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12篇

单元教学设计一、课时目标1、会写“尿、净、屎、幸、使、劲”6个生字。2、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3、能和同学交流感兴趣的部分。二、重点难点重点会写“尿、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元教学设计12篇,供大家参考。

单元教学设计12篇

单元教学设计篇1

一、课时目标

1、会写“尿、净、屎、幸、使、劲”6个生字。

2、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

3、能和同学交流感兴趣的部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会写“尿、净、屎、幸、使、劲”6个生字。

难点

1、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

2、能和同学交流感兴趣的部分。

三、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四、精读课文,感受想象的神奇

1、出示第3自然段。

(1)问:你认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提示:这句话之前的内容在写当小虫子不好,这句话之后的内容会写什么呢?

(3)教师小结: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告诉我们下面要写的是当小虫子很好。

2、自读第4~7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讲给同桌听。

3、交流第4自然段。

(1)(出示相关动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一只只小虫子。早上太阳出来了,你在草叶上伸懒腰,来,和老师一起伸伸懒腰吧!舒服吗?现在有一只小狗过来了,快,让我们跳上它的身子,轻轻地,小心地,让小狗毫无察觉。噢,我们上去了,现在我们坐在特快列车上,去周游世界了。

(2)边想象边读课文。

(3)现在,你们觉得当一只小虫子美妙吗?

4、交流第5、6自然段。

(1)“特别有意思”中的“特别”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非常)从哪里看出“我的小伙伴特别有意思”呢?(指名说)

(2)自读第5、6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讲了“我”会遇上谁?会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3)课件展示“屎壳郎、螳螂、天牛”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小昆虫。

(4)在与这些小昆虫相遇的过程中,小虫子要做好什么准备?

(不要撞到屎壳郎;碰上螳螂时要跳着逃走;天牛的脾气不太好,不要招惹她。)

(5)读了这两段话,你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虫子?(小心、乐观、讲礼貌)

5、交流第7自然段。

(1)齐读第7自然段。

(2)小虫子快乐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3)“草地里的歌声”是谁发出来的?

五、勇于表达,交流感兴趣的部分

1、教师示范。

我最喜欢第6自然段,你看小虫子知道怎样避免被撞倒,怎样避免被螳螂吃掉,还非常有礼貌呢!小作者的想象真丰富!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4、师生评议。

六、指导写字

1、出示汉字“尿、净、屎、幸、使、劲”。

2、学生自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3、观察这些生字,说一说在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4、跟随“电脑小博士”书空。

5、在书中田字格里描红、临摹、书写,教师提醒书写习惯: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神奇的想象力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编出这样美妙的故事,请回家以后以《我是一只________》为题,来编个故事吧。

八、梳理板书

我是一只小虫子

单元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会写8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语言的趣味性,激发想象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汉字,会写8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语言的趣味性,激发想象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聪明白姑娘,动手盖闺房,造得真灵巧,四面没门窗。

谜底是:“蚕宝宝”。

2、大蜻蜓绿眼睛,萤火虫提灯笼,小蚱蜢穿绿袄。若是变成一只小虫子,那该多有趣……

(出示图片:萤火虫等)

3、齐读课题《我是一只小虫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屁、股、昏、泡、尿、茸、醒、晃、免、费、列、屎、撞、贪、脾、婶。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泡、茸、婶、晃、屎、尿、屁。

(1)比较认知“屎”“尿”和“屁”: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由偏旁“尸”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

(2)“泡”字强调多音字。“pāo”“pào”不同的语境中读音不同。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茸”是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辅助图片和猜谜语进行识字)

(3)“婶”也比较熟悉,是左右结构的,按照汉字书写的要求,书写时候注意衔接。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辅助猜谜语进行识记)

5、猜谜语。

耳朵要长草——茸

女法官审案子——婶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大蜻蜓绿眼睛,萤火虫提灯笼,小蚱蜢穿绿袄。若是变成一只小虫子,那该多有趣……一起来学习《我是一只小虫子》。

1、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我的伙伴们都说:“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有点不乐意呢?你可以读出这种感觉吗?)

