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7篇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7篇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如何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周晓彤  摘要:對于幼儿来说,游戏更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7篇

篇一: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如何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周晓彤

  摘要:對于幼儿来说,游戏更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更好地发展智力。通过课堂游戏,幼儿的语言技能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还可以学会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作用、问题以及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学活动

  一、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提到,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借助游戏情境的创设,在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将“玩”和教育活动进行深入融合,挣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和限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幼儿,全面挖掘幼儿的天赋和能力。

  二、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游戏,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会玩一些大大小小的游戏,如小时候经常玩的捉迷藏等。在幼儿阶段,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加在乎的是游戏是否好玩,对于游戏的规则并没有明确的认知,这为教师后续对游戏进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身心是轻松愉快的,大脑细胞也比较活跃,小脑袋里经常会冒出一些奇思妙想;而且幼儿阶段的他们始终处于一个不

  断思考和探索的状态中,教师正确的引导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其次,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渗透品德教育。幼儿喜欢模仿,并且善于模仿,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征,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如通过模仿身边人的正确行为,形成良好习惯。相较于传统的说教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具有极强的优势,更加容易让幼儿接受,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再次,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心理和个性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一些游戏需要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把游戏融入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在“玩”中有所收获。

  三、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一种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游戏化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将游戏与教育活动进行深层次融合,开展的游戏教育活动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挖掘出游戏本身的教育价值。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很好的学习资源,不但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还可以发展各方面能力,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在“玩”的过程中,教师也忽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尽管针对具体的教育内容设置了特定的教育情境,但是过于扩大了教师指导的环节,没有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没有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最终导致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教师要明确幼儿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一重要理念,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四、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

  (一)将游戏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

  (二)自制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将“玩”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入融合,不但可以加强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制游戏材料就是深入融合的方式之一。教师让幼儿自制游戏材料,调动其积极性的同时,还提供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和空间。制作游戏材料并不是依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所有游戏成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比如,在“装饰我的幼儿园”游戏环节当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幼儿在家中寻找一些废旧的报纸和塑料;然后拿到幼儿园,自己动手动脑裁剪各种各样的装饰。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幼儿进行分组,让他们分组完成任务,然后给予综合评价,给出奖励和表扬。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来促进游戏与教学活动的融合

  现阶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型的教育形式走进幼儿园,其中就包括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可以更深层次将“玩”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增强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多媒体可以为幼儿创设出有效的情境,让他们完全投入游戏之中。比如,在体育游戏《龟兔赛跑》中,教师要通过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做人千万不要过于骄傲,要懂得谦虚的道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将龟兔赛跑前的故事情节进行导入;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的儿歌,让幼儿跟随音乐自由动作,充分调动其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为后续游戏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的主要作用就是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组织游戏与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将游戏与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深入融合,让游戏与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整体。比如,在开展绘画活动“美丽的秋天”时,教师可以将绘画活动和游戏“寻找秋天”完美结合;

  幼儿可以通过在幼儿园内寻找秋天、感知秋天,知道秋天有金黄色的落叶、凉爽的天气、丰硕的果实以及由穿短袖转变为穿长袖的小朋友等。有了这一系列的认识后,幼儿就会对秋天有明确的印象,脑海中关于秋天的画面也变得完整,绘画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

  (五)将游戏融入教学评价体系

  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发挥诊断、引导和激励等功能。幼儿园教教学活动的评价应当遵循综合原则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游戏评价是幼儿发展评价的新视角、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探索,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这种新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幼儿身心协调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已经融入幼儿园教学评价体系,给幼儿园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新的评价理念有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幼儿年纪比较小,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而幼儿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必须将“玩”融入教育活动,这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时,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深刻体会到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增加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频率,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使幼儿在“玩”中快乐成长。

  

  

篇二: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游戏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融入与应用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园;融合;应用

  引言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阶段,但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单纯的知识教学和体能训练都难以开展。而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技能、锻炼身体、养成好习惯。

  一、在幼儿教学园课程中融入游戏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课程参与程度,促进全面发展

  和谐、愉悦的游戏氛围更容易吸引孩子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将游戏教学融入到课程当中可以使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多样化的课程,身心得以全面发展。如通过设计体育游戏并结合一定的运动教具,让孩子们进行跳跃、跑、爬等运动,促进孩子们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通过设计需要进行画、剪、折等操作的游戏,鼓励孩子们动手实践,提高精细动作发育及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促进创造力的发展;通过设计故事类游戏让孩子们参与角色的扮演,传递知识类信息的同时提高认知能力等等。同时,通过在游戏中与小伙伴的配合,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增强师生沟通,促进孩子心理健康

  在幼儿园课程中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与孩子们沟通、示范游戏规则及道具使用方法等,还会有很多的肢体接触。较多的沟通可以拉近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增加孩子们对教师的信任感和环境的安全感,使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中的状态更为放松,在游戏中的配合度也更高,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孩子们心理健康发展。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园中的作用

  游戏教学能帮助幼儿快速使用幼儿园环境。幼儿年龄较小,刚进入幼儿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往往会无所适从,如果此时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幼儿参与一些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暂时忘记与家长分开的不安情绪,进而融入集体氛围。他们在和其他幼儿一起游戏之后,还能增进彼此间的情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环境。游戏教学能活跃幼儿思维能力。幼儿阶段是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游戏活动的开展,尤其是一些竞争类的游戏,需要幼儿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依靠自身力量来赢得游戏。这就活跃了幼儿思维,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潜在能力会得到发展,促进幼儿成长。游戏教学能寓教于乐,于无形中实现知识教学。游戏教学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能够寓教于乐,教师将一些知识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展示出来,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有所感悟,能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些知识与技能,提升教学实效

  三、游戏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一)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尊重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从幼儿的兴趣和意愿需求出发,做好引导与辅助工作。由于生活环境、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之前,应对幼儿做一个全面了解,制定个性化的游戏教学方案。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也要具有一定的原则性,不可一味顺从幼儿意愿,游戏中要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对幼儿进行约束,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既确保游戏教学的顺利进行,又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创设安全的游戏教学环境

  幼儿园的孩子身体还较为脆弱,游戏和学习都必须在绝对安全的环境进行。因此,幼儿园应对园区进行功能规划,并对各类质地较硬或具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更换或安全防护处理,将较尖锐或具有其他危险性的道具更换为较软的质地。如使用橡胶跑道,为楼梯台阶及墙壁转角安装防撞条等。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也应对幼儿园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除向幼儿传达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之外,

  教师还要做好全程监督,及时提供指导,引导孩子们学习和思考,对危险动作加以制止,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和体验感。

  (三)制定适合的游戏教学方案

  游戏教学并不是说用游戏代替所有课程,也不是在课程中将游戏当作一种调动课堂气氛或放松的方式,而是以课程内容为出发点,以游戏为核心教学方式,将课程与游戏充分结合起来,两者相互渗透,使课程学习具有趣味性、游戏活动具有知识性,真正做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如设计孩子们能看懂的地图,带领孩子们在在幼儿园内的绿化带以寻宝的方式寻找特定形状的叶子,通过寻找、观察、比较、讲解等让孩子们学习自然知识;在教室及园区的其它可用范围内设置体育、益智、语言、手工等不同的游戏功能活动区域,孩子们可以在这种开放性游戏氛围中自由选择以满足自己的娱乐需求,同时获得教育和发展,并通过与其他小伙伴的互动获得社交能力上的提高。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将游戏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如春天让孩子们通过播种种植一棵植物或孵化一些蚕并进行照顾,用图画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变化,让孩子们享受劳动乐趣的同时获得知识。

  (四)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游戏素养与游戏化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幼儿园游戏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在教学过程当中对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教师的课堂上通过会表现出更为高度的配合,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除了要做好课程游戏的设计,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和情绪,不断提高亲和力,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感,消除对课堂的抵触,避免孩子各类心理问题。

  五、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教师对游戏教学的认识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课本知识,忽视实践环节;重智轻体等现象。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幼儿教师没有意识到游戏教学的重要性,缺乏全面充

  分的了解。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分析幼儿游戏教学模式,明确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幼儿园也应给予游戏教学更多的关注,以此来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使幼儿教师更加重视游戏教学。另外对于幼儿的多样性、差异性等方面的发展,教师也应足够了解并最大化满足幼儿需求,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以及能力水平,加强游戏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确保幼儿游戏教学的顺利实施,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重视游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

  在确保参与者的内在动机方面,游戏教学与游戏存在高度的相似性,游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知识内容,增强知识储备,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更快实现。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有必要将教学目的有效的融入游戏内容与开展形式中,只有当教学目标与游戏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更好的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使其更快融入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能顺利完成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想让游戏教学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使幼儿喜欢并主动参与到游戏教学过程中,就应积极引入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三)提高教师游戏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教学实践时,应顺应时代发展以及努力满足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幼儿游戏相关的知识内容,学习自己不擅长的游戏领域,从而丰富自身游戏知识储备,提高游戏组织经验,在现有游戏教学认知中引入先进幼儿教学理念,另外根据幼儿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并结合先进教学理念设计多形式的游戏活动,尽可能通过不同类型的游戏展示相同的教学内容,使幼儿好奇下一节课的游戏内容,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更上一层楼。

  结语

  总而言之,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科学合理地调配教学资源将游戏教学融入到幼儿园课程当中,有助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初步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向娇.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中外交流,2018(50):318-319.

