教、 道教、 祆教、 景教、 摩尼教这东西方五大宗教的中心。

 荣新江教授研究西域史, 用的是实证史学的方式, 而实证史学讲究“穷尽材料”,在这方面无疑荣教授是非常杰出的。

 写出这本书, 是需要大量的资料搜集的, 这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因为资料的繁琐复杂会让人难以承受, 这也正是实证史学的难度所在。

 虽然荣新江教授在引述资料的时候, 也出现过一些纰漏(比如说, 吐鲁番文书所记"垔吴"即史籍所见“ 伊吾” , 是 王 素 于 1983年最早提出 的, 而并非如论集所说是姜伯勤先生)

 , 但这丝毫也降低不了荣教授在此书上所下的心血。

 本书紧紧扣住栗特人这个中心, 把中国内陆与西域(包括中亚和伊朗地区)

 很自然而然的联系在了一起。

 不得不说, 这是此书成功的一大因素。

 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 这个栗特中心论也是此书的一个致命缺陷。

 要研究中古中国与西域外来文明之间的关系, 如果单纯从栗特这个民族出发的话, 往往会遗失很多方面。

 的确栗特在整个西域民族中与中国的关系最为密切, 但这并不能代表中西交流的全部。

 为了 能够更好的研究中古中国与西域外来文明的关系, 我认为荣教授应该增加一点篇幅用来介绍吐火罗人、 大月氏人、 塞种人与中古中国的关系, 并且也可以详细地研究论述一下栗特人与吐火罗人、大月氏人、 塞种人以及突厥人之间的关系。

 这样可以更好的延伸一下中国内陆与西域的关系, 甚至可以更好的向南延伸到印度, 更好的向东延伸到波斯与叙利亚, 向北可能会延伸到古罗斯人。

 这样的话,《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这本书的厚度将大大增加, 内容的拓展性也将更为完善。

 关于《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这本书, 的确有很多东西让我不能认同。

 其第一点, 书名问题。

 刚开始看到书名的时候, 我以为里面指的“外来文明” 肯定有西域文明(今新疆地区)

 、 北部草原文明、 中亚文明、 西亚文明、 北非文明、 阿拉伯文明、 西欧文明…甚至是美洲文明。

 但当翻开目录之后, 吾大呼上当。

 里面只着重介绍了西域文明(新疆和中亚地区)

 , 捎带脚的提了一下西亚的波斯与北部草原的突厥。

 开玩笑的说, 这就是典型的欺骗消费者(如果不是这本书好看的话, 我早就打电话给“消协” 了)

 。

 最后给荣教授提个建议, 下次这本书再版的时候, 希望能把书名改成《中古中国与西域文明》 , 这样会更好一点。

 其第二点, 安禄山的种族问题。

 安禄山出生于突厥, 这一点毋庸置疑。

 其母阿史德氏, 为突厥巫, 且阿史德氏在突厥国中的地位是仅次于可汗家族阿史那氏的族姓。

 由此可以推断, 安禄山的生父应为突厥的一大显门望族, 荣新江教授在此忽略了 安禄山的生父问题(只是简单了附和了一下安生父是栗特人的观点)

 , 而转向了安禄山的养父。

 安禄山母亲的地位高贵, 再嫁之人也应是富贵身。

 安禄山的养父是胡将军安波注兄安延宴, 是一个依附于突厥的胡人部族。

 关于这个安姓部族, 很多史学前辈(也包括荣教授)

 都认为它是属于栗特种族的。

 这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当时在突厥的栗特人又很多, 很多史料与考古发现都证实了 这一点。

 但意大利富 安敦教授在所著《质子安世离及其后裔》 一书中 , 因新、 旧《唐书》 记 安 重璋在 请求 改 安姓为 李姓时, 说 他 所自 出 的 武威安 氏 与 安 禄山“ 同姓” 或“ 同宗” , 从而怀疑安禄山 是武威安氏的亲属, 而富 安敦教授认 为 武威 安 氏 是东 汉 人质的 安 息 王子 安 世高的 后 裔, 这样一 来, 安禄山就成为波斯人而不 是栗特人了 。

 虽然富 安敦教授 的 观 点 有不 少 漏 洞 , 但这 种 说 法我 们 也值得研究 一下 。

 唐朝 时, 的 确 是存在过安 世高一支的 后 裔,这一点 应该可以 肯定 。

 但也 许有人会说 , 安 禄山 是营 州 人, 与 河西相 差千里有余, 怎 么 又可能 说 安 禄山 就是武威安 氏 呢 ? 其实 不 难理解,突厥曾 经控制 过河西地 区 , 安 氏 被胁迫进入突厥也 是有可能的 。

 武威 安 氏 , 主 要在河西地 区 , 而栗特人在河西有一系 列的 据 点 , 说 武威 安 氏 是栗特种 裔, 似乎也 不 为 过。

 但栗特与波斯都在中 原 以 西, 河西走廊 又是一块沃 土。

 试想 一下 , 东汉 安 世 高 一 支 经 历 过 东 汉 末 年 与 西 晋 末 年 的 动 荡 以 及 十 六国 时 期 的 战 乱 ,他 们 还 会 本 分 的 呆 在 两 京 地 区 吗 ? 相 对 而言, 西北 地 区 或许更为 安 全, 而且更靠近他 们 自 己 的 家 乡 波斯。

 对于武威 安 氏 的 种 族问 题, 以 后 有时间 的 话, 也 可以 做进一步的 探究 。

 ( 前提是建立在我比 较勤 奋的 基础 上的 )

 或 许在这本书 里 还有很多 问 题值得探讨, 只 不过还没有发现 而已 。

 说 实 话, 我只 花 了 一个下 午 去 看这本书 , 所以 也

 算 不 上 是 什 么 精 读 ,因 为 我 只 在 里 面 找 我 自 己 感 兴 趣 的 东西。

 其实关于栗特与沃教的研究, 史学界不乏大家。

 像我国的陈垣、陈寅恪、 唐长孺、 张广达、 姜伯勤、 陈国灿等先生, 还有日本的桑原骘藏先生和藤田丰八先生, 加拿大的蒲立本教授等等。

 荣新江教授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个, 但却是很优秀的一个。

 这本书里关于栗特与沃教的研究, 应该是目 前比较权威性的。在这里或许会有很多人不解, 研究中古中国与西域外来文明的关系为什么要如此强调栗特人的地位。

 其实随着近年来对丝绸之路和中外关系研究的不断升温, 史学界越来越开始关注栗特这个处在“十字路口上的民族” 了 。

 栗特这个民族原先是在中亚地区, 后来随着经商的需要逐步东迁。

 而在东迁的过程中, 栗特人在中原不断的被汉化, 同时栗特人也参与到了 汉人胡化的过程。

 所以说, 栗特这个民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

 研究它, 不管是对于中国史来说, 还是对于世界史而言, 都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神秘地带”。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 这部由论文汇聚而成的著作, 是目前研究中古时期中西文明关系的大成之作, 无疑对后来的史学研究具有相当大的示范作用。

 它的意义与价值或许早已经超过荣新江教授对其的预估了 , 但这都不重要。

 因为历史总会证明某些东西的价值的。

推荐访问:历史读书报告 完整 报告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