2、我们蹦蹦跳跳的时候,一定要看准地方,不然屁(pì)股(ɡǔ)会被苍耳刺痛(tònɡ)的。一不留神,我们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hūn)头昏脑。其实(shí),那深水只是小狗撒(sā)的一泡(pāo)尿(niào)。孩子们都觉得毛茸(rónɡ)茸的小鸟很可爱,但我们小虫子没有谁会喜欢小鸟。(不情愿做一只小虫子,要读出他们的不乐意。)

3、不过,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我觉得还不错,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4、早上醒(xǐnɡ)来,我在摇摇晃(huànɡ)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干净,把细长的触须(xū)擦得亮亮的。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miǎn)费(fèi)的特快列车呀!(我很享受成为小虫子的生活。)

5、我有很多小伙伴,每一个都特别有意思。(我很享受作为虫子的生活。)

6、走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别被屎(shǐ)壳郎撞(zhuànɡ)伤,因为他们搬运食物的时候,从来不看路。螳(tánɡ)螂(lánɡ)很贪(tān)吃,总想把我吃掉,但真幸运,他不会像我一样跳。有些虫子脾(pí)气不太好,比如天牛,每次我说“天牛大婶(shěn),早上好”,她总是想顶我一下。(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朋友很有趣啊?)

7、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当我很快乐的时候,会使劲哇叫,所以,如果你在夜晚听见草地里的歌声——你就一定能找到我!(我喜欢做一只小虫子,要读出我的心声哦!)

8、结合情景,读好课文。

五、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屁、股、尿、净、屎、幸、使、劲。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股、劲”的注意要点。(预设:“月”做偏旁的变化;想一想其它“月”字旁的字。“劲”注意左右结构的分配。)

重点指导“屁、屎、尿”三个字。(预设:同一偏旁的字还有哪些?)

4、学生临习生字。

六、巩固练习

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大蜻蜓绿眼睛,萤火虫提灯笼,小蚱蜢穿绿袄。若是变成一只小虫子,那该多有趣……

二、课文赏析

(一)品读第1—2自然段。

(出示课件)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我的伙伴们都说:“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

我们蹦蹦跳跳的时候,一定要看准地方,不然屁(pì)股(ɡǔ)会被苍耳刺痛(tònɡ)的。

一不留神,我们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hūn)头昏脑。其实(shí),那深水只是小狗撒(sā)的"一泡(pāo)尿(niào)。孩子们都觉得毛茸(rónɡ)茸的小鸟很可爱,但我们小虫子没有谁会喜欢小鸟。

1、看谁读得好,读出了哪些信息呢?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用一个疑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

4、交流思考:做一只小虫子好不好呢?

5、苍耳有刺,碰到就会痛。

6、虫子身体很小,所以会被小狗的尿淹了。

7、小鸟会把虫子吃掉,所以我的伙伴们不喜欢小鸟。

8、毛茸茸:ABB式词语。

(二)品读第3—6自然段。

(出示课件)不过,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

早上醒(xǐnɡ)来,我在摇摇晃(huànɡ)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干净,把细长的触须(xū)擦得亮亮的。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miǎn)费(fèi)的特快列车呀!

我有很多小伙伴,每一个都特别有意思。

走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别被屎(shǐ)壳郎撞(zhuànɡ)伤,因为他们搬运食物的时候,从来不看路。螳(tánɡ)螂(lánɡ)很贪(tān)吃,总想把我吃掉,但真幸运,他不会像我一样跳。有些虫子脾(pí)气不太好,比如天牛,每次我说“天牛大婶(shěn),早上好”,她总是想顶我一下。

1、第3自然段是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不过”这个词语表示转折,承接上文的同时引起下文——我的态度。

3、我的朋友有谁?

4、摇摇晃晃:AABB式词语。

5、我很享受成为小虫子的生活,我在打扮自己呢!

