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言稿范文(通用2篇)

发展,是汉语词语,拼音是fā zhǎn,意思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言稿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言稿2篇

第一篇: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言稿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四大看点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发展成就卓著,但也面临基础薄弱、传承不足等问题。如何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一宝贵财富,为维护百姓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2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中医药发展“把脉”“开方”,更为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方向。

发挥独特优势 守护百姓全生命周期健康

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是中医药的主要特色和优势。因其“简便验廉”,中医药成为人们喜爱的治病和养生保健手段。

如何让疗效显著的中医技术与方法、优质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

意见提出了不少实打实的举措: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治未病内容;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及时向社会发布;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

对于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和慢性病,中西医结合大有可为。

为此,意见提出,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

专家认为,意见明确了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了一系列中医非药物干预措施,强化预防疾病思想、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挖掘“宝库”精髓 让“好方子”治愈更多患者

龙角散、救心丸、命之母……日本汉方药,常被赴日中国游客列入购物清单。但很多人并不了解,汉方药源自我国古代经典名方,原料大部分来自中国。

“经典名方作为中医理论的载体、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方法,事关中医的理法方药体系、临床应用、产业振兴发展,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青山说。

如何把中国人自己的经典名方,转化为品质高、疗效好的中药,造福百姓健康?

当务之急是“摸清家底”。意见提出,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牵头组织制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收载方剂的关键信息考证意见。制定中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名录。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

“正是几千年来从政府到民间不断收集、总结中医药宝贵经验,成就了中医药这个伟大的宝库。”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中医药融合,整理、提升临床经验更趋快捷高效,国人有条件也有责任让“宝库”更加充实。

培养中医“专才” 让“瑰宝”代代相传

传承数千年的“岐黄之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这笔财富在新时代“增值”,人才是关键。

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已培养出近200万中医药专门人才,但专家认为,院校教育存在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医的传承困境。

为此,意见提出,强化中医思维培养,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开展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

“师承是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认为,中医类高校应发挥院校教育和师承相结合的优势,探索中医专才培养模式。

开设“师承班”,为对中医有兴趣的优秀学员配备优秀导师;开设“经典班”,强化中医经典学习……福建中医药大学已用这种模式,培养出一批中医理论功底扎实、临床能力较强的中医专才。

加强创新突破 让中医药更好造福人类

屠呦呦受中医典籍启发提取出青蒿素,充分彰显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也给中医药科研带来启示:古老的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就能产出更多原创成果。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海内外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但同时,我国中医药科研受到中药材资源保障、中药质量控制等瓶颈制约,中药研发及中药标准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亟须加强创新突破。

意见提出,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平台。在中医药重点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伟认为,应加大中医科研投入,组建包括中医、西医尤其是现代医学等在内的跨学科研究队伍,在尊重中医理论和肯定中医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总结、传播中医精髓,开展中医临床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疑难重症治疗等研究。

第二篇: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言稿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讲话稿

  我主要从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创新、****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重点等三部分,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第一,关于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和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进步的加速器,已成为全球战略必争的科技制高点。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分别从国家战略层面和高等教育层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做出了重大部署。

  从需求侧来看,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构建智能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强劲动力。从供给侧来看,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可以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一流的人工智能学科、培育高端的人工智能人才、形成优质的人工智能成果,不断服务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需要,从而为科技强国、教育强国提供更有力的创新支撑。

  第二,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

  ****是国内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之一,我们在1978年就开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1981年创建了人工智能研究所。经过近40年的发展,****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与创新性成果,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与显著优势。

  一是形成了坚实有力的学科发展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是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被评为A+学科。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最新数据统计,我校计算机学科进入了全球前1‰,在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处于前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依靠。

  二是凝练了鲜明独特的学科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理论、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数据挖掘等领域的发展居国内领先地位,其中跨媒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方向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前列水平,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和高度评价,如2012年,****获得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AAAI最佳论文,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评的最佳论文。

  三是确立了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方式。作为国内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高校之一,****一直致力于推进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学校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获教育部批复建设,并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科技创新联盟、数据科学研究中心、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赛博(CYBER)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紧密协作,充分汇聚计算机、统计、数学、医学、人文社会等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力量,全面推动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研究范式转型和实力提升,逐渐形成了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会聚、共生共享的创新网络布局。

  四是完善了校企协同的学科发展模式。****注重发挥人工智能领域优质创新资源的溢出效应,与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网易、地平线等领军企业联手,依托之江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不断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农业、智慧医疗、智能金融、智能司法、智慧教育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实现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和社会创新需求的有效贯通。

  五是贡献了战略规划的学科发展成果。****积极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列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科技项目,认真组织潘云鹤、陈纯、孙优贤、李兰娟、庄越挺、吴飞、杨仕贵等院士和专家,参与编制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受教育部委托,****还协助组织编制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3名教授成为编制组专家成员。同时,我校潘云鹤院士受聘为新一代人工智能(AI2.0)规划建议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项目专家委员会)组长,持续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性决策咨询意见。

第三,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重点

  在****加快进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征程中,人工智能是我们面向未来的战略方向。下一阶段,我们将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领交叉会聚趋势,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学科生态。****将推动神经系统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互动融合,加快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推动与教育学、医学、法学、工学、农学等学科的交叉会聚,不断优化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与发展生态。

  二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开展人工智能前沿研究。****将聚焦机器学习算法、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混合增强智能、人机协同智能等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力争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加速构筑人工智能先发优势,实现高端引领发展。

  三是打通创新发展链条,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转化。****将主动适应人工智能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特点,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数字经济、实体产业等领域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在教育、文化、医疗、交通、制造、农林、金融、安全等方面的转移转化,实现以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推动领域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效果。

  以上是****有关人工智能的简要介绍。真诚希望社会各界与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推进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也希望广大媒体朋友们多多关心和支持我校的人工智能发展。

推荐访问:发言稿 中医药 传承