  [2]郭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现的途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8):364-365.

  [3]金文燕.创造情境引入游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途径探析[J].名师在线,2019(28):35-36.

  

  

篇三: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游戏与幼儿教学活动的融合及策略

  摘要: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幼儿在大脑及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同时也是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往往可以从游戏中学到很多东西,包括生活中的技能。而教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提升幼儿的认知以及生活技能,让幼儿在教学亦或是游戏中的认知及其生活技能都有所提升。只是直到现在仍有很多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忽略游戏,让幼儿过早的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认为在任何年龄段教学都比其他更为重要,以至于很多幼儿园近些年了出现了教学第一,游戏可有可无的现象;要么就是用游戏代表幼儿园一切。然而,正确看待游戏与教学很重要,加强游戏与教学的融合更为重要。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学;教学活动;融合策略

  一、游戏与幼儿园教学融合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要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将游戏融合进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天性就是玩,对他们而言生活中只有玩。而游戏的价值就是让幼儿们体验生活,在游戏中思考与成长。幼儿园的教育方式通过幼儿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教学,从而让幼儿在这一途径中可以有效地将学到的东西加以练习、巩固和延伸。同时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不断沟通,可以有效提升幼儿们的词汇量,以此提升幼儿们的沟通能力;与此同时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互动、合作、分享、谦让等良好的品德素养,以此促进了幼儿们整体社会综合素质的发展及提升。由此可见,幼儿园中的游戏课程,正是游戏价值的体现。

  二、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融合的原则

  (1)自由选择与全程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自由选择和全程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幼儿们在学校这一时间段,作为老师在组织幼儿们上课或者做游戏期间,要引导幼儿们自发的去选择,这样可以使幼儿们自由选择的情感得到满足;与此

  同时还要引导并组织幼儿们全都参与到游戏当中,以此有效地让幼儿们逐渐有团队意识,学会与人沟通。

  (2)幼儿园娱乐性和认知相结合的原则

  游戏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一味做游戏,而是借助游戏的娱乐性让幼儿们在游戏过程中将自己快乐地投入到集体中去,从而消除幼儿们对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以及幼儿传统教学的疲惫心里和抵触心理。

  游戏教学可以使幼儿在感受新奇好玩的同时感受到“任务性”,他们在做游戏的同时感受到完成游戏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却也没有异想天开中的简单,让每个幼儿感受了可能性与挑战性,这一过程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坚持,同时也通过游戏让他们掌握一些体能技能。

  (3)幼师主题互动原则

  幼儿园中的游戏教学是老师与幼儿们的一种互动,同时也是也一种依赖。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们通常是根据老师的肢体语言和要求来做出游戏中的动作来达成老师的要求的,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往往根据老师的要求来调整自己在游戏中的动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们的动作是相互影响的,这形成了教师和幼儿的动作交往性。

  三、游戏与教学的融合思路

  (1)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游戏

  游戏教学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幼儿们是否对游戏感兴趣,是否愿意和小伙伴们参与其中,又是否在愿意在参与游戏这一过程中和小伙伴们好好配合完成这游戏并在游戏最后获得名次。然而相对于较好的游戏教学是让幼儿在做游戏的同时和以往的游戏相比,难度有所提升,而且还能和小伙伴们相互配合着完成完成游戏,取得胜利,这样可以提升幼儿们的任务感、责任感与团队感。

  例如“丢沙包”的游戏,老师组织所有的幼儿参与其中,同时将幼儿们按照5人一组分为一个小队,每次比赛开始都是由两个小队组成,比赛过程中谁被对

  方的沙包丢中则谁被淘汰出局,在整场比赛中老师更能看出谁的反应更快,谁的反应更慢,谁更能配合大家或是谁更有办法让大家不丢分同时取胜,以此看出孩子们的灵敏度和协调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认真对待事情的态度。

  (2)丰富教学主题的来源

  游戏教学可以让老师通过游戏来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活动特点以及平时的需求。同时游戏教学对于老师而言是一个可以捕捉每一位幼儿平时活动或者生活习惯不足的机会,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抓住每一位幼儿的不足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其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越是多姿多彩,游戏内容及知识越新颖,幼儿智力提升的空间就越大。同时,老师也可以将一些新奇的方式融合到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游戏这一形式对这些新颖的知识更快的接受、吸收直至消化。

  例如幼儿们平时在家会看很多动画片,像是《喜洋洋》、《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蓝精灵》等等,他们看过这些动画片就回去模仿动画片中这些角色的语言、动作,进而把这些语言、动作带到游戏中去,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因材施教积极引导,积极开展游戏教学。

  (3)通过各种游戏教材引导幼儿反复练习所学内容

  幼儿园一切进行过的游戏或是知识因素都是以教学为目的,而儿童在幼儿园更是每天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从不间断,当然幼儿同样也在游戏中锻炼了自身的敏捷度与肢体协调性,同时也在游戏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合作,沟通这些在家中很难具备的品质。由此看来,游戏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幼儿园中幼儿游戏对于幼儿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基础活动,它对幼儿园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幼儿游戏在幼儿园中的教学价值值得教育界深入研究和讨论。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其目的不仅只是为了让幼儿一味地玩,更重要的是支持、促进和引发幼儿的学习活动这一策略,这是近年来教学中策略的改变与提升,更是教师学者们在教学方面观念的转变与进步,这使得“玩”转化为孩子们的学习经验,这才是游戏教学的目标所在。这些转变使得教学素质与教学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提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推动这一发展,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学习,要将学习与玩法策略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岳侠.游戏与幼儿教学活动的融合[J].启迪与智慧(中),2021(04):16.

  [2]赵丽梅.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2021(28):173174.

  [3]程玲.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9):120.

  [4]薛爱莹.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23):51-52.

  [5]石红晶.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求知导刊,2021(32):16-17.

  

  

篇四: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

  摘要:游戏活动就是通过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从而向幼儿传达一定的知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对幼儿身体各项技能的开发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回归幼儿的本性,不要对幼儿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应该顺应幼儿的基本发展规律,合理地设计益智休闲的小游戏,更好地辅助幼儿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不断地开发幼儿的智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育;运用策略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不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该抓住幼儿喜欢做游戏的心理,合理地将游戏活动运用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游戏教学,可以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相关的活动中去,可以使得幼儿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相应的学习与研究中。

  一、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许多教师虽然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运用游戏活动,由于教师未能树立正确的游戏活动意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游戏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教师只是在网络和生活中引荐一些常见的游戏,过分追求游戏的趣味性,并没有合理地针对幼儿基本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同时,许多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游戏活动只是简单地带领幼儿进行适当的益智游戏,并没有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积极地对幼儿渗透相应的德育知识以及对各项基本技能的渗透与教育。所以彻底将游戏活动变成了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的课程,导致幼儿园教育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并没有对幼儿进行合理地引导和教育,只是起到

  了代替家长照顾孩子的作用,对幼儿基本能力的提升以及智力的开发并没有起到丝毫的作用[1]。

  二、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策略分析

  (一)教师应该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游戏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当前时代发展的核心背景以及幼儿的成长,选择一些对幼儿智力开发以及身体各项机能开发都有意义的小游戏。同时,这类游戏还要充分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比如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师每天都会组织幼儿进行相应的体操活动。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在网络上寻找一些流行的儿童歌曲,并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教育。使得幼儿能够在固定的时间学习与模仿教师的动作与声音,共同完成体操训练的内容。比如教师在队伍前面进行引导的时候,可以结合相应的音乐。教师可以对幼儿说:“小猫咪走来了,小猫咪走来了,大叫了三声”,然后引导幼儿说“喵喵喵”。然后教师再跟着音乐节奏说:“小羊羔蹦蹦跳跳着走来了,小羊羔蹦蹦跳跳着走来了,也同样叫了三声,”然后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声音模仿:“咩咩咩”。然后再结合相应的动作,共同完成相应的体操训练。这样一来,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地带领幼儿学习相应的体操,还能够在训练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身体模仿能力,一些动作的模仿还能够不断地锻炼幼儿自身的身体协调能力,对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使得幼儿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相关的活动中,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把握每一位幼儿的精神状态,可以有效地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更好的保驾护航[2]。

  (二)基于角色扮演,合理创设游戏活动情境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地基于角色扮演合理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将游戏带入课堂可以很好地加快课堂进度,使幼儿产生兴趣。幼儿的天性爱玩,提起游戏就非常活泼,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促进学生之间感情的游戏,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人物,做成面具戴在头上,或者送给别人。然后去向别人介绍这个人,幼儿们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组成故事,最后可以上台表演。例如,在

  教师讲解到《小鸡和小鸭》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让同学们画小鸡和小鸭,幼儿一人扮演小鸡一人扮演小鸭,上台表演故事,激发了幼儿想象力也刺激了幼儿的美术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益智小游戏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得幼儿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持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基于情境创设,不断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极大地提升幼儿园游戏活动情境创设的效率。

  三、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而应该合理地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幼儿当前的发展与成长规律,合理地运用游戏活动。同时,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游戏活动意识,能够合理地选择对幼儿产生较大作用的游戏。同时,在游戏中教师还要合理地渗透德育知识,注重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习惯,对幼儿自身价值观念的养成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对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效率的提升也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晓杰.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和融合[J].祖国,2018(1):1.