6、“这可是免(miǎn)费(fèi)的特快列车呀!”这是一个比喻句。可见我十分喜欢做一只小虫子呢!

7、第五自然段这个自然段有什然段有什么作用呢?

8、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引起下文对我的朋友们的描写。

9、屎壳郎有趣在哪里?

10、螳螂有趣在哪里?

11、天牛有趣在哪里?

(三)交流分享。

1、如果你变成一只小虫子,你想变成什么呢?

2、我到底喜不喜欢这些小虫子呢?谈一谈你的看法,体会幽默的语言。

(四)品读7自然段。

(出示课件)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当我很快乐的时候,会使劲哇叫,所以,如果你在夜晚听见草地里的歌声——你就一定能找到我!

1、我想当一只小虫子吗?

2、为什么呀?

3、你知道“我”是一只什么虫子吗?为什么呢?

(五)交流分享。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小虫子有谁?它有什么特点呢?

三、中心点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对小虫子的喜爱,同时告诉我们要多多观察自然,亲近自然。

【作业布置】

把这堂课的收获讲给小伙伴听吧!

单元教学设计篇3

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计算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和结果,使学生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算,通过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的交流、讨论,让学生一起来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本节课始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体现了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

3、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

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4、本人在这节课教学中,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中,学生喜欢用4条边的和求周长,不习惯用(长+宽)×2=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听课老师也认为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我也不十分强调采用这公式,这就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单元教学设计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脚协调向前爬的能力,发展大肌肉群的灵活性。

2、鼓励个别体弱幼儿和大家一起参加游戏。。

【活动准备】

1、跳跳袋每人一个、纸板饼干若干。

2、录音机,节奏轻快、活泼的乐曲带。

3、虫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2、自己选择头饰戴上,并互相探讨动物的各种姿态和动作,看谁模仿的逼真。

二、基本部分:

1、音乐起,老师和小朋友戴头饰分散在运动场地,随着音乐走跑交替,做动物模仿操。

2、出示布袋,请幼儿说出名称,讨论布袋有什么用?

幼儿自由地玩场地四周的布袋,看谁玩的花样多。

3、教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玩布袋的方法,并请玩法象扭扭虫爬行的幼儿表演,其余幼儿仔细观察并说出该幼儿爬行的动作方法。(站在袋内,手提袋子跳一跳将脚踩到袋底,把袋子提至胸部,双手抓住袋口,跪地,慢慢趴下,练习扭扭虫爬行。)

4、幼儿自由练习扭扭虫爬行。老师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

5、游戏:扭扭虫吃饼干。

玩法:场地四周放好纸板饼干若干块,幼儿在场地中间。请孩子作扭扭虫爬到场地四周吃饼干,“吃”饱了再爬到场地中间。

(1)老师先做示范,请幼儿原地模仿。

(2)幼儿自由练习,找出做得好的幼儿进行演示。

(3)分组听口令进行活动。

6、游戏:扭扭虫运饼干。

玩法:要求幼儿做扭扭虫排成十字队形,分四队爬向四角取饼干,然后手提袋学袋鼠跳回来,把饼干放到中间的篓子里,比赛哪组运得快。

老师介绍玩法后,请每队的幼儿出来一个,进行演示,老师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让幼儿观察怎样的动作才是规范的。

7、集体听音乐自由进行爬行活动。

8、老师把两个游戏结合起来,集体进行比赛活动。

三、结束部分:

1、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地做布袋放松活动。

2、整理活动场地和用具,下课休息!

单元教学设计篇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2、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教学难点

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五、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知识点复习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学生读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板书整理: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两条长、两条宽;

正方形:四条相等的边。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如果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长、宽”后出示:长6宽3,并要求快速算出周长。

板书:(6+3)x2=18.

