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百年校庆心得体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百年校庆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学习百年校庆心得体会

 

 2011 年 4 月 24 日,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庆祝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胡锦涛总书记亲临会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 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体现出总书记对于清华大学的高度重视, 也能够展现出党中央对于高等教育和高校建设的高度重视。

 同时, 总书记作为一名清华大学的毕业学生, 亲自出席自己母校的百年校庆, 也能够看出总书记对于母校的一片深情。

 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催人奋进的讲话。

 在讲话中, 总书记不仅仅回顾了 清华大学的光辉历史, 更回顾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

 同时, 总书记还在讲话中对于今后我国的高校教育提出了重要意见, 指出当前我国依然处于可以紧紧抓住并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这就要求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这也是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

 在讲话中,总书记还饱含深情的向广大青年学生, 也就包括正在顶岗实习的我们提出了三点希望。

 首先是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在平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努力积累今后所需的各个方面的知识。

 但是, 我们学习这些科学文化知识, 不仅仅是为自己, 更要把自己的学习同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前途结合起来, 把自己的学习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结合起来, 在学生时代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保持正确的航向, 以实际行动做到无愧于祖国, 无愧

 于人民。

 第二, 就是要求我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 我们必须要具有创新精神, 不断开拓进取, 而不能一成不变, 这样最终会被淘汰。

 此外, 我们还要把我们的创新思维结合到实践中去, 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只有将创新思维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去, 才能检验其能否服务于实践, 同时也能够是我们在实践中意识到并找到自己的不足, 进而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创新和实践水平, 使自己得到升华。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用我们所学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第三, 就是要求我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在平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要做到发展自己的兴趣同时发掘自身潜力, 并做到德才兼备。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认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既要保持我们独有的个性和自身特点, 又要符合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这样才能成为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栋梁之才, 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 为我们广大有志青年指明了 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悟总书记讲话的重要精神, 并认真贯彻落实, 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学习, 绝不辜负总书记对于我们的期望。

  自从英国人的炮火击碎了中华民族陈旧的国门, 一个冰冷的词汇—危机就不断被国人提起。

 民族危机,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不断进入我们的视野, 激发了这个古老民族奋发的斗志。

 然而, 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存在。

  固然当前我们中国有着数不尽的危机:

 经济滞胀, 社会矛盾, 军事安全等等。

 但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警醒。

 然而有一个问题尚未引起充分重视:

 文化危机。

 在文化的概念中, 我尤其想强调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自古炎黄子孙就有报效祖国实现社会价值的宏大追求。

 从曹植“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 到陈子昂“感时思报国, 拔剑起蒿莱” , 从韩愈“忧国如家” , 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 中华民族的精英无不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高诉求。危机的是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 越来越紧密, 这一传承几千年的文化正在逐渐失去以往的光辉。

  正是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 胡锦涛主席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 “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 。

 胡锦涛主席强调要重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发扬和传承中华文化。

 这是在中国面临严重文化危机的

 关头提出的重要问题。

 如何落实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宏远目标, 有诸多细节值得深思。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

 在中国人均收入仍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国际矛盾复杂多变, 国内社会矛盾频发的今天, 如何使广大青年有信心有意愿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责任来?

  一个青年不能建立社会责任感主要有两点原因:

 个人享乐主义以及对社会的失望。

 毋庸置疑, 一旦接受了 享乐主义, 一个人必然视社会责任为沉重负担, 个人利益永远高于社会利益。

 曾经以国家主义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日本, 在个人享乐主义的侵蚀下走到了 非常尴尬的境地。

 日本青年已经不再具备老一代日本人那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奋斗精神, 他们极少谈论政治和历史。

 因此不难理解日本当前的政治困境。

 虽然如今享乐主义正在中国蔓延, 但中国浓重的家庭观念和入世文化决定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内心之中都存在着强烈的责任感。

 穷则关照亲友, 达则兼济天下。

 这说明我们对享乐主义有着天然的强大免疫力, 只要处理得当, 必然可以将个人享乐主义扫地出门。

 真正危险的是第二种情况:

 对社会失望。

  一旦对中国社会的未来不抱任何希望, 自然不会对中华文化有信心, 也就不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 发扬者和传播者。

 在当今的中国, 我们可以罗列的例证数不胜数。

 从名校学子出国不归, 到不胜枚举的华人反华事件, 都可以看到“失望” 的影子。

 然而我们仔细观察就可发现, 这样的“失望” 其实是个历史问题。

 根源在于广大青年没

 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选错了评价一个社会经济, 政治发展的参照系,而不能用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待现实问题。

  这种文化自信的丧失在留学生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中国留学生之中不难看到一种怪现象:

 人多而势弱。

 很多留学生对外国人深有好感, 极力逢迎, 却在交往中不能显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当不公与歧视袭击之时, 鲜有能挺身而出者; 当误解与诋毁奔来之刻, 鲜有能据理力争者。

 听说在一个非洲学生的生日聚会时,一个美国人不怀好意的攻击中国人, 说中国人竟然吃人的胎盘。

 只有一个中国学生斥责他以管窥豹, 以一个变态的中国人的行为来评论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

 可是在场的其他中国留学生都做出了一致的选择:

 沉默。

 鲁迅先生所描述的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日俄战争之场景似乎又重现于新世纪。

 那冰冷的群体缄默又一次残酷的揭示出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卑。

  然而, 这只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

 随处可以听到很多对中国的误解:

 没有民主、 没有自由等等。

 而且, 很多中国学生自己都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充满了诋毁与鄙夷。

 只看到中国的种种弊端, 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 无视中国的飞速发展, 无视中国对人类的贡献。

 简言之, 这些愤青之流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与现状都缺乏最基本的了 解。

 正是这种对民族历史的无知导致了一些学生民族主体意识的丧失。

 一切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标准, 从而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 也就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

 中华民族从百年战火中走出, 实为不易。

 然而我们在建设经济的同时, 又必须面对世界上最复杂的地缘政治与贸易环境。

 如何把十三亿人口有效的组织起来, 抗拒国际政治的风险和经济发展的困难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毛泽东时代,我们依靠本民族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资本积累, 不仅建设了 完备的工业体系, 而且兴修了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

 这为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取得贸易福利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有人说毛时代没有自由、 民生凋敝, 可是这些人根本不了解那段历史。

 个人收入的提高要建立在劳动边际报酬提高基础之上。

 劳动边际报酬的提高的重要条件是资本的积累。

 资本其实可以理解为过去劳动的凝结。

 也就是说祖辈、 父辈为我们创造和积累了更多更优秀的生产工具, 我们平均每个人就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东西。

 新中国不能靠老牌发达国家那样通过侵略和掠夺形成资本积累, 那就只能通过我们民族自己的体制构建一个未来发展的基础。

 这种积累当然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

 正是我们祖辈、 父辈艰苦的奋斗, 成就了今日中国之辉煌。虽然物质生活辛苦, 但是那种创业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已经是今日之愤青所无法理解的了。

 可悲的是, 有些人却将那一段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说成是制度错误造成的贫困。

 另外, 很多青年认为中国缺乏民主和自由。

 但他们连自己民族的人口和经济状况都不了解, 更遑论地缘政治与军事环境了。

 大多数的批判是基于当前发达国家的价值标准, 认为两党多党就是民主, 游行集会就是自由。

 但是这只是民主的形式而非民主的本质。

 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使青年们丧失了 民族自决的主体意识, 丧失了 创造自己发展道路的热情, 而且增长了自私自利、 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这种个人意识的过度扩张会损害我中华民族崛起之路的动力和凝聚力。

  一个高素质的中国人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有充分的理解,才不至于在错误的国际比较中丧失自己的民族自信心。

 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很多, 但是如果社会稳定, 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青年们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 过分自我矮化, 那不仅是个人生命的黯淡, 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大多数青年学生不懂历史。

 不懂本民族的历史, 更不懂世界历史。

 因此就没有什么历史观可言, 很容易被消极意识形态所左右。

 这是我们民族面临的潜在危机。

  学习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使我们懂得, 对于当代中国, 经济危机不可怕, 文化危机才真正恐怖。

 很少有青年学生意识到国际政治斗争的风险。

 因此, 要从今日开始, 使我们的年轻人了解和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才能让中国的青年挺起脊梁, 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文化, 报效祖国。

  春天充满朝气, 春天孕育希望。

 清华大学百年来的学术积淀和清华精神值得全国莘莘学子学习。

 在 4 月 24 日上午举行的庆祝清华大学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 党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其中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让人感动, 启人思考, 催人奋进。

 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兴亡是紧密结合的。

 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几代清华人在国难当头时, 秉承科学救国的理想, 为祖国独立、 富强前赴后继地努力拼搏。

 作为 80 后的大学生应该秉承爱国主义的革命传统,不仅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更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总书记的讲话促使我反省和思考三个问题:

 如何做到坚定信念与志存高远, 如何做到保持本色与彰显个性, 如何做到脚踏实地与积极创新。

 ”

 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 深切感受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大学生, 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养。

 学习上要求进步, 思想上更要有进步, 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去看待事情, 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人格, 把国家

 时刻装在心里, 立为国奉献之志, 立为民服务之志, 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胡总书记强调, “我国的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 也必将大有作为, 应当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共同为祖国、 民族的明天奋斗。

 所以,青年学生关注国家的现状与未来是勇担重任、 朝气蓬勃的体现。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关注国家, 自觉将自己的学习、 未来的工作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

 ” 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清华学生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新的希望, 强调在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学生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

 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鞭策, 也为我们的成长和成才指明了方向。

 这表明, 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彰显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保持个性和自身特点恰恰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

 ”

 学习了胡总书记的讲话后, 更加深刻理解了 “创新” 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的产生, 并不是在书本上就可以简单得到, 而是与社会实践紧密相关, 它来源于实践, 又服务于实践。

 勤于学习、 善于思考、 勇于探索、 敏于创新, 这是对当代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更高要求。

 作为学生干部, 要努力学会在实践中发现新知, 运用真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 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总书记对青年人提出的三个期望, 就是青年人成才的三个具体途径,只有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结合起来、 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

 结合起来、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一个人才能真正成才、 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人。

 胡锦涛总书记讲到的“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使我深有体会。

 如今大为不正确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是对自身定位不正确以及对岗位认知不足。

 其实, 在西部、 基层, 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那里也急需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 到基层一线砥砺品质、 发光发热。

 尤其是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 一定要有回报社会、 建设家乡 的理想和追求。

 虽然基层的道路艰辛而曲折, 但作为一名有志青年, 必须勇于吃苦而不叫苦, 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去克服种种困难。

推荐访问:学习百年校庆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校庆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