  [2]王莉.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和融合[J].考试周刊,2018(49):1.

  

  

篇五: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实践

  摘要: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将自己的整个身心参与到游戏中去,体会游戏带来的快乐。教师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的游戏,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享受游戏。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主要内容进行辅导游戏化的多种方式,将游戏巧妙地嵌到幼儿园的课程之中,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幼儿;课程游戏化;融合

  1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幼儿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幼儿园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们可以不断锻炼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逐步促进智力的发展。其次,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参加跳绳、接力跑等运动,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在适当的运动中增强体质。第三,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容易依赖别人,所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孩子可以独立完成,并愿意参与到游戏当中,自信心会大大增强,会有成就感。最后,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积极探索的好习惯。幼儿时期的一些良好行为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因此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需要受到幼儿教师的重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孩子独立完成游戏,积极探索和尝试一些新事物,保持良好的探索习惯,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身心健康都非常有益。

  2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

  2.1教学活动小组化

  2.1.1以组为单位的项目化教学手段

  由于孩子们不成熟且情绪易激动,因此他们在参加地区运动会的过程中会随时改变他们的想法。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并不断激发他

  们参加区域性游戏的热情,使他们在得到老师的认可和称赞之后能够增强参加游戏活动的自信心。因此,在儿童区域性运动的发展中,做好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对幼儿园老师的观察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幼儿园老师在游戏中关注每个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在评估儿童时,教师应使用清晰的语言指出创新游戏的方向。

  2.1.2探究式的人人参与模式

  为不同地区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并通过游戏进行课程教育,为活动区域创建环境并设计游戏,以使儿童可以在自己的区域中进行选择、自由思考、合作、交流和探索。设计的活动区域的环境不仅应具有层次和教育功能,还应具有灵活的表达形式,以满足课程游戏开发的需求。例如,为可以学习语言知识的儿童开展区域性活动,组织诸如“寻找食物的小动物”“送南瓜”“捉蜻蜓”等活动,以便儿童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手、脑、嘴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这将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2.2融合家校教学资源的拓展性,进行课堂主题环境的创设

  教师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家长进行合作,教师要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反映幼儿的状况。并且由于这个阶段孩子的年龄比较小,那么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就要及时反映幼儿的情况,将幼儿在学校中的表现讲给家长。同时,教师也要向家长询问幼儿在家里表现得怎么样?通过这样的双向反馈,就能够更好地掌握幼儿的情况。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幼儿能够健康地成长,那么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合作,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对课堂主题环境的创设,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比如,在进行幼儿园的教学时,教师应该主动地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要与幼儿家长有一个合适的联系,教师在最开始可以与家长说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事情,了解一下幼儿的家庭环境,这样对幼儿的教育就能够有更多的帮助。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将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主动地和家长进行反映,然后与家长进行交流。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在幼儿园的照片拍摄下来展示给家长,这样家长就能够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一下家长对幼儿的期待,然后通过这样的沟通对幼儿进行更好的教学。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

  应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学活动之中,让家长一起合作为班级的环境创设,或者是一些亲子活动做出更好的策划。为了让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幼儿教学中,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家长发放一些“亲子游戏问卷”,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问卷上的题目,然后让幼儿将这个问卷带回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就可以从侧面看出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是什么样的?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对幼儿园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更大的支持和给予理解。

  2.3游戏的选择要注重趣味性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在采用游戏教学法时,不仅要注重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还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这样既可以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如果在游戏中加入过多的教学知识,会降低游戏的趣味性。如果单纯地玩游戏,是无法完成知识的传授的。因此,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孩子快速融入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再将教学内容引入游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何在游戏开始时吸引孩子的兴趣?这与游戏的选择密切相关。一套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思维能力。例如,在设计游戏时,老师可以将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内容融入其中,让孩子们扮演角色,提高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结束语

  教师也应该通过设计多种元素的方式,不断地增加游戏的种类,全面锻炼幼儿的能力,如果只是单一的游戏,幼儿玩起来可能时间一长就会产生一种不耐烦的心理,也不会产生游戏的热情,那么教师就应该通过变换不同的游戏,或者让幼儿自己进行游戏的设计,增加幼儿玩游戏的乐趣,更好地帮助幼儿在幼儿园中获得良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韩雪蛟.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6):52.

  [2]许莉萍.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J].新课程(综合版),2018(05):185.

  

  

篇六: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融合原则与思路摘要: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幼儿从游戏中可以学习到一些生活的知识和技能,而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儿童的认知和技能的发展,因此两者之间的目标并不相悖。当前,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认为幼儿园要以教学为主,游戏只是偶尔给予幼儿的放松,或者将游戏完全作为规范教学的手段,导致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要么重教学轻游戏,要么用游戏替代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因此,理解游戏与教学关系,加强游戏与教学活动的融合十分必要。关键词:教学活动;游戏;融合

  一、游戏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融合价值和意义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来说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的价值在于能够再现幼儿的生活世界,而幼儿的学习正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所以游戏为幼儿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一方面,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游戏的途径将学到的各种知识加以练习、巩固、延伸,通过游戏中的言语交往不断扩充词汇量,加快语言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通过游戏与同伴之间互动,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懂得分享、谦让等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因此,幼儿园中的教学课程游戏,正是游戏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学游戏是教学和游戏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利用游戏因素和形式所编制和组织的具有一定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游戏是作为手段,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其本体是教学活动,可见,教学游戏实质就是把教学游戏化,目的是让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教学充满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达到特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名义上虽是游戏,但所学的却是很好的东西。”。

  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手段,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率,这是由于幼儿神经活动的特点是兴奋大于抑制,神经系统抑制功能差,极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和干扰,导致注意力转移和分散。研究表明,幼儿的注意力只能稳定十至十五分钟,用游戏作为幼儿园的教学手段既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又能有效的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率。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需借助具体的材料和直接的感性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言语陈述的材料,因此,运用游戏教学,一方面尊重了幼儿的游戏意愿,让他们自行决定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细致观察与积极引导,从而使幼儿的游戏富有教育的意义。幼儿园教学采用游戏的手段,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发现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这正切合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从而成为幼儿最佳的学习方式,成为幼儿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

  我们要抓住幼儿这种心理,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孩子设置各种游戏活动,当为孩子提供了拼插玩具时,他能搭出幼儿园、立交桥、商店、游乐园。当你为孩子准备好橡皮泥时,他能捏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当你为孩子准备剪刀、浆糊时,他能拼出各种你想象出的美丽

  图案。他们在游戏中主动积极,快乐、无拘无束的发挥着丰富的想象力,构建这属于他们自己的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二、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融合的原则

  (一)娱乐性与认知性相结合的原则游戏教学的目的首先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以改变儿童对某些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心理,消除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的疲劳,使他们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保证游戏教学的娱乐性除了要遵循游戏活动本身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还应注意要使游戏新颖、奇特、出乎意料,这样的性质往往使游戏教学变得更有色彩,使游戏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变得引人入胜。但是,游戏教学的娱乐性并不是目的本身,因为游戏教学不只是让儿童玩得投入、玩得快乐,它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仅靠形式上的游戏不能使儿童获得规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能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转化为游戏内容,才能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也获得认知的发展。(二)自由选择和全面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自由选择和全面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时既要使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情感,又要引导和组织全体幼儿参与到规定的游戏之中,并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坚持自由选择和全面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关键是既要给幼儿在活动中以一定的自由,又要有具体措施敦促幼儿去全面参与所指示的活动,措施不应是强迫性的手段,而应是游戏本身的吸引力及适当的规则和要求。教师应创造条件,把指定给幼儿必须做的游戏教学转化为儿童自主的活动。创造条件是指教师要善于使用各种方法,让幼儿对游戏教学感兴趣,让他们极大部分入都能自主自愿地选择这个活动,从而成为游戏教学活动的主体。(三)具体活动和反省抽象相结合的原则游戏活动只是教学的一个手段或环节,完整的游戏教学的组织要求教师能引导幼儿对游戏过程和结果进行反省抽象。具体活动和反省抽象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时既要让幼儿有具体实际的游戏活动,又要引导幼儿对游戏过程和游戏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帮助幼儿从具体的活动对象及活动过程本身中抽象出概念、定义、原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规律。当教学内容转化为游戏内容时,教学内容中如一个概念、定义、原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总是以具体的、分散的、感性的形式进入到游戏活动中去的,它们或附着于各种各样的游戏信号物上,或隐藏于解决游戏任务的游戏过程之中,当幼儿深入到游戏活动中后,常常不知不觉地就感知了、记住了、知道了它们。但是,知识的掌握、科学方法和规律的学习,总是要求儿童最终以清晰、确定、统一的形式来贮存于大脑之中。因此,在组织游戏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儿童对自身的游戏行为、游戏信号物、游戏过程进行反省抽象,从而帮助幼儿获得确定、清晰、统一的知识,并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四)师幼主体互动原则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双边活动,两个主体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在游戏教