【设计意图】

课始通过学生读课题,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同时激活学生已有旧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与整理,领悟求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为后面的课堂顺利进行铺好道路。

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1、剪去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运用上述长方形剪一剪,再计算图形的周长。

①剪掉一个长方形后,计算图形周长。

学生观察动画:剪掉一个长方形,思考:周长怎么变?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边的平移。

②继续剪掉一个长方形,计算图形周长。

此时,周长又是怎么变的?为什么?

发现:是啊,虽然它们是不规则图形,但都可以通过边的平移转化成规则图形。

板书:不规则→转化

规则

③在”边“上剪掉一个正方形,观察图形的周长变化

学生边观察动画,边思考:周长还会相等吗?为什么?

预设:多了2条

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平移,并用红色标出多的2条边。

2、剪去一个三角形或梯形

思考:如果在上述长方形中剪去一个三角形,周长会怎么变?

思考:如果在上述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梯形,周长又会怎么变?此时,同学们看一看就知道剪去一个三角形后,图形周长变短;剪去一个梯形后,图形周长变长。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长6宽3这个长方形的素材价值,在不断的变化中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由角上剪到边上,学生在原图与剪后图形的每次对比思考中,发现周长变与不变的原因,感悟到周长与图形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初步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静态图形,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再计算。

剪掉长方形或正方形到剪掉三角形或梯形,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认识到周长不变是有条件的。

学生的认识在图形的一次次变化中逐步深入,渐渐体会到研究数学需要多角度思考。

二、拼组图形的周长

刚才是一个图形,如果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来拼,会拼出怎样的图形?

学生动手拼一拼,整理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

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会拼出什么新的图形呢?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只有极少部分孩子会拼出如上不规则图形的某一种。上图5种拼组情况突破了学生的常规思维,打破了学生的固有认知,同时也鼓励了学生要敢想敢做。

2个长方形拼成规则图形

观察上述拼组图形,算一算拼成图形的周长。

全班反馈交流上图中图形A、B的周长,即拼成大长方形、大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时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结合图形介绍,

方法①:图A(6+6+3)x2=30,图B

6x4=24。理由:将图A看成大长方形,”6+6“是该长方形的长,3是该长方形的宽。将图B看成大正方形,”3+3“即6是该正方形的边长。或将图B看成特殊的长方形得到(6+6)?2=24。

引导学生根据重合边的不同将图A看成按宽边拼,图B看成按长边拼。

方法②:总周长减去重合边长。

引导:一个长方形18,两个长方形拼的不就是2个18,为什么结果不是36?

思考:重合的边在哪里?要怎么办?如何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8x2-3x2=30

追问:为什么减掉3x2?有几条边重合?

小结方法: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用2个长方形的周长,减去重合掉的2条宽。

你会用上述这种巧妙的方法计算图B的周长吗?

生说师板书:18x2-6x2=24

追问:为什么减去的部分和图A的不一样呢?

发现:看来减去多少要看重合掉的长度。

小结:2个长方形拼成规则的图形时,既可以用原来的知识将拼成的图形看成大长方形、正方形计算,也可以用新方法,即原来长方形周长的和,减去重合部分的长度。

板书:组合图形的周长=总周长-重合的边长

【设计意图】

由规则图形入手,运用整体的眼光将拼组后的图形看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运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周长。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动态眼光观察静态的拼组图形,对比原图与新图,发现周长变化的原因,找到重合部分,从而初步感悟体会更为一般的周长计算方法,为下一个环节计算不规则拼组图形的周长做好充分铺垫。

2个长方形拼成不规则图形

剩下的5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又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先给它们分分类。

1按宽边拼

预设:①和④是一类,①旋转后就能得到④。

引导:分别与图A、图B比较,哪一幅图与①④存在联系?联系在哪?

发现:①④与图A一样,重合的部分都是两条宽。

寻找:观察,还有哪幅图也是按这样的方式拼的?

预设:②

教师带领学生指一指①②④中重合的部分,直观感受这些不同形状的拼图有着相同的重合部分。

列示计算:18x2-2x3=30(板书)。

2按长边拼

③⑤是将长边的部分重合在了一起,它们与图B一样吗?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呢?

预设:与图B不一样。

列式:③为18x2-4x2=28,

⑤为18x2-2x2=32。

追问:3个图都是按长边拼的,为什么周长不一样?

预设:虽然3幅图都是按长边拼,但③⑤重合的是长边的一部分,图B重合的是整条长边。可见,重合的越多,周长越短。

结论:重合掉的越多,减去的越多,周长就越短。当长边完全重合时,周长最短。

【设计意图】

借上一环节的伏笔,学生能从5个看似没有规律的拼组图形中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按宽边拼,或按长边拼。

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从无序思维逐渐过渡到有序思维,通过主动探究,分析比较,逐步抽象概括出求拼组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学生在其中学、在其中思、在其中悟,在变与不变中收获重合部分与周长的关系,课堂在这一层层的变化中显得丰富而深刻,充满浓厚的数学味。

三、综合练习

①运用上述结论,思考为什么1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最短的。

生结合图形解释:这些都隐藏在图形内部,都不算作这个图形的周长,重合的部分越多,那么露在外面的周长也就越短。

②把20幅绘画作品贴在一起,做一个“绘画园地”。要在“绘画园地”的四周贴上花边,怎样设计“绘画园地”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设计意图】

很多学生知道拼成正方形周长最短,问及为什么拼成正方形周长就会最短时,很少有孩子能讲透,此时重现这个经典题目,学生不仅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了一层。

四、总结收获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你有什么是印象最深的?

【设计意图】

本课冲破复习课的一般框架,尽情发挥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素材价值,在不断的裁剪与拼组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复习课并非翻炒已有知识,复习课也充满新意。

单元教学设计篇6

教学思考:

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 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平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 以实践性为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第四、 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教学准备:

师:课件,课题,风景画。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习单、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周长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例汇报(注意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二、自主探究

(一)准备

1、猜一猜:

媒体演示

师:这是2张风景画,一张是长方形的,另一张是正方形的,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2张画镶上边框,哪张边框用料多?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长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两张用的同样多;

师:到底是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想一想要求边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么?

2、出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验一验:

师:请拿出和老师一样大小的纸片,以及验证的工具。先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验证的结果,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验证。

绳子绕一圈,滚动一圈,量一量,将图片放在方格纸,数一数

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精确)

(设计意图: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活动,养成严谨求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是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

1、师:怎么量?为什么?(只要量一条长和宽,根据长方形特征)

怎么求周长?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3、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

②种和第

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4、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4、试一试

9米

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坛的周长

(2)学校篮球场长40米,宽20米,周长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长:

1、回到准备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求出长方形边框的用料,而且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对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开始的正方形风景画,它的边框用料多少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自己计计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安排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使学生知道,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3、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当中,原来给开始的那两幅风景画镶上边框,所需的材料两个一样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重点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小组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解决了边框用料多少的问题还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重复计算方法。

4、试一试: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0厘米,要为它缝制一张台布,台布的花边至少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三、实践应用

(一)第一层次: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层次:

1、选择题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6×2

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变(90+60)×2

(设计意图:为了使练习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习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近生等原则设计)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

五、拓展延伸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

(2+8)×2=20

拼三排:

4×4=16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

单元教学设计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 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x2=52(米)

14x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x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单元教学设计篇8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尿、净、屎、幸、使、劲”6个生字。

2.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

3.能和同学交流感兴趣的部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会写“尿、净、屎、幸、使、劲”6个生字。

难点

1.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

2.能和同学交流感兴趣的部分。

三、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四、精读课文,感受想象的神奇

1.出示第3自然段。

(1)问:你认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提示:这句话之前的内容在写当小虫子不好,这句话之后的内容会写什么呢?