  学中,一方面,教师的行为对幼儿有很大影响,幼儿往往是依据教师的要求等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的,另一方面,幼儿的行为同样会对教师产生很大影响,构成师幼影响的双向交互性。师幼互动不仅仅限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对游戏教学中的其他人及其互动产生影响。从横向来看,师幼间的互动会影响其他幼儿和教师与该幼儿间的互动,影响教师与其他幼儿、该幼儿与其他幼儿及其他教师的交往;从纵向来看,则会影响到以后师幼双方本身的互动及该教师和该幼儿与其他幼儿、其他教师间的互动,乃至影响其他幼儿和教师以后与该幼儿和该教师的交往。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此应有明确的意识,既注意与一组幼儿的互动,同时有意识地与个别幼儿保持经常性的有效的互动。

  

篇七: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幼儿园游戏与教育教学的关联教学游戏

  游戏活动中的主体是幼儿,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我园在晨练、上课前后及课堂活动中,让幼儿自己选择自由的活动,他

  们自由选择玩具,并自由组合,按照自己所喜欢并愿意开展的活动进行游戏。1、幼儿对“今天玩什么”做出选择我园老师最经常问的话是:“今天,小朋友想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

  会抢着发言,如此一来,幼儿们感觉到:游戏是可选的,自己喜欢什么游戏就玩什么游戏。他们选择了某种游戏,有时可能所选择的游戏没有多少乐趣,有些是玩了很多遍的游戏,但是,他们所选择的游戏是自己所喜欢的,所以玩得特别开心。因为游戏是符合了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可以自由地活动,所以,老师要竭尽全能地满足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欲望。只有幼儿玩得开心,玩得高兴,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方可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2、让幼儿发挥创造性,能够选择“如何玩”游戏规则是可变的,我们在等幼儿选择了“玩什么”以后,再要问一问:“你们想如何来做这个游戏呀?”这时,他们会想到不同的游戏规则及要求,有些具有合理性,但有些不合理。在某一游戏有了多种玩法以后,学生们会试着尝试,并总结出哪种玩法最好。比如:在做《夹球越障碍》游戏时,幼儿提出了多种跳的方法,如“双脚跳、单脚跳、跨跳、前进跳、后退跳……”在实践中,孩子们得出:“双脚跳可以很快”、“单脚跳不稳”、“后退跳难以确定方向”……在孩子提出的相关规定和游戏自身的规则有不同时,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通过尝试,他们又将得到另一个结论——“创新主题才具有永恒性”。3、融入游戏中的角色,先择“我来做××”的内容幼儿做游戏的主要任务是担当角色。孩子们最主动玩的游戏是角色游戏。在做各种游戏时还要扮演各种角色:一般在玩游戏时,老师会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自身条件来选择不同的角色,这容易导致能力差孩子的表演欲望被忽略掉,这对幼儿表演能力的发展有抑制作用,我们老师还要充分给予幼儿自由选择角色的机会,让他们在表演时更加主动,更加大胆。还可以让他们对不同的角色表演做出多种选择,通过试一试和比一比,使自身优势得以挖掘,并选择出能够适合自己的角色。因为孩子在做游戏时,扮演了某种角色,会加上自己对

  1

  角色的理解与把握,提高了能力。尊重孩子的天性,使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健康地成长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游戏也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的发展,游戏能够促使幼儿的情绪与情感的稳定,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能够健康地发展。教育具有什么样的目的呢?其实主要是让孩子长成具有规范的行为,具有良好品德的社会性人才。所以,幼儿在幼儿园内所选择的游戏活动,在无形之中有助于幼儿身心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了。要学前阶段主要是打基础的阶段,不懂事的孩子怎能样才能理解超出他们身心发展水平学前教育?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梯”的实验证明了学习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在孩子逐渐成熟以后,不能以超越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加强教育。要做到爱孩子并且尊重孩子,还要理解孩子。教师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让孩子玩得开心,玩得投入,虽然“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还要通过“玩”,让孩子享受到快乐的同时还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玩,老师要看到孩子自身的潜力。幼儿身上有较多的潜力,有些潜力还有待老师的发现与开发,只有从尊重孩子,让幼儿健康成长的角度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某种潜力。通过游戏,孩子的不同天性得以展示,更容易发挥他们的潜力。所以,要尊重孩子,让孩子享受游戏,在游戏中受教育,并且在游戏中健康地成长。

  总之,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幼儿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是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引导者,老师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游戏观,再通过正确合理方法,实现游戏活动的组织与运用,使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发展身心,为幼儿们的童年创造发展的空间。扩展阅读开展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活动

  作为课题研究“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的实验园,我们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游戏和其他多种富有广西民族元素的活动,帮助幼儿获取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经验,并在经验与概念间建立联系”,为此,我们进行大量的行动研究,挖掘、整理、开发具有本民族及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以构建融入民族文化的综合教育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实现了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在原有课程中有机整合有关民族文化的内容

  2

  幼儿是在生活和游戏中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不断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的;而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淀和传承下来的,一个人如果缺乏生活体验便很难产生文化认同感。基于此,我们吸取了以往在构建课程时部分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脱节的教训,从我园幼儿的现实生活背景出发,对各类民族文化资源作了取舍。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虽不像老少边地区那样拥有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氛围,但每逢传统节日,节庆活动氛围依然浓厚,尤其是一年一度在南宁举行的“国际民歌节”“东盟博览会”等大型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让身处城市的人们都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有鉴于此,我们在开展极具地域特色的“壮乡乐”“民族村”等主题活动时,以节庆活动为突破口,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实现民族文化资源与原有课程的有机整合。如,在端午节,壮族人民素有包粽粑、赛龙舟的习俗,我们就设计了亲子体验活动“粽粑香”,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包三角粽、枕头粽、凉粽等;投放了粽叶和棉绳等材料,在区角开展“粽叶人”创意制作活动:选取壮族民歌《包粽粑》,组织幼儿欣赏和学习;设计了韵律活动“赛龙舟”及运动游戏“龙舟赛”……又如,围绕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猜灯谜等习俗,我们设计了生活体验活动“自制月饼”,鼓励家长和孩子利用各种材料一起制作花灯参加“亲子花灯展”,策划了包含知识竞答、猜灯谜、节目表演等丰富内容的“亲子欢庆中秋夜”系列活动,以此构建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课程内容。

  由于每个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因而在将民族文化内容与原有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每个班具体的课程走向和课程内容可能有所不同。如,同样是开展主题活动“去旅行”,在组织幼儿围绕他们的旅行见闻进行谈话后,各班的活动就因幼儿经验和兴趣的差异而有了不同的走向。大一班的彤彤带来了一张关于侗族风雨桥的照片,茗茗带来了一张在彝族吊桥前的留影,两张照片引发了孩子们关于“桥”的讨论,随后生成了照片展示活动“不一样的桥”、大型建构活动“南宁大桥”以及亲子制作活动“美丽的桥”等系列活动;大二班幼儿则对旅行中品尝过的美食特别感兴趣,由此创设了“糕点坊”“糍粑店”“凉茶屋”等活动区。构成“民族美食”系列活动。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程内容推进过程中对幼儿经验和兴趣的关注。这样做有效避免了以往各班级活动内容雷同的现象,

  3

  且通过组织跨班级的活动实现了各班资源的共享。二、突破时空局限让幼儿充分感受民族文化幼儿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在刚开始的实践探索中,

  由于我们缺乏大课程观,许多好的课程资源会随着某个主题活动的结束而被闲置一旁。如,我们在开展“壮乡乐”主题活动时,将最具壮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的内容纳入了活动中,然而主题活动一结束,与之相关的活动材料就都被收了起来,孩子们要等到来年节日时才有机会再次看到。渐渐地,我们意识到幼儿的语言、艺术审美和社会情感等方面能力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如果一年只有一次体验机会,幼儿很难获得深刻的体验。因主题活动的更替而使幼儿获得“碎片化”“割裂式”的体验,忽略情感或经验的内在融合和认知逻辑关系的建构,这不仅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巩固。

  由此,我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关注长期目标,立足幼儿终身发展”的观念和意识,把推进教师观念与行为的真正转变作为改革的着力点。我们将活动设计成具有延续性的系列活动,打破主题的时空局限,使幼儿能经常性地感受和体验民族文化。如,我们发现孩子们参与对歌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于是我们在每年农历三月三那天组织幼儿开展“壮乡歌台”的对歌活动,之后在幼儿园仿古连廊设置了长期的对歌台,幼儿可在区域活动或自由活动时间自主上台表演;在每年6月份的“快乐童年艺术节”活动中设置“亲亲家庭乐”歌舞表演赛,鼓励亲子共同表演民族歌舞;在每年9月份的“东盟狂欢节”活动中设置“国际歌会”,鼓励幼儿以小组的方式参与民间歌舞表演;在第二年1月份的“迎新年”活动中设置“小歌手擂台”,鼓励幼儿独立上台表演,在不断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又如,我们在开展“壮乡乐”主题活动时,将竹竿、板鞋、高跷等材料投放到户外自选器械区,这样,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就能经常使用这些器械,体验到开展壮族民间游戏的乐趣。在之后的“东盟狂欢节”活动中,我们举行了以民间游戏为活动项目的、参与性极强的“民族运动会”,到了“迎新年”活动时,我们又吸收、改编了一些竞技性的民族特色运动项目,组织了“迎新运动会”,使幼儿对民族文化的体验贯穿于全年的各种活动中。

  三、实现民族文化与幼儿生活的紧密结合

  4

  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走出了仅仅关注高结构活动的误区,立足于将民族文化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关注幼儿学习的整体性、持续性,重视各领域教育的互通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们重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我们鼓励家长在节假日带孩子走近家乡山水,感受乡土文化,以获得最直观的体验。我们以班级亲子活动的形式,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广西民族博物馆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我们还在幼儿园大环境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在开展“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时,我们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加入了很多极具广西特色的内容,如,在公共环境、班级环境中大面积呈现对称图案、有规律的连续图案等民族特色图案,给人以视觉冲击;在门厅的圆柱上呈现造型各异的人形拓印画,让人仿佛置身于神秘的花山壁画前;在楼道上利用各种材料搭建了德天瀑布、桂林象鼻山景区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环境的熏陶下,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调动了这些经验。如,他们自发地在美工区进行对称或连续图案的设计和创作,他们利用阳光下自己的影子创作巨幅人形拓印画,他们谈论着自己听到过、看到过的民族文化内容……在这样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环境中,幼儿自然地感受着民族文化的力,建构着属于自己的经验。

  我们将民族文化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活动环节中,让幼儿对民族文化有更多感性的认识。如,在晨间锻炼环节,我们选取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动作编排亲子韵律操;在晨间自选活动中,我们吸纳滚铁环、抛绣球等民间游戏项目;在餐前餐后的休息或零散活动时间,我们给幼儿播放民间故事和民族音乐,介绍民间习俗;在阅读区,我们投放自制的故事盒,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讲述民间故事的机会;在美工区,我们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幼儿编织壮锦袋,制作和装饰铜鼓,设计民族特色图案;在表演区,我们提供家长和幼儿自制的民族服饰和道具,引导幼儿进行歌舞表演……我们特别注重活动中幼儿主体性的体现。如,在“民族村”主题活动中,我们不仅将幼儿自制的香包、铜鼓、壮锦袋、美食、服饰等拿来布置环境,还投放到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作为活动材料;在节庆活动中,幼儿全程参与了材料的准备、场地的布置、规则的讨论等,由此,他们对活动多了一份期待,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

  5

  总之,我们在实践中注重幼儿经验与民族、地域文化的关联,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各活动环节中,加强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使我园的课程呈现出园本与地域文化特色。幼儿对广西多元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在日常的文化浸润中自然萌发。游戏与教学

  Youxiyujiaoxue游戏与教学(playandteaching)幼儿园教学是指教师以各种方式方法(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可能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幼儿学习活动施加影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促进与引导的过程。过去人们往往把“教”狭义地理解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传授的主要途径是组织幼儿上课,“教”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的示范、演示与讲解。受这种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并没有把上课之外的其他多样化的“教”的方式方法纳入到“教”的途径中去,“教”的策略没有突破言语讲解的藩篱。“教”的前提是幼儿“怎么学”,“教”的策略与方法应当根据“学”的特点来定。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与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学不应是以上课而应以游戏为基本途径。①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决定了幼儿学习的特点是学科前的学习,广泛而浅显。许多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知识技能,都需要成人的“教”,例如穿衣吃饭。因此,幼儿园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地方在于它要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不仅是通过上课来进行。②幼儿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概括性机能还很差,第一信号系统仍占优势,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具体形象性,很难脱离具体的材料和直接的感性经验来理解言语陈述的材料。幼儿活泼好动,身体的发展需要决定他们不能长时间静坐听讲,因此,幼儿需要在实际活动中,通过与成人和伙伴的交往,通过摆弄、操作、观察、实验,动手动脑来主动学习,获得发展。有效学习的标志首先不应看幼儿是否记住了成人所传授的概念,而应当看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能否运用这些概念去解释他们的实际生活。具体经验是幼儿理解概念的基础。游戏不只是玩,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着令人兴奋的幼儿的学习活动。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学到许多有益于现在与将来的生活和终身发展的具体经验,这些经验,又往往是成人很难用“语言”去教给他

  6

  们的。这种感性的具体经验不仅是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言语讲授教学或上课的必要基础,也是幼儿进入小学以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学前期是积累大量这种直接到具体的感性经验的时期,而游戏正是幼儿获得各种实际经验、理解经验的意义的过程。因此,游戏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是幼儿最好的学习途径与方式。当然,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也需要成人的帮助、支持与引导,它可以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更有意义、更富有成效。

  ③由于受先天与后天的影响,同一年龄的幼儿在身心发展水平、需要、兴趣、认知结构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有效教学的另一个标志就是看这种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每个幼儿对教学的独特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为每个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在幼儿园,游戏是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最好途径,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干预。

  因此,教师不仅应当关注预先设计的活动中的幼儿的学习,也应当关注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幼儿园教学不仅是上课,还包括游戏和生活活动。游戏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它的关键在于不要把“教”的意义、途径与方式方法理解得过于狭隘。《指南》视野下的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指南》视野下的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生活的特点。游戏对促进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维果茨基提出游戏创造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建构与生成的作用,新的发展可能性孕育在游戏活动之中,可以为新的发展准备必要的经验和基础。美国学者DonHall指出:“幼儿的游戏,无论是个人游戏、团队游戏还是角色游戏都需要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动作技能发展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将孩子的思维带入—个‘万花筒’似的更加宽泛和综合的境地。”20世纪20年代开始,陈鹤琴先生就主张对儿童进行“游戏性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将游戏提到幼儿园基本活动这一高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儿童从游戏中学习”“珍视游戏的价值”。随着对游戏的深入认识,以及游戏对儿童发展价值的肯定,游戏逐渐被引入到教育领域。探讨游戏和幼儿园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游戏进入幼儿教育领域所必须要回答和面对的问题。

  一、实践中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关系现状

  7

  游戏与教学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不同。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游戏和教学都有其本质属性。游戏是幼儿自发的、自主的、没有社会功利目的幼儿自己的活动。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莫尤丝指出:“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呈现螺旋状不断的扩张循环,在幼儿的自发游戏中,教师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求,然后通过教学开辟出心得探索和需求,使学习逐渐延伸到更广博的经验,之后再升高到知识与技能的增加,促使儿童从当前的水平进入下一个更高水平的自由游戏阶段。”现阶段幼儿园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平行互补型:教师发起的具有明显功利目标、注重认知发展的教学活动与儿童发起的具有教育潜能的活动它们在形式、时间安排及比例上各自独立,游戏和教学相互分离;交叉转换型:即先有教学或游戏再应用有关经验转换为游戏或教学;相互融合型:即教学和游戏的界限模糊,活动由儿童和教师共同发起,强调幼儿期生活经验、发展价值的整合性,强调游戏是与儿童全面发展相整合的活动。

  刘炎指出“游戏与教学之间是分离还是融合,涉及到的实际上是幼儿园教学的‘应在’和‘所在’问题:幼儿园教学应该在哪里发生?是专门的课堂之中还是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之中?”当前的幼教实践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更多的是处在一种相互分离的状态,主要表现在:游戏是游戏,教学是教学,游戏活动的目的不在于为儿童提供可接受的学习经验。幼儿园往往注重的是班级的集体活动,在这之间的间隙被看做是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教师对这个时间的教育性考虑较少。集体教学活动与这个间隙时间段在内容和经验方面的衔接也是薄弱的。游戏仅仅被看做是填充时间的手段,教师对游戏的安排缺乏清晰的目标,缺乏合理的管理和参与,缺乏扩展的意图。