(3)教师小结: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告诉我们下面要写的是当小虫子很好。

2.自读第4~7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讲给同桌听。

3.交流第4自然段。

(1)(出示相关动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一只 只小虫子。早上太阳出来了,你在草叶上伸懒腰,来,和老师一起伸伸懒腰吧!舒服吗?现在有一只小狗过来了,快,让我们跳上它的身子,轻轻地,小心地,让小狗毫无察觉。噢,我们上去了,现在我们坐在特快列车上,去周游世界了。

(2)边想象边读课文。

(3)现在,你们觉得当一只小虫子美妙吗?

4.交流第5、6自然段。

(1)“特别有意思”中的“特别”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非常)从哪里看出“我的小伙伴特别有意思”呢?(指名说)

(2)自读第5、6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讲了“我”会遇上谁?会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3)课件展示“屎壳郎、螳螂、天牛”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小昆虫。

(4)在与这些小昆虫相遇的过程中,小虫子要做好什么准备?

(不要撞到屎壳郎;碰上螳螂时要跳着逃走;天牛的脾气不太好,不要招惹她。)

(5)读了这两段话,你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虫子?(小心、乐观、讲礼貌)

5.交流第7自然段。

(1)齐读第7自然段。

(2)小虫子快乐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3)“草地里的歌声”是谁发出来的?

五、勇于表达,交流感兴趣的部分

1.教师示范。

我最喜欢第6自然段,你看小虫子知道怎样避免被撞倒,怎样避免被螳螂吃掉,还非常有礼貌呢!小作者的想象真丰富!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4.师生评议。

六、指导写字

1.出示汉字“尿、净、屎、幸、使、劲”。

2.学生自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3.观察这些生字,说一说在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4.跟随“电脑小博士”书空。

5.在书中田字格里描红、临摹、书写,教师提醒书写习惯: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神奇的想象力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编出这样美妙的故事,请回家以后以《我是一只________》为题,来编个故事吧。

八、梳理板书

我是一只小虫子

单元教学设计篇9

活动内容:

有趣的中国文字

活动目的:

1、提高幼儿对中国文字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口、头、手、脚、腿、臂都可以活动的木偶(纸偶也可,其它老师扮演更好),2、若干根长棍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幼儿熟悉的象形文字(山、水、田、石、木、禾、竹、口……)图片,让幼儿自由讨论后说出与其对应的中国汉字来导入课题

2、师:中国的文字除了这些许多象形文字以外,有的还可以用我们的形体来表现呢。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一个木偶朋友,它就可以表演许多形体文字呢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木偶,让其表演“贝”字(低头、肩平、小臂下垂、双腿拉开)和“安”字(头仰、双臂平举、两手下垂、拍拍皮带表示有一横再双腿交叉成“女”)老师为其讲解

2、根据讲解,让幼儿发挥想象用身体各部位来自主表演“巾”、(肩平、小臂下垂、一手腕勾起、头身腿脚成一直线)“于”、(拍头表有一横、双臂平举、头身腿成直线、一脚勾起)“平”、(两点可用耳朵代替)“员”(嘴张开)……字,老师巡回指导,对表演独特的幼儿给予鼓励。

3、让幼儿想象自己认识的那些简单的字可以用形体来表演(“人”、“口”、“大”、“ “小”、“少”、“中”、“干”……)

4、木偶借助一根长棍表演“天”字后引导幼儿自由自在地借助外物来表演更多的文字

如:借助一两根棍表演“中”“才”“士”“土”“女”“米”“工”……。

两人合伙表演“从”“坝”“林”“扛”……。

三、结束部分

游戏:

1、看谁猜得对

两人一组,一人用形体表演文字一人猜字

2、 看谁做的快

几人一组(自由结合),一人说字,其它人用形体表演。

单元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屁、股”等16个生字,会写“屁、股”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泡”。

2、体会想象中蕴含的童趣。

[教学重点]

1、能够用“一会儿”造句。

2、体会想象中蕴含的童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图片导入

讨论有关虫子的话题,引入主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互相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组长考查生字认读,边读边组词。