  近年来,在整合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尽管出现了教学与游戏相互融合的思想倾向和实践操作,但是并没有真正实现游戏与教学在目标方向的一致和内容方面的融合。在整合的外衣下出现的更多的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教师更加关注的是游戏的工具价值而并非本体价值(满足游戏者的需要)。游戏更多的被作为教学吸引的一种手段,或者是对儿童完成教学任务后的奖赏等这样的形式出现在教学活动中。

  二、《指南》视野下的幼儿园的游戏与教学探析(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指南》

  8

  《指南》在“说明”部分中强调实施《指南》应该:“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而游戏则是最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活动:游戏的本质特征自由、自主、自发意味着每个儿童都依据自己的水平;游戏不仅为儿童提供了直接感知体验和操作的机会,还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好奇探究等学习品质;幼儿在游戏时经验是最综合的,因此教师的指导也是综合的整体的。因此根据《指南》精神,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皮亚杰认为游戏可以促使儿童把新的信息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促进儿童的学习。游戏在本质上是巩固性质的活动,它促进练习,复习和重复。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的特征是主动学习,直接经验和可以刺激认知发展的内部动机,所有这些因素都可以在儿童的游戏中找到。所以我们应该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指南》。

  (二)以《指南》为指导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质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反映做出的调整。《指南》按五大领域来表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教育建议。每个领域开始部分对该领域的基本价值、教育要点和特别注意事项的描述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和把握备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指南》中的提出的“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发展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建立合理的期望,为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提供参照物,并且为教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启示。《指南》各领域的教育建议为教学策略提供了参考。由此可见,《指南》对于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三)《指南》精神指导下的游戏与教学的相互融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指南》,以《指南》为指导进行教学,“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是《指南》精神的体现,更是实现《指南》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的最佳方式。当前实践中出现的游戏与教学分离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以及教师的游戏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鸿沟,于是出现了实践中存在的过分强调教学的“灌输式”教育和过分注重游戏的“放羊式”教育,游戏和教学处在教育的两极;(2)班级

  9

  规模的影响,尽管教师相信游戏的价值。但是在师幼比不和谐的现实下,教师更多的在游戏中扮演“看管者”的角色,教师在游戏中的重心是看护孩子,保证孩子的安全;(3)课程压力,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课程因素在幼儿园还占有很大的地位,教师忙于教授规定课程,更本无暇顾及幼儿的兴趣需要;(4)外部系统(家长、领导)的期望压力,家长和领导们对学业证据的在乎,教师需要像家长和其他专家汇报成绩,提供可视的学习证据和记录,影响着游戏教学的开展,因为游戏教学并不一定就会产生可以看得见的成效,游戏是不能拿去评价检验的。

  游戏和教学作为教育的两种途径,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游戏的自由性和教学的规律性似乎是人类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中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即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和“教学”在幼儿的经验上两者是相通的,游戏中获得的零碎的、分散的经验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整合和系统化,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可以在幼儿喜欢的游戏中得以充实和深化。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这一附属功能恰恰是教学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二者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因此,促使游戏与教学实现实质意义上的有机整合,才能根本改变实践中过分强调教学的“灌输式”教育和过分强调自由游戏的“放羊式”教育。

  三、《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策略从前面提到的《指南》指出的幼儿学习发展的特征来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可以使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多彩,甚至产生单独开展游戏活动或教学活动所不具有的效应。将游戏与教学加以整合是从实施分科课程到实施整合课程的转变,它注重各领域学习的联系和整合,强调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连续性的经验与学习。与实现《指南》提出的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相契合。(一)明确目标,实现游戏与教学在主题和内容上的相关整合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实现游戏和教学的整合需要在制定活动目标和主题。以及选择活动内容时保持二者之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首先,区分两种经验,明确哪些学习经验是可以通过游戏获得的,哪些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获得的。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时应该明确这个内容是否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学习?若可以就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教学。如

  10

  果不可以或者是可以但是有些独特的价值不能体现那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

  其次,在区分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游戏与教学的螺旋式上升结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1)在主题教学活动中生成游戏主题,实现教学和游戏活动一致性和连续性;(2)在游戏中再现教学经验;(3)将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回到教学中解决生成新的主题活动;(4)在新的主题活动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二)创设良好的游戏学习环境,改变游戏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找到游戏课题并自发进行游戏的。小川博久先生指出:“环境是幼儿游戏愿望产生的根源,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创设环境,直接关系到幼儿本身以多大境是一个渗透着教育者意图的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观环境。游戏的本质是自发的,儿童有其内在动机,适宜的环境提供能够使儿童变得独立,从而发展儿童的“责任感”“自主选择能力”以及对自己学习的“控制感”。教室的布置应当为儿童提供独立获得各种资源和进行各种活动提供保证。当前幼儿园游戏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单调、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弱、材料少、材料投放不合理、挑战性弱、不重视研究玩具或游戏材料的价值等情况。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首先应该合理地规划幼儿园的游戏空间,室内外的活动区的设置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和相互联系的;其次,在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上面更多地采取开放式的投放非结构化或者低结构化的材料,同时保证材料投放的充足性、适宜性和多样性。最后,重视玩具和材料的价值,使游戏资源反映出当前的主题和内容,将教育目的融入到环境中。通过游戏学习环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可以使幼儿的游戏成为有“社会文化内容”的学习活动,使幼儿获得幼儿园课程期望他们掌握的各种有益的学习经验。游戏被看作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但当前的幼儿园游戏很少有儿童可以自由选择,是教师而非儿童决定着发展的速度;教师规定游戏的内容而不与儿童进行沟通;自发的游戏活动总是会受到教师意图的限制。游戏更多的被看作是群体活动,而不是可以促进掌习的活动。鉴于此,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促进游戏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应该改变游戏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在良好的游戏环境中,对于游戏内容的选择应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决议;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速

  11

  度并参与到游戏中来和儿童一起游戏而不是作为游戏的“全盘操控者”;教师的意图应该根据幼儿的游戏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转变观念,解放教师,将教师从传统的“教授者”“看管者”“决策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学习活动应当受到教师“教”的充分关注、重视和支持,引导、丰富和扩展幼儿在游戏中的经验构建。1.教师是“倾听者”和“观察者”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倾听是游戏和教学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倾听”意味着对幼儿全心全意的关注,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教师在儿童的工作和游戏中有很多角色,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应该是倾听和观察,可以使教师解释儿童的游戏行为,不断地增加、建构他们关于儿童“整体”的蓝图。《指南》为教师全面、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幼儿提供可清晰的框架。一个好的观察倾听者应该做到:第一,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指南》为了解幼儿提供了参照模;第二,有目的的观察,即观察前知道“我想了解什么”;第三,有重点的观察,如“我想了解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观察的重点应该放在活动中的同伴交往和冲突解决等事件;第四,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和全面分析。2.教师是“参与者”教师参与到游戏中,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介入幼儿的游戏是游戏和教学整合的重要途径。在教师发展高质量游戏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允许教师参与。费列皮尼指出“一名能够组织和激发孩子的教师一方面必须加入孩子的探索过程,另一发面,也必须成为幼儿发现过程中的共同演出者”。教师积极参与活动,作为幼儿中的一员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可以缩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并对幼儿表达支持、赞许的态度。这种平等关系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自己做主,自创玩法,减少幼儿依赖教师的行为。教师通常不对幼儿提出硬性的要求,而是与他们一起活动,用行为感染他们。3.教师是“提供者”和“指导者”游戏中一般强调发现学习的优先地位以及课程不同程度的自我选择。游戏虽然是幼儿自主性的与环境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但是游戏并不等同于放任自

  12

  流的课程。弗朗伯格指出“游戏的多种多样的功能依赖于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有能力的游戏者不会自发出现,儿童需要通过成人提供的范例教导来知晓如何进行游戏”。教师不是法官和决策者,而是提供资源的人,在儿童需要的时候可以从教师这里借用。教师作为提供者,通过提供指导,保证了材料的合理使用,以及保证游戏按照正常轨道的进行。同时,通过提供相应的游戏技能和语言的指导减少儿童在游戏中的挫败感。正如美国学者DonHall强调的游戏技能是应该被教的,尽管发现是有趣的,但是有些时候有必要去引导幼儿如何发现。例如,在捏陶土的活动中。教师先指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材料和工具,试着给孩子必要的协助和建议,让他们完成自己的创作目标,而不受材料的限制。因为如果孩子把粘土捏的太薄,在烧制过程中会破掉,孩子会因此失望。