3、教师检查指导小组学习情况。

(1)出示课件词语。

(2)指名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

(3)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4)组词学习多音字“泡”。

1、读一读,连一连。

尿jìn

劲shn

婶huàng

撞niào

晃zhuàng

2、给多音字组词。

泡po( )( )

pào( )( )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教师提问:

哪几个自然段讲“当一只小虫子不好”?(1~2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讲“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3~4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讲“我有很多小伙伴”?(5~6自然段)

第7自然段讲了什么?(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

3、照样子,写词语。

蹦蹦跳跳

毛茸茸

单元教学设计篇11

【教材分析】

评委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述性散文——《我是一只小虫子》。本文以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生活中的苦与乐,想象丰富,语言充满童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识字、写字是重点。学生天真活泼,充满想象力。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将本课的目标设定为:

1、认识文中的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泡”,会写8个字词;

2、能发现“月”字作偏旁时的表意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就感兴趣的部分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将用…

第一板块:字词入诗,复现生字

上课伊始,我采用“虫子啃树叶”的游戏,引入两组词语

第一组:屁股 屎壳郎 一泡尿

(注意:屁股、屎壳郎读准轻声;泡,多音字,在这里表量词;)

其中,“屁、屎、尿”三个字偏旁都是“尸”,与身体排泄物有关。

在写法上,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字结构相同,都是左上包右下,书写时撇画要伸展。教师示范书写“屁”,学生书空后在书上练写一遍。

第二组:脾气 伸懒腰 昏头昏脑

读一读加点的三个字“脾、腰、脑”,引导学生发现都有 “月”旁,与人的身体有关,做偏旁时表义。

教师随机出示“月”旁的象形字,它在古代表示肉。“月”旁还有哪些?请学生来说一说、读一读,课后查一查。

接下来,我用一首小儿歌,复现生字,回顾课文内容:

屁股痛,要留神;一泡尿,淹昏脑;最怕毛茸茸的小鸟。

早上醒,露珠摇;草叶晃晃伸懒腰;免费列车到处跑。

螳螂贪,屎壳郎撞,大婶的脾气不太好;虫子的生活很美妙,我在夜晚把歌叫。

学生齐读儿歌,随后进入

第二板块: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嘘,你听…”(此时,传来一阵虫的鸣叫),这是谁在叫?(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虫子”)

“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呢?

课文中有不同的回答,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语句用“——”画下来。(默读:让我们试着不动嘴巴,不出声音,看清每一个字,边读边思考)

2分钟后,根据学生回答,屏幕出示这三句话:

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

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板书)

不过,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板书)

此时,课文的层次结构就很清晰了。

那么当一只小虫子到底好不好呢?你们想不想变成一只小虫子,去体验一番?”随机进入

第三板块:入情入境,体会苦乐

运用戏剧的方法,老师化身森林仙女,用魔法棒一指:“格~里~格~里~变!太好了,你们都变成小虫子了,快跟我一起走进森林吧。”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三个活动来体会小虫子的苦与乐。

活动1:想象说话,体会幽默

“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找一找,读一读。

小虫子遭遇了危险,真是让人捏把汗。可是读到“那深水只是小狗撒的一泡尿”时,却忍不住笑了,这是因为作者俏皮、童趣的语言。我将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想象“小虫子”还有可能遇到的危险进行说话练习,来体会这一语言特点。

活动2:角色体验,走进内心

我打算和学生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走进小虫子的内心。

伴随着一阵轻快的音乐,教师入戏,带领学生一起做:小虫子们,早上啦,该起床啦!让我们伸个懒腰。.。哎呦,草叶在摇晃,小心掉下来。.。哇,一颗露珠,我们用它把脸洗干净。.。来,把触须擦得亮亮的。.。哇,一只小狗,看准,把握时机——跳。.。你们跳上来了吗?。.。现在就让我们做上这免费的特快列车去旅行吧!

师:“小虫子们,你们现在的感受如何?”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追问:“哪里让你感受最深?”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相关语句。(请两位学生)接着,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总结:哇,“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 (屏幕显示)其实,我们还有许多特别有意思的小伙伴呢。你们瞧!进入

活动3:“猜猜我是谁”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黑影,还有一个关键词:从来不看路。

猜猜它是谁?