  教师作为“指导者”必须将自己对幼儿的指导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一是要理解幼儿的内心,从幼儿的行动中解读幼儿感兴趣的和关心的方向、幼儿的游戏动机等;二是要理解自己的指导行为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的关系。小川博久认为教师的指导原则就是援助:“所谓援助就是在认清如何与幼儿互动的基础上,抱着使幼儿的状态达到幼儿希望的状态这一愿望与幼儿互动。”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不应该是将幼儿纳入到大人预先决定好的路线当中,而应该认清幼儿的自我成长路线,找到幼儿的自我成长路线与成人期待的幼儿成长方向的交点,在这个交点上产生对幼儿的期望,根据这个期望对幼儿进行指导。

  (四)通过游戏对教学进行评价游戏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有关,它能展示出儿童的社会性,情绪和智力的发展。游戏被看作是发展适宜性的,并且有一种启发功能“可以告诉你儿童在哪里”。游戏也可以揭示出“儿童思维的整合性”。对幼儿进行教育方面的评价时,需要同时考虑幼儿学会了什么和教师是通过何种方式幼儿的这两个方面。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游戏提供了一种评价情境,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判别幼儿的发展阶段,以及儿童对于比较正式的学习情境的“准备性”。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游戏的开展来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并进一步判断幼儿目前的水平为制定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从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来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园课堂教学游戏化的思考与实践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

  13

  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纲要》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应把游戏作为主要的活动形式,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集体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以游戏化的方法组织开展活动,寓教于乐,使幼儿得到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课堂教学课堂是新课改实验的主阵地,教师要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以研究过程为主线,以教学民主化为保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那么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幼儿园应该如何把握20—30分钟的有效时间,以游戏方法组织课堂,提高效率呢?在此,我进行了积极思考与探索。一、课堂教学游戏化的概念课堂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二、课堂教学游戏化的特点课堂教学应该具有趣味性。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生动性。课堂教学应该具有有效性。课堂教学应该体现整体化。课堂教学应该体现生活化。三、课堂教学游戏化的意义1、游戏活动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2、游戏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3、游戏能愉悦幼儿身心,使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4、游戏能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感和良好品格。四、课堂教学游戏化的组织与实施马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苏霍鲁姆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给予传授知识,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14

  因此,教法很重要,教师应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如故事、游戏、猜谜、表演等方法来指导课堂教学,通过语言鼓励、神态暗示,动作启发,情绪感染、角色互换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在操作游戏中学习如数学活动《年月日》。日历对幼儿来说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幼儿对日历内容本身却并不感兴趣,因为日历上只有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和看不懂的文字,显然如果教师直接从家中拿来生活中的日历来组织幼儿学习认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使孩子们对这节课产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我把它设计成了一个个可爱的日历宝宝,以“日历宝宝过生日,插蜡烛”的游戏展开讨论,鼓励幼儿用一对一的方法揭开日历宝宝的生日密码(数字),“谁来找一找日历宝宝的生日,是多少呢?”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了起来,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我来找”“老师我也想找……”。又如科学活动《动物尾巴的功能》。为了使幼儿对各种动物的尾巴感兴趣并知道其特征,我给他们人手准备了两套操作卡:1、动物找出相对应的尾巴。2、动物尾巴找出相对应的功能。结果显示,像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枯燥的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二)在图标游戏中学习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特点。因此,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那些形象直观的事物,才能首先吸引孩子的眼球,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能力。例:在学习儿歌《圆圆圆》中,儿歌为:皮球圆圆圆,苹果圆圆圆,盘子圆圆圆,闹钟圆圆圆,看看柿子,还是圆圆圆。因为孩子们不识字,但是他们能够读懂图画,对图画的内容也很感兴趣。于是,我采用了图画代替文字的方式,帮助理解和记忆。他们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很快学会了儿歌。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实践证明,图片代替文字、图文并茂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三)在情境游戏中学习《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活动应以游戏为主。”游戏永远是孩子最喜

  15

  欢的活动。如音乐活动《旅游车》,活动开始,我以游戏导入“谁来试试开汽车”,接下来孩子们开始游戏,我边进行了情境配乐,即范唱“嘀嘀嘀,汽车开……谁上我的车……”。孩子们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学会了歌曲,玩得尽兴,也学得尽兴。

  (四)在角色游戏中学习在音乐活动《理发》中,有一环节是角色扮演唱,我鼓励幼儿相互讨论,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角色,谁来当理发师?谁愿意当顾客?还有一部分不太爱表演的幼儿则为他们伴唱,这样全班人人参与,没有一个幼儿感觉自己是多余的,在他们眼里,老师是平等的教育。在老师的用心教育中,他们的个体差异都到了发展与提高。(五)在视听游戏中学习《指南》中指出:要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鼓励幼儿去说,并丰富幼儿的语言。如在语言活动《水果歌》中,为了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以“给水果宝宝穿衣服”的游戏(西瓜穿绿衣服,苹果穿红衣服,香蕉穿黄衣服等),引导幼儿去说完整的话。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很快能和我进行听说互动,即我:什么水果红红的?幼儿:苹果苹果红红的;什么水果绿绿的?幼儿:西瓜西瓜绿绿的……(六)在创作游戏中学习陈鹤琴先生说:“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只有动手做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我尝试将绘画的方式引进语言讲述活动中,以《毛毛虫》为例,“毛毛虫还吃了哪些东西呢?”“是多少呢?”孩子们纷纷动手,画出了好多东西:四只苹果,五块糖果,六个桔子……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拓宽了思路,也为语言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幼儿学会了量词的使用,吃了几块××,×只××,×个××。又如在看图讲述《会动的房子》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知道房子会动是因为造在乌龟背上的,为了让幼儿想象讲述,我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呢?可能会出现哪些美景呢?”这一环节中,我为幼儿提供了绘画材料,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然后自由结伴互相交流。幼儿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维异常活跃,他们大胆出笔,想象丰富,你一言,我一语地编出

  16

  许多意想不到的有趣情节。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

  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探索课程与游戏的内在联系,“以游戏指导活动”,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漫话游戏活动与创新教育导读:科学启蒙教育重视幼儿科学知识的发现性学习,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幼儿通过自身探索性活动去发现、解决问题,幼儿学科学是真正通过“做”来完成的。因此在科学启蒙教育中要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索活动环境,以游戏为主要教学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任何幼儿都离不开游戏,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

  2、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构思、去建造。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通过一系列的建构性游戏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感知觉、动作、知识和智力的发展。

  3、幼儿园教育教学既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片面强调其中一点,都会妨害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结构,离不开一定的创新技能,也离不开创新个性的形成。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要贯穿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环境中去。

  游戏创新氛围锻炼参与有人说,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更有人预言,在即将面临的对世纪,人类将会有更大突破,会有更多,更深的发明创造。面对如此的挑战,人们不仅会问:人类的潜能到底有多少?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怎样的教育观念,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将人的潜能充分开发出来?江泽民同志在各种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了创新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能否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幼儿创新教育也被提上了议程。

  17

  那么对现行的教育又应如何去评价呢?由于过去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同步化、标准化、反映在教学工作中是“求全责备,求同去异,扼长补短”,这就使得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发展,极大地限制或压抑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使得一些有才华人也被扼杀在了摇篮里,难以脱颖而出。以下是两个教学实例。

  教学实例1: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位幼儿按照教师的示范画,画好了一个人的脸谱后,就把整个脸涂上了绿色,教师马上资问;“你见过谁的脸是绿色的?没看见老师涂的是红色的吗?”幼儿惊慌地说:“我妈妈一生气,脸就发青。’担再看看教师严肃的脸,幼儿茫然地点点头,表面看来这是教师要求幼儿学习范画,遵循常规,殊不知却扼杀了幼儿的创新思维。教学实例2:在一次年终考核幼儿素质时,老师担心班上有几位调皮捣蛋的幼儿会在考核时不注意听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故意捣蛋。结果在抽查时,这些令老师无比头痛的孩子表现出乎意料,回答的头头是道,使考核组的老师又饶有兴趣地对他们提出许多有意思的问题,让整个考核过程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老师的担心已显的多余了。这件事,足以引起每个幼儿老师的沉思:无论是家长和老师,一般把听话、守规矩。文静作为儿童的美德;而把好动、顽皮的幼儿作为坏儿童的标准去衡量。故此他们的思维便成为定势:把奖励表扬的机会都给了听话、服从老师的幼儿;而把各种约束和措施落在那些试图独立,并坚持自己见解、调皮好动的幼儿身上。倘若一味地用这种思维定势去教育孩子,那么“创造教育”怎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孩子又怎能真正得到发展?一、问题的提出:幼儿的创新求异难免伴随着幼稚或错误,但幼儿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教师轻易地包办代替,粗暴否定,非但剥夺了幼儿探索的乐趣和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以至性格闭锁,泯灭童真。事实上,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消灭“错误”,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幼儿学习的主