(学生答对后,图片变亮,关键词镶嵌在语句中,请学生朗读)。

相同的方法,屏幕上先后出现

屎壳郎(关键词:从来不看路)

螳螂(关键词:很贪吃、不会跳)

天牛(关键词:脾气不好、总想顶我)

学生通过猜图片——读关键词——读语句的方式,不仅在游戏中认识了三位小伙伴,还将自己的感受读入了语句中。

到了第4位,屏幕上出现小虫子的黑影形象,关键词:蹦蹦跳跳、夜晚叫哇叫。学生一下就能猜出来,这就是“我”,快乐的小虫子。(板书:我是)此时学生情绪很快乐,老师引读“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当我很快乐的时候——(会使劲叫哇叫),所以,如果你在夜晚听见草地里的歌声——(你就一定能找到我!)”(板书:真快乐)

“嘘,你听…”(此时,传来又一阵虫鸣……)

首尾呼应,虫鸣袅袅。

单元教学设计篇12

教学内容:

《我是一只小虫子》第二课时

教学理念: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给学生大胆交流的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引领学生感受本课轻松幽默的语言文字风格,进而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成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写“使、劲”两个生字。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大胆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增强阅读兴趣,爱上读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大胆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爱上阅读。

难点: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大家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同学们打开课本11课,这里没有颜如玉,也没有黄金屋,有的是一只——”,学生补充,引出课题,并板书。

2、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小组开火车认读词语,其余学生跟读词语,注意读准红色生字字音。

二、品读课文,理解交流:

1、提问: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文中有几种观点?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学生默读课文、阐述个人观点。

(把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地方与大家说说。请用上“因为小虫子————,所以我认为当一只小虫子——————。”)

预设:当学生普遍觉得当一只小虫子好时,老师适时引导说:“大家都觉得当一只小虫子很好,那谁觉得不好呢?”引到第二段的学习。

2、提问:当一只小虫子,有哪些不好呢?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2)师生合作读(老师读黑色字部分、学生读蓝色部分),每读到红色句号的地方停下来,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3)请用上“因为小虫子会被————,所以伙伴们认为——————。”

3、提问:当一只小虫子真不错,又体现在哪里?、

A、出示第四自然段:

(1)男女合作读,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自在。

(2)提问:你能看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虫子吗?

B、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读第六自然段,思考:文中介绍哪几个伙伴?用——、﹏﹏、﹍﹍分别画出与它们有关的语句。

(2)展示读相关语句,相互评价,相机指导朗读,并引导说这是一只——的小虫子。

(预设:学生说这是一只有礼貌的小虫子要及时肯定。)

三、表演读4、6两段,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

1、老师引领着“一只小虫子”表演,其余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2、相遇小伙伴:

“小虫子”遇到“屎壳郎”、“螳螂”、“天牛”,引导表演相遇时的场景。

3、交流:

你觉得小虫子的生活有意思吗?哪部分最吸引你?自由交流。

4、“小虫子是如此满足自己现有的生活、并且快乐地过着每一天,它多么喜欢当一只小虫子。”——出示第7自然段。

四、学习第7段:

1、齐读。

2、它怎样叫?——使劲,相机指导书写:

(1)学生发现其书写规律;

(2)师范写,并作补充讲解,生随师书空;

(3)生练写,自评。

3、猜猜这只小虫子是谁?

五、课外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

1、出示文段;

2、师生一起阅读;

3、从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总结。

六、作业:

1、写好、写会本课生字。

2、 用心 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了解更多昆虫的生活特点。

板书设计:

被刺痛

一点都不好 被淹

被吃

11、我是一只小虫子

( 快乐、有礼貌、知足 ) 生活美好

真不错 伙伴有意思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单元教学设计培训心得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单元教学设计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 单元教学设计点评 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