  18

  体地位,创设轻松和谐的气氛,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不是追求整齐划~。

  科学启蒙教育重视幼儿科学知识的发现性学习,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幼儿通过自身探索性活动去发现、解决问题,幼儿学科学是真正通过“做”来完成的。因此在科学启蒙教育中要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索活动环境,以游戏为主要教学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策略:(一)抓住契机,启发幼儿创新意识。1、心理学家认为:三----六岁幼儿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与神秘。这时孩子的好奇心开始萌发,想弄懂一切问题,无数的“为什么”就挂在了他的嘴边。正是这种好奇心唤起了孩子的创新意识。一名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爱护和教育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并强化这种好奇心,使他们逐步养成敢问、善问的思维品质。此外,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认真解答,还要给他们留有思考的余地。通过思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想象力。因为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正如爱因斯担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时,我们注重以下几点:(1)注重情景引导。针对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及知识积累的状况,我们选择一些能引起幼儿兴趣、激发热情的事物为支点,让那些感人的故事人物,如画的自然风光都成为幼儿脑海中美丽动人故事的“火种”,燃起想象的火花。(2)注重游戏活动。幼儿阶段的游戏活动是儿童期最有效、最省时、最廉价的想象教育。在游戏中,他们大脑兴奋,想象力丰富,无拘无束,河、水、泥等都是好道具。(3)注重艺术教育的熏陶。通过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美丽的色彩,刺激幼儿大脑兴奋,打开想象的闸门。如在音乐欣赏过后,给幼儿留几个问题:你在乐曲中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想起了什么?这些小问题对幼儿想象的训练大有好处。2、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的创新意识萌芽于每时每刻的生活中、教育中、游戏中,让他们在这种激情的驱动下自觉思维,是

  19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积极性一般取决于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及教师的鼓励帮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注意为幼儿多安排一些感兴趣的活动,特别是操作实验活动例如:认识物体的浮沉,在活动一开始,就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由地在水中玩,看什么东西会浮上来,什么东西会沉下去,从而激发幼儿从事活动的兴趣;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再鼓励幼儿想办法使浮的东西沉下去,沉的东西浮上来,进一步调动起幼儿探索的欲望;必要时,教师再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幼儿因获得成功而积极性更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3、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可由于孩子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无意识,可能十分荒唐,但也有可能是灵感闪现的时机,作为成人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对待,避免出现如:压制提问“你怎么问题那么多”“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怪问题”等等,对孩子的提问,教师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已去寻找答案,更可以引导孩子从多角度思考回答,在回答孩子问题的过程中来激发幼儿创新的灵感。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才可能产生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学习和创新的热情。一个人是否有创新意识应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事物有好奇心(2)求知欲强(3)有丰富的想象力(4)不服输,不甘心落后,富有挑战性。

  因而我们认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必须要从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入手,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抓起,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

  (二)营造氛围,激活幼儿创新思维1、在游戏中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幼儿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实践基础上的。于是,我们试着从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性游戏等方面让幼儿体验快乐,让“快乐之花”在小朋友心中开放,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气氛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亲身感受自己的力量、同伴的帮助、朋友的支持,体验到成功离不开朋友、有趣的游戏离不开新奇,创新游戏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和甜蜜,孩子们在无数次的活动中尝到了甜头,他们的创新水平正逐渐提高,给游戏注入了新的生机。1、为此,我们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入手,挖掘幼儿内在的创造潜能,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为使幼儿获得更直接、

  20

  更具体的游戏素材,我们加大了教育的信息量,把教育空间延伸到公园,商场,闹市区等,及时把幼儿有创意的作品介绍给大家,欣赏平行班幼儿的作品。在丰富多样的参观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技能提高了,建构思路拓宽了,建构时能心中有物,物有所指,为使幼儿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我们注重为幼儿提供激发想象的环境,提供小组活动的机会,正面强化幼儿的创新举动,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每一个幼儿的积极参与上,注重训练幼儿的迁移、转换能力,使幼儿产生富有迂回变化的思路,从而有了革新和创造。

  2、在平时有些孩子喜爱动手剪贴,在秋天拾落叶的活动中,教师有意引导幼儿用落叶变成各种形态,孩子会用树叶联想,剪贴成各种千姿百态的小动物,他们也会把这些树叶变成小动物形态联想编成不同的童话故事,自说自话,自得其乐。当然,我们并不期望孩子会像牛顿一样,在与树叶的接触中得到灵感,创造出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来。对孩子来说,让他们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看一看,时时做有心人,随时在联想,最终看到有趣的变化,这就是孩子活动的全部意义,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孩子在这种独立、自由的活动中,正逐渐地滋长着牛顿式的创新智慧,长大形成习惯,一旦事物之间通过联想而挂起钩来,一种创意在联想中产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讲究创新方法是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基的,为了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并不一定要去创设“创造角”,设计所谓的创造性活动,因为一旦使得创造依附于某种特定的对象,教育者就会有意无意地将创造物化为创造结果。因此,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

  (三)积极参与,获取创新的成功感1、孩子的创新却比成年人甚至科学家的创新更加可贵,正如蚂蚁负重与人的负重相比一样,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每个孩子都经常实践创新,而成年人却偶尔为之。这充分表明,虽然孩子的创新能力很弱,但他们从事创新的潜质却十分巨大。儿童期处在创新心理觉醒时期,对一切事物充满渴望和憧憬,他们好奇好问,不受传统习惯努力束缚,敢想、敢说、敢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

  21

  2、科学家、发明家与常人的最大区别,可能就在于这双“发现”的眼睛。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地上,亿万人都看到了,但都熟视无睹。唯有牛顿发现了,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是否曾如此教导我们的孩子去注意去发现?尝试教育让孩子“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目的之一是让幼儿在创设好的探索环境里主动参加尝试活动,自己去发现问题。例如,幼儿练习爬的体育活动,使用尝试教学方法,教师课前为幼儿创设了平地、斜坡,山洞等环境,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的第一个发现是:幼儿通过随意地在平地上练习爬,发现爬是有很多种方法的;第二个发现是:通过在彩布盖下来回快速的爬以及在各种障碍物上爬,发现不同的地方要用不同的方法爬,这样才会安全。在这样的尝试教育活动中,由于教师能为幼儿创设好探索的环境,做好活动前的准备,重视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因此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在尝试活动中也就认真地观察,高兴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与老师,长此训练,幼儿逐渐地都能培养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事实上,善于发现才会善于提问,善于提问才会善于研究,有研究才会有“创新”。

  3、我们知道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超越活动,孩子在完成活动的同时也达到了超越的目的。例如:“运沙”活动,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一个用桶运的方法后,鼓励幼儿通过实践得到更多的方法:用袋装、用盒装、用杯子装入等,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否定了费时费力的方法,有的幼儿提出远距离运沙可用车运载等方法,这已远远超越了“运沙”这一活动简单的目标。从而激发他们再探索,再创造精神,让幼儿形成创新意识。

  4、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能,每一个幼儿都是创造之人。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注重幼儿的再创造,让他们通过参与创造活动来展示创新才能,体验创新的快乐,萌发强烈的创新欲望。教师要积极提供幼儿创新素质发展的这一“土壤”和“气候”条件,让幼儿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宽松、民主、活跃的环境和氛围中,真正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展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如,在教室墙壁的一处设置“创作园地”,这样可激发幼儿创造动机和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环境布置,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活动室作品以及墙壁的利用要尽可能以孩子的作品为主要内容,这样可以起到激发幼儿创新热情的作用。

  22

  (四)开拓视野,捕捉创新火花。1、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能力也无从发展。即使智商很高,也可能不会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宜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各种时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新鲜事物,从城市的发展变化,建筑、交通等设施,农村的田野风光,了解花卉树木的生长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室内,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教师们可运用组合法,培养孩子创新。如运用“可乐”瓶通过不同的组合,变换多种造型,创造出一种新事物。同样是一套积木,教师要求幼儿每次组合新的不同建筑。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通过不同的组合能创造出新的“产品”的乐趣。3、想象是创新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1)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2)提供给幼儿游戏的材料应是半成品的,能激发幼儿创新灵感,半成品的游戏材料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重新去组合,拼装新物体,可供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余地较大,并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不断激发出灵感,闪现创新的火花,从而使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在开发幼儿创新潜能的过程中,我们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对他们的创新成果,哪怕是点点滴滴,哪怕是还很幼稚,也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为了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我们组织开展了家园小制作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玩具,如有一名幼儿与教师一起合作,利用吃剩下的薯片罐和橡皮筋,根据力学原理做了一个“橡皮筋动力旋转飞机”。这件既可以玩又具有一定科学原理的小制作,充分展示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可否认,当今的幼教事业地位与日俱增。xx同志曾提出:“科学要从娃娃抓起。”需要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创新,在创新中游戏”的教育

  23

  新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我们还应倡导合作游戏活动,这就是集体创新力的发挥。让不同智慧和思维方式的幼儿在一起学习是很好的,会形成一种团体创新动力,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4

  

  

推荐访问: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相结合 幼儿园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